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2020年直播课程表
敞开心扉,虽然会有风雨,但一定会有阳光
搜索
查看: 1889|回复: 5

传统养生(特别推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8 15: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静坐与睡眠之比较
2 I1 ~+ r! v; D
3 t1 ~( Y$ f! m! P% E- q2 r; b
宁心静坐是一种浅显易懂的养生方法。在生理上有降低血压的效果。在心理上可以减少焦虑,减轻失眠,并提高工作效率。故经常做静坐的人,可以增加心理上的稳定性与满足感。一般正常几分钟的静坐与一、二小时的熟睡,在效果上可说不相上下。
% N4 Y" Y4 M) v# Q0 V
5 j4 A) i5 y, S: L( l睡眠与静坐,均有平衡体内贺尔蒙的作用,增进人体天然抗病能力。科学实验报告证明,当人正处于「睡眠」状态中,一切组织器官的机能均逐渐疲弱,甚至陷于停顿状态,即使心脏的跳动,亦减少百分之二十左右。呼吸虽较清醒时深长,但吸入肺部之氧气含量,比清醒时为少。肠胃消化能力也减低。脑神经中枢活动率亦比清醒时迟缓怠慢许多。体温及血压亦同时下降。
. U! q  _7 |9 k/ Z
* v) F, z2 T8 O/ ^8 L# Q『静坐』之生理状况:在『静坐』时,呼吸深长而吸入肺部之含氧量比未入静时为多。血压亦比未入静时增高半度,体温同时上升。胃肠蠕动力增强,消化与吸收能力也增高;入静时腹内有肠鸣或放屁等排气现象,出静后亦欲大小便现象,排泄较平常无静坐者多且顺。 ! @. T/ ~0 ^0 k* W/ i
. g2 {" Y. B! U7 f% x' k
一般静坐比睡眠更容易得到最佳的休息状态,当一小时的静坐,其功效相等于四小时的睡眠。有许多在睡眠中无法消除的紧张与不适,只有在静坐中才能消除。百病生于情欲,健康来自清净。静坐之原理即是以宁心静气来调整精神,安定自律神经,以平衡全身内分泌腺。 ( W' }+ r* {/ {' {7 T

5 G) Q( }% A/ k5 y在宇宙的自然环境中,生命的成长均有一定作息, ( 休息是为走更长远的路 ) 。而如何运用方法,达到适当的养生与宁心静气,使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神,得到更好的持续,那就必须学习养生静坐。而学习静坐的过程中亦非百无禁忌。有关下列事项必需遵守:
" \$ g9 O8 h/ i7 f# H) {" C" t) z* |# H' N- F2 T( t: P
一 . 调整睡眠 % Q/ a6 S3 N2 n6 B# q: i" z
每日劳心、劳力工作之后,必须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睡眠是长久以来的休息方式。但因每人体质之不同,有人只睡三、四小时便足够了;有人则睡了七、八小时还嫌不足,故调整睡眠是很重要的。过多会使精神困贫,不足则体力尚未恢复,均不宜静坐。故睡眠必须依自己体质来调整自己的生理时钟,常保持清明,方可入坐。小止观:「夫眠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其眠寐过多,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而能令心暗昧,善根沉没。当觉悟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是乃可栖心圣境,三昧现前」。
% T' M( Q, o5 z5 [# V- n! p1 O1 p% t) Y* x
调养身性 : 1 U$ H% g/ ?' D+ A- u% O7 W
  静修之人,平常在行、住、坐、卧进退举止之中,必须要有极其安详,不可有心烦气躁,过度喜怒之举。所以在静坐之前,应先把心情调整过来以平和、宁静、自然的态度去享受静坐的安宁滋味。 0 O' G, z9 Z  k) M

