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2020年直播课程表
敞开心扉,虽然会有风雨,但一定会有阳光
搜索
查看: 1389|回复: 2

关于练劲和发劲的几点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8 13: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所谓劲者,乃是力的另一种型式,另一种运用。肉体四肢的力量,经过学习与锻炼,而把力量转化及聚合而成「劲」。最要明白的是,武术训练乃是练功而非练力,但是练功离不了练力的道理。也就是说,劲与力是不同的,武术的进退攻防也是用劲而非用力。但是劲却是根源于力的,有力方能有劲,无力则无劲可言。
% y( X# v( Y0 Y2 y- T: e
- n) T6 X3 n# h! [- \- f2 z: C   拳术的劲与力之不同即在于「技法」,也就是说力量透过技法的发挥,把力量的效果达到极限,转化成劲。譬如臂膀有百斤之力,打出一拳,经过肩、肘、腕的阻碍,达到拳尖时可能只剩二十斤了。但透过拳术训练,臂膀有五十斤力,打出一拳,达到拳尖可能有三十斤力。这就是「送劲」是否顺当的问题。因此说劲与力之不同主要在于:「力属骨,陷于肩背,而不能发;劲属筋,达于四肢,而可以发」「力者,方、涩、迟、散、浮、钝;劲者,圆、畅、速、聚、沉、锐。」而且拳术之劲法透过刚、柔、直、横、虚、实的运用更可以达到妙用无穷的境界。这也是为什么「拳术家能打举百斤之人,未必能举百斤之物」的道理。因此习武之人最要注重练力练劲练功的硬功夫,但绝不可流入只凭暴力、粗力的下乘境界。而是必需以劲力为根本, 然后研究技功身法的运用,这才是练拳术的正确方向。
1 e$ a/ e" l: W0 P$ M4 @6 I, r, X, a% q2 m
   发劲原理: 1.沉肩、坠肘、定腕,拳打定点而不可摇晃,训练送劲顺利稳定。 2.拳打过半,快达定点,猛然加速,一举而发,既达定点,即收--此发劲意念,所谓「不着人无力,一着人则创」。 3.「拳打直线螺旋劲」---此定手法,出拳出掌,旋转发力,而力线要直线进行,不可偏斜,当然手法中有圆转横进之法,但练劲时宜直线为佳。 4.用劲要配合步法、身法来发挥,以腰为中心,而运用在手、脚之上。习拳者对此点最要用心体会。2 n0 j- J) ^" g( A+ P6 W' X7 B

! I5 Y: k# T$ o5 L+ N   练劲及发劲的方法,并非高深的道理,听者立能发劲用劲,而是一种练习的方法及要领,必须时时锻炼,加以体会,积功日久才能有成的。譬如「劲」可解说为「瞬发力」、「爆发力」,此为刚劲;解说为「承接化解力」,此为柔劲;解说为「黏滞力」,此为黏劲、缠劲。等等劲法皆需长时的练习,才能体会与运用的。 & s6 y& U; y3 h
* d; M/ G9 _! K
   方法: 1.空打:直拳空打;直腿空踢。 2.拳套练习:练习拳套路,期使用劲能更广泛的锻炼及体会。最重要的乃在于招式变换中,配合下盘步法运用撑、沉、扭转顺送来用劲,也要配合身法、手法来用劲。也就是说手与腰马合,腰马与步合,腿与身法合,身法与姿势合。所谓「乘势、顺形」之整体配合,而锻炼巧妙用劲的要领。
5 w: n8 J- V$ R' O7 A' @
8 g, z% h% A, [5 v) M, R: x  结论:劲力锻炼之有劲、发劲、用劲三个阶段,一步步使力量逐渐转化成劲,久而久之,全身力量即脱胎换骨而入懂劲的门内。而练劲之道于初期必求力量增加,出手出脚份量增加为主。其后必求能体会刚柔相济,全身合一为主。
" P( Z8 p3 P& c1 H; ?; g
发表于 2007-3-19 12: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4: :em17:
发表于 2007-7-28 18: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極 果然透徹 能教能學 好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6-29 10:16 , Processed in 0.0521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