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2020年直播课程表
敞开心扉,虽然会有风雨,但一定会有阳光
搜索
查看: 1778|回复: 0

拳术内外家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6 21: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百家《内家拳法》篇首云:"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根据此段记述,笔者认为,外家,普通的实战技击术;少林,外家之聚大成者;内家,由少林而升华也。
# E) c6 K" t* Z) {# X, i+ l  从技击原则来说,外家重招,内家重法。重招者,强调招式的经验性积累,招法的娴熟。重法者,注重从经验性招式中抽象出一定原理,即为"法"。运用一法,就可生出许多招许多式来。例如,"指上打下"为一法,运用这一法即可生出许多指上打下的动作来。还可依此类推出"指下打上"、"声东击西"、"照左击右"等。有人言,练套路、招式,就好比电脑储存信息。此理虽然恰当,但在运用时尚须一个选择过程,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恐怕不一定十分灵活。重法者,掌握一定的原理,根据临场情况举一反三,式无定式,既合实际,又十分灵活,乃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3 T# E* v. h3 _  外家重招,故古来少林所传之拳套、招式甚多;内家重法,故达内家上乘境界者,心仅存"敬、紧、径、劲、切"数字耳。又外家多主于搏人,人亦易于乘之;内家以静制动,因敌变化示神奇。故言"内家之术尤善"。
. s3 V4 d2 Z) g. u3 }! \+ O  
. a% j" _( ^1 A; F( f  内外家武术修炼之差异
# n9 E: J. ^3 ?8 W8 y% ?, `$ L) h  V  
/ u0 F, @7 |0 u# X" A1 i# `  1、修性与修命。修性是锻炼意识、思维,即精神的方面;修命是锻炼身体物质的方面。只练静功而无外辅是只知修性;只重肌体锤炼是只知修命;只有内外结合,性命双修,才是科学的。外家拳偏重外功强硬之法,片面追求速度、力量、硬度等,忽视了内意的主导作用。内家则注重内意的主导作用,以精神支配行动,养生与技击结合,内外合一,性命双修。拳谚所云"意气君来骨肉臣",就是内家之修炼法要。
/ r$ d! c; j( p  2、外家健身,内家养生。养生与健身,在常人看来没有多大区别,实则大相径庭。 4 T) B1 F3 \; m8 ]
  健身是以人体的精气神的付出为代价而换取身体的短期健康为效应,实则是将人体能量用剧烈运动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而充实于体表肌肉、骨髓之中,看来精力充沛,肌体强劲,但精力外显易于耗散,且易堕凡情。为什么它又能使人体健康呢?因为通过运动,新陈代谢加强,从而也能促进内脏功能的提高。比如增强食欲,使人体从谷物中吸收更多的能量(很多练外家拳、从事体育运动者,食量相对来说都较大);增大肺活量等。只不过这种内脏功能的提高是由表带里,由末带本,功效甚微甚短罢了。外家修炼以外功强硬之法为主,其练拳则肌体暴力进行。如:用力震足,强击沙袋,举脚朝天,猛吸快吐,以至气喘如牛等,此皆违经逆脉之举,对肌体伤损、消耗甚大。不但外家武术如此,国外之泰拳、拳击等,亦同此理。《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内外功辨》云:"行外功多假内助,外壮而内久必伤……。" 9 _" R' j$ L4 j
  养生则是以人体精气神的不断积敛而使人体获得长期的健康及长寿为目的的锻炼方法,是由里带表、以脏为本而促进体表功能的锻炼,故内家拳练时讲究静极而动。静则使精气神内敛积累,动则疏通经络,使精气神充盈于体表,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发展。但内家拳动则徐缓,重意不重力,在运动中行吐纳导引之功,其身体物质(即命功)的锻炼随时间的推移而日久功深,非强力进行,无伤外之弊。《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内外功辨》云:"凡行内功,多借外辅,由内达外,内壮而外无不坚。"内家修行有素者,精气神内敛,看起来似乎不如常人,但精气神充盈外显,则有仙风道骨之感。
. `; Z: J0 V' c% c  外家修炼者多以增进食物来补充能量,而内家修行有素者每出现辟谷现象。
( q1 w+ t4 ]' Z, {  3、外家拳的技击效果建立在健身基础上,内家拳的技击效果建立在养生的基础上。前者讲究以快制慢,以大力打小力;后者讲究以坚实的内功作后盾,以巧制胜。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有一个使练习者由弱转强的过程。从外家来说,技击是健身之末,从内家来说,技击是养生之末。
8 f6 k% w0 w! c  a* ]+ E8 ]0 j  4、综上所述,不难归纳出这样的结论:外家修炼是一种消耗型训练,内家修炼是一种积累型训练。 0 U' D% F/ L: O( a7 B2 Z4 I+ j+ [
  
. f+ o: P5 |3 M( h- d! \- E  内外家武术划分的几个原则 , T- X* L; \4 C7 i; l
  
+ F. h5 O* X. O  《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中记述有"……外家则少林为盛……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这是说外家拳以少林为代表,内家拳以武当派(即文中所言"松溪之传")为代表。但这种分法不宜绝对化。笔者以为,大凡符合以下原则者,无分少林、武当、峨嵋等,均可称为内家拳;不合以下原则者,即使冠以"武当"二字,亦不能称内家拳。
. S1 S& @8 d' l5 x9 @5 \  1、从修炼途径来看,应符合以柔练为主,养内为本,讲究内功这一原则,也即前文所说积累型训练形式。
+ K. I4 z! Y: m) H! U, T! |  2、从技击上来说,应符合"以柔克刚,运柔成刚,柔化刚发,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因敌变化,见机而作"这一原则,不屑于招熟。不以此为法要者,不能称为内家拳。
& Y* ?) a6 |1 Z! b  3、应符合技击与养生并重原则。三丰祖师留有真言:"为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图作技击之末也。"后世之人多以技击不屑一顾而鄙视之。技击与养生是内家拳的两个方面,是表里关系。养生乃问乎于内,技击乃求于外,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能达技击上乘境界,而不能养生者,同样不能称为内家拳。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可证矣。纯求养生健身,不能技击实战者,当然也不能称为内家拳,称之为健身术、养生术更为恰当。
, B9 P+ n% U/ w; a0 D- S$ X5 y  内家是技击术、养生术、丹道功和道家哲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技击乃养生之末技",笔者认为应解释成"技击是内家拳养生的末端和延伸,养生是达技击上乘境界的阶梯",非视技击为雕虫小技。 - j* U0 c- m+ j# ^# ?$ l
   3 N' k  A  S: N) o- _
  参考文献:
, f5 a- N6 B% E3 y* r  ?( u  
4 u& {  a; u) ~$ e; T. Q  1、《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 f; M) y" m1 @  2、《武当》1995年8期《名人谈人体科学》
  r( U  J2 o6 e" H  3、《武林》1992年6期严翰秀文《我不动,跟你走--杨澄甫次子杨振基谈太极拳推手》 # a5 |% p0 b7 B$ m0 f
  4、《宁波府志·张松溪传》
0 }* L& F' _1 ~: r$ b  5、《武当》1995年8期于志钧文《太极拳真脉考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7-1 07:29 , Processed in 0.0468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