( X; b/ C% |+ g% q! P) M2 a  如果想要拥有净寂加被之感,应依毗卢那如来七支坐法。现证毗卢遮那论云:「端直其身、坐金刚座,专系一缘,为大手印,准此双足应作佛座之式,双手平衡,置于脐下,脊柱劲挺,胸部前突,屈颈如钩状,下颏紧压喉结,舌抵上颚,目勿转瞬,或勿迁动,惟应注视一处,约当应 五英尺 有半人距离。」盖双腿交叉,调节入息;双手平衡,体内热流匀布;脊柱劲挺,胸部前突,调节脑液普及全身;舌抵上颚,目注一处,灵热入于中脉。 6 k( ]! U* \" h! ^
/ b6 G8 c5 u" J3 P& `2 I
* 毗卢佛七支坐法,此坐法因两腿可以平均着床,使人有平衡安全感,沉思之用最宜。故七支坐法就是指肢体的七种要点: . ?2 \3 o* A# Q2 l5 l
•  双足跏趺:趺是足背,跏趺指把足背加压于腿或足上。右脚放在左脚上,再将左脚放在右脚上叫(吉祥坐)。此坐可收气血心意平和之效。反之,叫(金刚或降魔坐)。此坐有利于降伏杂念、调和气血之用。两足跏趺,使气不浮,易沉丹田,气息安宁,心易静止下来。*(一般为左脚放于右脚上,表示以静制动,因左为静,右为动。)
3 J* O, T$ p" @1 |! ~# [# n+ j- H6 P% W3 Z' ~8 T) V5 b- s4 k
•  脊梁直竖:腰挺脊直不可过度僵硬,自然清松,可使五脏六腑顺畅运行,气血无阻,促进身体健康。如果用力挺直,则易生气逆,久之会导致吐血。脊背弯曲,则五脏六腑都容易受压。 ) U6 ^% r% {: _# Y8 k8 A2 m
/ M& U0 m" m) q/ l  ]  j0 \( R$ S# U
•  两手臂自然紧贴腋下,右左两手圜结在小腹之下,一般称是丹田下面,平放在骻骨部份。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左手心上面,或左手放在右手上面,两个大姆指轻轻相触,叫「法界定印」。如此可以使左右气血相互交流。*吉祥坐时两手是左上右下。*降魔坐时是两手右上左下,与两足上下的位置相一致。 / c! Z5 @1 H2 K$ M( h0 D: l

& V9 m5 e& N$ x: Q2 W1 {' M$ u+ q•  平胸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可使肺量自由扩张,故不可左右倾斜,不可沉肩拱背。
3 f  N! B6 U# @& {, a8 R& s% G6 d2 {% j: L  x6 T1 t
•  头正目直视,颈项自然垂直,从侧面看,耳朵和肩膀成一直线的姿势,收下巴,后脑微后收,前颚内收,稍为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使气血运行和缓减少思虑,易得宁静;头颈低伏易昏沉(低头气易下沈、易睡),高仰易烦躁乱思。
/ _+ e3 x- u* p7 z' _7 e0 }9 p6 V& a
% i; D2 @0 V8 g# f" A* w6 l•  初学者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可防止散乱之心。目光随意设定在坐前三、四尺之间以免昏睡。或眼观鼻,鼻观心,令眼、鼻、脐成一直线。
. M+ t$ [( L" f2 w+ f  E7 s9 j. @. W% c# A, @% G# W9 `6 Q+ Z
•  唇微闭,舌轻舐抵门牙上龈的唾腺,以促进胃肠消化。
3 w: R# L$ _' R; U
, ~8 T9 h: R' v4 `& c4 \( Q*如果无法双盘坐,可以改为单盘或一般正坐。久坐可更换姿势。 $ W4 q% {$ Z0 n" T6 L% M& [

  u) p5 {2 |9 Z7 `0 V4 T1 n
, o6 ]5 x# Z- f) D+ ^3 h" o站桩方式:
* G2 O! O8 I0 ~, @" B# Y眼阖半开,耳静、心宁、止念,两腿分开与肩相齐,头、身、背、腰垂直,两手抱环,两足略曲而立,谓之「站桩」。如觉足酸,可起立休息,反复练习。时约一刻,能持续三十分钟尤佳。每天不断练习则下腹元气自然增多,腿力自然增强。若能增至一小时,则百病消除。宜晨起,餐前空腹时,或睡前练之。练时衣服宜暖,切忌风寒侵袭。桩法久练,方可虚空气实,元气饱满,离死入生之道也。身体虚弱不能站桩,可改用站立式,双足紧贴大地,双手结定印在脐下,双眼微闭,自然放松站立亦可。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6: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卧方式

