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2020年直播课程表
敞开心扉,虽然会有风雨,但一定会有阳光
搜索
查看: 1745|回复: 2

武术套路的艺术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8 14: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术套路的艺术美
: F- ?& [" ?7 c# k2 c. R李汉桥
1 [1]

6 {$ k- W) N7 @' f: y
8 F7 w$ `% @7 C% G4 n/ ?. L' t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她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古典哲学、美学等多种传统思想文化内涵。故而内涵博大,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很强的技击性能和艺术美感。笔者从武术套路动态静态、动作的节奏性、体姿的意境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助大家从艺术角度去欣赏武术套路并陶冶情操。
& y. G: N# O1 t* K$ b$ n& X   $ J3 C, J  k* w- ]" Z2 z
  一、武术套路动、静、节奏、体姿的艺术特征
6 k, M1 T" e. ^" [9 u  
+ x  g& f* k/ e/ u( _1 a  就武术的动态而言,武术套路动作的千变万化,肢体在空间的动作瞬间构成了的各种图形。《醉拳·拳经》中这样描述:“翻猛虎豹,身坚如铁,转疾集鹰,法密如龙。”武术套路中的动作通常是上、中、下三盘错落,高有鹰击长空之气概,低有鱼翔浅底之雅趣,如“大跃步前穿”忽地叱咤凌跃而起,又忽地身轻捷而下,似长风山谷,如燕子抄水,妙不可言,全身在快慢、大小的交融中变化,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充分展示出身体的运动艺术美效果。 # `% [6 V( ?: B
  从静态来讲,武术套路的演练,都是由单个动作组合而成,分解后当可成为一个一个孤立静止的优美造型。各种动作造型与人体的结构相辉映,“静”则或如青松傲雪,或如春闺望月,或如洞底芙蓉,给人以恬静、舒畅之感。 ' Q2 c' S! _' G
  在或动或静的表现过程中,各种形态便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形成层次分明,虚实相间,紧凑连贯,起伏跌宕的风格,将壮观、雄浑、豪放之阳刚气势和淡雅、飘逸、潇洒之阴柔艺术情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0 B5 H' d! I9 Z' A/ L. l# v/ Y4 K  动作的节奏性,是指武术套路运动的人体动作、姿态造型和功架始终在一定的节奏中展现。“动若脱兔,静若处子”,快慢相间、长短错节。近代自选套路的发展在套路变化上尤为突出,动作贯串,连续流畅,干净利落变化快,起伏转折有韵律,不同于舞蹈、体操,戏曲武功等形式体美的时空变化。刚柔相济而生变化,这是武术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节奏。其他如进退、往来、开合、终始、消长、虚实、俯仰、起落、屈伸、蓄发、吞吐等都是阴阳转化中的具体化。各种武术套路都有独特的艺术美。节奏特点:长拳姿势舒展,轻快潇洒;南拳步稳势猛,刚劲有力;少林拳古朴紧凑,矫捷刚健;八卦掌叙缓柔和,轻灵圆环,连绵不断,似行云流水;鹰拳、猴拳、螳螂拳等拳术对动物形态的摹拟,表现动物的机敏、灵巧、松柔等,形神统一,栩栩如生。所以武术又是一种节奏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
, z" |0 Z' e1 S5 L6 J  体姿的意境是现代武术套路的追求,这与中国古典美学十分讲究“传神”是一致的。现代武术套路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审美需要,将具有攻防意义的技击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和演练者、编创者的情感、精神融为一体,在似像非像中达到“情境”交融,“情技”交融,“神形”交融,从而给人以生动而强烈地视觉感染力。 , V! `: F1 i* G' h, Z* h5 b
  通过动作体现无形的韵味,以有限的运动表达无限的意境,最终实现“意发神传,心动形随”,追求“神形兼备,内外合一”的意境美。武术的意境性不仅体现在实际的演变过程中,而且体现在动作的命名上。如金鸡独立、燕子平衡、白鹤亮翅等,闻其名如见其形,使练拳者与看拳者不仅品享其意境神韵,而且仿佛感受到了拳技套路神秘而浓郁的文化意蕴。 ; U0 ?2 M$ _  k/ u/ @
  