对于体弱不适者,亦可用采用平卧或右侧而卧,亦可调身养气。
平卧者:将身体平躺于硬木板床上,身体放松,双手足自然放开,成「大」字型,眼微闭、舌抵颚、无杂念,可放录音带默念佛号以助业障净除或静心观想,血脉运行五脏六腑。若能在此中入睡,定可睡得轻松自在。
右侧而卧者:耳、目、口、鼻姿势如常。但头及上身须略前俯,右腿略曲左腿置上,左掌心向下,轻放左足踝关节上面,右手掌心向上,伸开于太阳穴上,以最舒适为准。如<摩得勒伽论>:右胁卧,脚脚相累,不得散手脚,不得散乱心。此卧式,从生理学来看,确是有益于身体的。
注:正坐或平坐,乃对于不能盘腿而坐之人,所用的方法。特别对于老人及体弱之人最宜,而气脉亦容易流畅,无下肢麻痹之虞。「平坐」,即坐在椅子上。惟椅子不宜太高或太低,以较个人膝盖稍低,脚能着地为度。大腿与小腿成一直角,不可左右及前后倾斜,人尽量往后坐,使上腿整个平伏在椅上。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用此坐法,自然而不吃力,使身体十分平稳,又可耐久坐。
注:单盘之人,不论左脚在右脚上或右脚在左脚上,缺点是着地的另一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上,入坐稍久,身体便向另一边歪斜,只要自己觉得歪斜,稍加矫正亦无妨碍。
  
  『调身后到入坐时,须解衣宽带,从容入坐。然后把身体左右摇动七、八次,就端正其身如上七支坐法所说,开口吐腹中秽气三次,吐气时想身中病邪之气被排出体外,吐毕,把舌头抵上腭,由鼻徐徐吸入清气三次。后将身体左右摇动数次,然后正身端坐,兀然不动。坐久若微觉身体或有俯仰斜曲,可随时矫正。双腿足麻,可更换坐姿,不必勉强,返覆练习即可。坐毕后,应开口吐气数次,令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的摇动身体,再动肩膀及头颈,双手摩擦发热,摩脸及皮肤周围,再慢慢放两脚,方可随意动作。(上座是由粗至细,由动入静;下座是由细至粗,由静至动。)』
  还有一种调身是「经行」,用来解除坐与立的疲乏、瞌睡、散乱,原规定直来直去,如<十诵律>:比丘应直经行,不迟不疾,若不能直,可画地作相,随相而行。近今佛寺以旋绕式的经行亦可。
  小止观: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详审。若所作粗犷,则气息随粗;以气粗故,则心散难录;兼复坐时烦愦,心不恬怡。身虽在定外,亦须用意逆作方便,后入禅时,须善安身得所。
  
初至绳床,即须先安坐处,每令安稳。次当正脚:若半跏坐,以左脚置右脚上,令左脚指与右髀齐,右脚指与左髀齐。若欲全跏,即正右脚置左脚上。次解宽衣带周正,不令坐时脱落。次当安手:以左手置右手上,重累手相对,顿置左脚上。次当正身:先当挺动其身,并诸支节,作七八反,如似按摩法,勿令手足差异。如是已,则端直。令脊骨勿曲勿耸。次正头颈,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次当口吐浊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令粗急,以之绵绵,恣气而出,想身中百脉不通处,放息随气而出。闭口,鼻纳清气。如是至三。若身息调和,但一亦足。次当闭口,唇齿纔相柱着,舌向上腭。次当闭眼,纔令断外光而已。当端身正坐,犹如奠石;无得身首四肢切尔摇动。是为初入禅定调身之法。举要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西藏密宗对静坐之观点,使脉之调柔、透明:气之导顺,而细慢长;明点之净化、升华;持之即久,然后可以轻安得止。
  
  密宗所用的坐姿,除了七支坐法,还有方便坐、菩萨坐、连花半月坐、匠工坐、垂足坐、法身坐、报身坐、化身坐等。
方便坐:修无上瑜伽者较为常用。坐于垫上,先以左腿内弯,左足抵会阴,次以右腿内弯,压左腿,右足压在左足髁上,使双膝皆紧贴坐垫。足跟抵会阴,有刺激丹田火生起,并迫令气循中脉上行的作用。
菩萨坐:即以右腿压左腿的单盘坐,修增益法用之。
莲花半月坐:以二腿内弯,二足心相合而坐,修怀爱法用之。
匠工坐:以右小腿内弯,横置坐垫上,左腿竖膝,修降伏法用之。
垂足坐:坐于椅子上,两腿下垂,二足踏地,或二足交叉,足尖点地。
法身坐:一名「狮子坐法」,二足心相对合,坐于垫上,与莲花半月坐同,而二手着金刚拳相并,置于二足跟与会阴之间的坐垫上,背、项挺直,舌抵上腭,抬头仰视。
报身坐:一名「象卧坐法」,跪于地上,两肘支地,二掌托颊,十指竖直,脊柱挺直,两眼斜视左右虚空。
化身法:一名「仙人坐」,蹲踞而坐,二足并拢,髁骨相融,双膝抵胸,两手交叉分抚两膝,右上左下(此坐式可治热病),或交抢两胁,右外左内(此坐式可治寒病),或握拳托颊(此坐式可治寒热病),直脊耸肩,气内吸,腹贴脊,两眼凝眸下视。
法、报、化三身坐式,主要用于修大圆满且却、妥噶之用。
卧式有「旷野陈尸」式:仰卧,全身放松,两手各握金刚拳,分置左右大腿侧。
立式有金刚立及忿怒姿势。
金刚立:站立于坐垫上,二足跟相并,二膝外张,腰挺直,二手于顶上约二指处合掌,二肘外张,颌压喉结,二肘、二膝用力,使全身形直立的金刚杵。
忿怒立式:二足跨立,右屈左伸,右手作「期克印」上扬,左手当胸,双目怒视虚空,多用于对治静坐时的昏沉散乱,站立的时间不可过长。
*注意事项:
•  衣着要宽松舒适、柔软以免妨碍血液循环,即眼镜手表,亦应除下。又避免吵杂声,有人突然呼唤,甚至推挽,至令卒尔受惊为之大忌。
•  饱饭之后一小时内必勿静坐,如果打坐时,血液都集中于肠胃,饱则胃会充血,不合乎生理卫生,并且易昏沉。亦不可过饥饿来坐,饥则胃会痉挛,因气不顺又没气力,容易昏沈爱睡或易分散心神,故言:饥则胃阳动,饱则胃阴凝,最好保持七八分饱。
•  静坐时避免窗口直接吹风,及电风扇直吹,或冷气机之送风处静坐,以免引起伤风的毛病。又背部不可靠墙壁及对象,免气血受阻碍;右背部靠物,使气脉不能上行,反向心脏前进,严重,易致吐血。
•  静坐时,双肩及膝盖处以须用毛巾盖着,以免受寒入骨,造成往后有风湿及酸痛情况。
•  室内光线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室内空气不能有异味或喧哗之声,一般或点燃沈檀香来静坐,使空气污浊,影响呼吸系统,如一定要点以少为好,保持新鲜空气对流。过热(强烈太阳)、潮湿、风大、无荫凉处不易静坐,如坐时增加妄想,妨碍心理的安宁。
•  静坐如发现生理上突发之病态,例如:头晕、气上冲等应即刻停止静坐或请问专家。或有八触的感觉,应观察忍耐之。
•  静坐必须有恒常之心,不间断地练习,除非特殊事故,最好不要间断。
•  初学先择时间静坐,早上四点至六点,下午五点至七点,晚间九点至十点;避免子、午时打坐,免招疾厄。
•  静坐时,在身旁放一碗生水,可助入静;静坐后半小时,才能摸触冷水,吐口水,大小便及洗澡(否则会虚脱现象)。