! N3 }( L' r, O# F; }  二、武术套路演练中艺术美的体现 3 ~2 ^; t( |' q7 t# B" J8 _
   * l, T8 c  p) i* N. T1 [
  1、从“动迅、静定”方面看武术套路艺术美的体现
" f- i, J: l; S: Y& ]8 x  动迅静定是武术演练中对动静节奏规律的简练概括,“动如山气,静如海溢”,手、眼、身、法、步都要求“快动”,“出手似闪电、回手似火燎”。脚步更 重要,拳理中常说:“步到身随”,身法既要快,步法更要快。总之,闪展腾挪全在脚下功夫,手眼变化有赖步法迅疾快速。脚步不仅要“快”,而且要“稳”,这个稳也就是对静的要求,“足稳身不摇”。“扣足展膝,稳如泰山”,只有“稳”了,才能做到“静定”,才能在活动性向静止性动作过渡的一瞬间,由激烈运动转变为纹丝不动的定势。 % Q9 x1 X: D" ?
  “动迅静定”要辩证地去理解。“动迅”不是一味的“快”,而是快慢对比之下显示出来的“快”,所谓“动”也是“动中有静”之“动”。“静定”虽然要求动作戛然而止、纹丝不动,但却又是“静中有动”,即所谓“静中寓动机”,表现出战斗的意向。拳法阴阳所揭示的规律:“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所谓‘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正道明‘动不舍静,静中含动’之理”。运动之势像江海的波涛那样激荡,滔滔不绝。波涛的此起彼伏就是节奏,“两波之间有一伏”就是相对的“静”,波涛的汹涌激荡就是力度,节奏和力度组成了韵律。因此,“动迅”的含义就是“动要有韵”。 : x, H  g% R* B1 ]( B6 p& E, L
  2、从“动韵、静安”方面看武术套路艺术美的体现 ; T% i& l/ D3 u3 e' e
  从竞技武术套路整体的运动形式看,“形”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态美,指套路演练过程中肢体在空间完成各种动作时所构成的瞬间形态,另一种美是静态美,“指套路中动作与动作之间那些短暂相对静止的定势造型美”。套路的演练由动态到静态,再由静态到动态而形成节奏,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使节奏上升为“韵律”,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其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急缓,抑扬顿挫的精妙组合,便能充分表达出令人赏心悦目的韵律美。而这种“韵律”中既能充分表现武术攻防技击中矛盾的激烈性和协调性,尤其是那些大动中忽静,大静中忽动的节律变化,更能给人以变化清晰,层次分明的美感。因此,竞技武术套路的演练只有准确把握起落、快慢、轻重、高低、刚柔的分寸,并使每组动作形成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辩证统一体,才能表现出鲜明的“形”美特征来。 5 j) e$ q' a5 {( E6 `: D
  3、从“形意、合一”方面看武术套路艺术美的体现
' j; J3 E9 _% a. v2 C9 t1 S+ V5 m  “意”,是人脑对武术运动的深刻理解和形象思维,是意识、意境等“武术专门的心志活动”。“意”美就是通过动作的手、眼、身、法、步的外显美的协调配合来反映出美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形成于演练者,体验于演练者,并作用于观看者。竞技武术套路的“意”美必须是一种独特的心志——“意”来体现,它不是以跳的高,跑的快,旋转的圈数多见长,而是以其攻防技击的“意”来体现武术所特有的美。民族武术的“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的“意”美的源头,通过武术仪式上升为一种攻防格斗的艺术意境美。竞技武术套路的意境可理解为在套路演练中将艺术化的攻防格斗技术与运动员的精、气、神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所提供的美的艺术享受不仅仅是演练者自己,而且这种境界在每个观赏者头脑中同样会给人一种联想的艺术效果。至于这种艺术效果是气势磅礴,势如破竹,还是行云流水,平湖秋月,那就要看演练者当时的心意表达于形体的意境上了。所以“意”美以其战斗的意境美为最高的艺术境界。
% K/ Z. C: E% P8 p- P! [) a  武术套路动、静态的节奏性和体姿的意境性,是武术套路艺术美的三个紧密相关的主要特征。武术套路的动作与节奏性无法分开,没有哪一段武术套路不是在节奏中进行的,没有节奏,也就没有武术节律。同时,武术的动作性也是体姿的意境性,武术是感情的世界,动作必须以揭示人的感情为目的,要以情制胜,真正的“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武术动作是由感情孕育而成的,抽去感情,武术的动作只能是苍白无力的,也谈不上武术体姿动态的美了。反之,武术的体姿的意境性又不得不依赖于它的动作性,没有优美的形态美,再丰富的感情也无法抒发。不同的动作决定了不同的意境,以揭示不同的意蕴;不同的意境与节奏又密切相关,节奏快若疾风,令人心往神施。总而言之,武术的动态、静态、节奏性、意境性以它们各自的特点显示着武术套路艺术美的不同方面。 9 [7 K4 F" C. t
发表于 2007-7-8 16: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体院派的武术套路简直就是对武术的侮辱和糟蹋,要好看还不如看体操。
发表于 2007-7-22 21: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個人覺得套路也是必備 因武打中有連續動作或接續演變招式的情形
) s1 \% r- ~; @7 [! e% ^套路為熟悉以及練習運用 例如空手道源自琉球 琉球源自中國武技
$ A  l' G' z- A, Q其內有組手 或跆拳等亦有各式各段演練 講解的詳細又好是ying前輩文章特點
6 Z: [- Z& j+ H- F! D* m/ n; J% E文學表達造詣極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6-29 02:50 , Processed in 0.0483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