•  静坐前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变化,或做粗重工作,使气血脉沸腾不宜入静。应休息数分钟,否则易血管破裂。
•  跏趺坐须用厚软垫,约在二寸至四寸间。若不用坐垫而跏趺坐,有阻滞气血之弊,平常坐时,脊骨皆略弯曲,亦会陷胸,故须用软垫。双盘垫物可薄,厚则上身不稳;单盘垫物须厚,薄则双腿容易酸麻。可随个人做适当调整。尽量不使用冰凉坐垫,除严夏之外。
•  静坐中常保祥和微笑,使面部神经松弛,若面部生硬,内心亦随之僵硬;心情自然放松,效果增倍。如紧张会使气充斥于肺部。
•  充足睡眠始可静坐,不可坐中一直昏沉下去,这是不良习惯,宁可不坐去礼佛、拜忏、诵经等,也绝不空度一生。短暂昏沉时,可轻转脊骨数次或双眼张开,总之要常常注意。
•  静坐一段时间,有人身体内会产生摇动、脉动、气动,不必紧张或过度介意,只是气机在肌肉中流动而已,是自然现象,但外体相绝不可动,否则久之易入魔道,或气血不通也会造成,稍休息片刻就会恢复了。
•  静坐前不饮大量的水,以免干扰坐中工夫;静坐后不吃煎燥热热食物,如胡椒粉、油炸、火烤之物及冰凉食品。
•  忧郁与愤怒,能使胃分泌停止,消化器官痉挛,肝火上火,心跳不整,气血失调。及焦急的精神,紧张的情绪,幻想过多者,身体动摇虚弱者(摇动会使元神散乱,灵鬼易进入体内。),易惊恐者不易静坐。做深长呼吸可将内心之喜哀乐的情绪排除掉。(古德云:大怒入坐与过乐入坐,会导致气脉相逆,而使诸脉紊乱。喜、怒、哀、乐、爱、恶、欲之七情,甚者不必说,即使是最轻微者亦能使脉紊乱,气之窜逆,足为静坐之大碍。)
•  静坐时,腿、背、头会很硬,有沉重感觉时,要做软身运动及用功回向。
•  耳朵有蝉叫声,乃是火气上升或有躁音震动所造成暂时性耳鸣,可用鸣天鼓对治之。
•  静坐中不可有希求名利之心,勿求有异境现象;有幻相乃是灵气刺激脑神经的反射作用,决不可害怕恐怖。
•  静坐中,不能坐下来什么都不想,一片空白是不对的,已经违反思惟修的涵义。
•  静坐之人应做到与世无争、与物无竞、淡然无欲、静修无间的修养;静坐后的结果,就会是心情更清朗,知得更广阔,脑筋更清醒,快乐自在,心量也大,智慧也大,智彗增广。因呼吸保持深长细,能唤起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又可促进脑部思想的敏达。
•  夏天静坐而出汗,可令身心健康,但不能用湿毛巾擦身体,而用干毛巾来得适宜,免摄汗得病,而且湿衣要换为干衣。冬天要毛毡披于身外免受寒。
•  静坐后的动作:
•  头部摇动,双手推拿后颈及摩脸,使脑部恢复正常。
•  摩擦双手心背及手臂,促进体内气脉循环。
•  摩推膝盖,促进双腿及腹部内气脉正常。
•  摩擦身体及关节处,使肌骨运作正常。
有了以上动作,才可以下坐,这也才不会伤到气脉。
.女子在经期时、怀孕期间不可静坐。又静坐中不宜守丹田(经期过后正常,才可以守脐轮),易守脚底涌泉穴,最安全。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6: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息


. w0 \6 D2 c0 h9 e8 h. F! R' f由鼻孔气体出入,入之为吸,出之为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静坐入门首重调息。*呼吸依生理现象可分为四种:
8 T9 {5 X) G( `9 g- o" C 1 r& i/ R7 W# W( |
•  喉式呼吸:普通人呼吸短且浅,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完全到达肺叶,使肺叶张缩彻底进行吸氧吐碳的功能,故不能有良好的血液循环。
( `  Y4 W4 K* P
& u: b* O; S7 h6 n4 c
•  胸式呼吸:气体出入能够到达胸部,充满肺叶,进行局部碳氧交换。 " s) o$ n9 }6 L2 A5 C, k( u6 ~, J
以上二种不能完全的吐碳吸氧,以致血液不洁,百病丛生。
/ m! s! R  c0 ?- }0 f- P8 f

. M: C$ x" N# _3 q•  腹式呼吸(也叫自然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够到达小腹,在吸气时,氧气进入肺部,使肺叶舒张,横膈膜压下,使氧气下降;此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而呼气时,腹部收缩上提,隔肌上推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此为静坐时之最佳调息方式。但须注意:呼吸时不可用力,要使鼻息出入极轻极细,渐渐深长,自然达到腹部,反复练习,久而久之,连自己耳中也不闻鼻息出入之声。呼吸作用虽然与肺叶有密切关系,但它的伸缩,常须依赖下腹和横隔膜运动,方能合乎自然而使血液循环流畅。不但在静坐,须用此法,行、住、坐、卧皆应用此法。
# Q1 p! O% N" t. ]5 c, h
& S: Z5 a8 |& [7 V•  毛细孔呼吸:虽然一般人的皮肤毛细孔亦会进行呼吸换气,但充其量只有肺呼吸的十分之一,只是辅助肺的呼吸及散热作用而已。随着腹式呼吸而静坐,日积月累,进入不知觉好像入于无呼吸的状态,气息由全身毛孔出入,到达如此境界,乃调息之最高法门。 ( @3 K7 ]  H8 N; `; u5 Y# F
' z/ U5 w' {$ c) W8 g
另一种呼吸是逆呼吸;吸气时,空气满胸,胸部彭胀,这时脐下腹部收缩;肺部气满下压,腹部收缩上抵,这时横隔膜上下受到压迫,过动更灵敏。呼气时,宜缓而长,脐下气满,腹部膨胀,横膈膜弛缓。
% |9 Q3 j# }0 \, h( b2 |9 P5 ]
) D, F8 U+ b1 ?5 n# @- i以上自然呼吸及逆呼吸二种,有人主张吸比呼能加长,或呼比吸能加长;应依个人体质来调整。一般实验,应以一吸一呼的长短相等为宜。
$ V2 h* d4 n# A* ?! |( V* ?* P$ p0 C" w
修行之人为了使呼吸能够正常而熟练,而必须要有耐心,我们每次吸入350立方厘米的氧气,这种气体的交换,并不是经常够用的,如果能加强呼吸的深度功能,每次能吸入一千五至二千立方厘米的氧气,就能充分交换肺里的气体。但此呼吸的练习,宜在静坐之前后来做。
5 k: O/ e% d8 s+ S - ~  c1 o' T, `
2 B0 _, U9 }1 |8 |6 ?! _, x
•  盘腿端坐或正坐。
7 O7 z) O1 A0 f8 h7 H% z0 u% M# c2 E* y1 g' v0 I
•  先用短呼吸练习纯熟,逐渐加长,最长时间每一呼一吸约一分钟;但须注意决不可勉强,务使自然。
: V! x) W+ _0 a6 a" f7 B
  C: Y# K3 y0 i1 W0 b9 a( m•  呼吸的气息,宜缓而长,徐徐注入到下腹。 ; H  Z9 U$ _0 E! m3 Y8 P

* D; Q" d0 k8 F) ^•  呼吸时,用鼻而不用口,因为鼻是专司呼吸的器官,内有鼻毛,可以过滤尘垢,口并非呼吸器官,尘埃入口,易生疾病。 3 p8 N' p$ r6 I& h

' M1 b3 o9 y  n& ^•  清晨起床后能练习五至十分钟最好。 . W3 z' e( k0 a  _# ]/ x$ ]
4 D8 ]  B3 H0 l; b( E
或可用数息方法,反复练习,使呼吸由粗重急喘有声至细微平稳,如游丝一般若有若无,亦渐入毛孔呼吸状态。 & b: ~5 ^- W' {" j. N  `3 Q' h

/ Q$ d/ s9 V* o数出息,则气不急,身不胀满,身心轻利,易入三昧。 ; F. \  S3 F0 B6 V9 f  T
6 s2 P5 v" n# I# `4 U- X
数入息,易入定,随息内敛故;断外境故;易见内体三十六物故;身力轻盛故;内实息贪恚故。
) u, D: J8 Y$ Y- J' }' N  ^/ H
, k8 A! V  R% y数入出息随意,以心定则适。*此亦为六妙门之初功。在入坐时,息不调和,血气上升,妄念杂入,心就不定,故有人说呼吸气息与妄念是同义词;所以用功必使呼吸极缓极轻,长短均匀,必易入定。 7 f. u& U! T; I* E9 ^

  [" r( w* _' K4 }略说数息方法: % A5 c  z( n- Y4 P
5 R# ^, J# i/ T# ]
•  从一数到十或从一数到一百;再从十及一百倒数一。 ) o) z3 ^* v( `* v5 K; `
$ D8 C' w4 r  _
•  一般在自然呼吸情况下来做,以数出息为先。 , F* P# e, q2 l* z2 w  N9 Y
! I, p: X3 M3 n( |2 R
•  当在数的过程中,发生妄想时,应立即停止稍事休息,方可继续。 5 z5 I. h& S2 k4 k! @' d9 w
2 z4 C; A# h) h6 l* m( H3 g6 f: L
•  在精神饱满时来进行静坐,才不易有幻想产生。 2 t5 f5 h# H- L

" B. W  @  |( f% e当你在静坐中能够做到心、息相依,非常的不容易,过程中若产生心神不宁、妄念杂生,耳有杂音时,切勿疑惑;更不可荒废,每日反复练习,久了会将精神集中在呼吸上,每次至少半小时,渐进增长时间;当得到一剎那的定境,你的心神便全部贯注在呼吸上,这一短时间的定境,是一种了不起的经验,充满了喜悦与宁静,这就是你系心于呼吸上达于忘我之境。不过忘我乃是一种过程而已,还得进入正性离生的高境界。 2 h) z/ m. r$ F& q
. Q' [: {& ]7 ~$ T3 S: e
  念力不离呼吸的修法,其目的在发展注意力达到最高的禅定境界、深透的内观,以洞察万物的本性。对健康大有助益,能增进安眠,松弛紧张的身心,增进学道的兴趣与效率。 & H# a) A1 M. _. V1 q+ m
3 ]/ F: ]2 m1 N- d9 y
  佛言:人命在呼吸间。当掌握眼前的人生,不要活在过去的记忆中,或对未来不可知的欲望与悬揣梦想之中,要时刻念兹在兹;了了分明于你的每一举动生活中,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修行人。
2 ]" _& _9 P8 {& X8 p: L3 T+ V) V0 `9 h
  小止观:息有四种相:风、喘、气、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 2 V6 I  a0 R$ |1 H# T0 S+ V
( h# |# D7 B1 e+ e' j% M& E
   云何风相?坐时则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也。 4 c& b% l; H/ A5 n2 D+ V6 K
. N: B8 p5 f: d# _, N
云何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也。 + u- `! b  F0 A
7 k$ O! X& A7 ~6 x
   云何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也。 $ n/ r9 L& X! k3 s: S
& o7 q! F% B  C5 s2 `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心地极其舒畅,是息也。(要达到息相时,呼吸必在腹部的情况下,渐进入毛孔呼吸。)
" t$ [3 G: R- [  \9 Y! P, D/ ], j) u& F0 K5 R
   守风则散:守风心易散漫。
1 X9 O: y& N3 {& A   守喘则结:守喘则心气郁结。
% C% y" a3 f3 [* H) F1 q) J: z2 U   守气则劳:守气则心身疲劳。 2 v  B0 v& `9 j, `
   守息则定:守息易于入定得力。

! a# ~5 P( d2 s8 z" Y7 {/ W8 ?( B7 ]" e9 j- {
坐时有风、喘、气三相,是名不调;用此三相来用心者,复为心患而胸闷痛,心亦难定。 4 ?8 C5 l/ q) q* r8 Q/ t0 Y0 S) k
/ p; ]; t/ a7 B
  若欲调之,当依三法:一者、下着安心(就是一心专注脐下二指的丹田,现代医学以杜卜勒超音波诊断,初步证实,丹田即小肠的肠系膜,对全身血流有调节作用。)二者、宽放身体;三者、观想气从毛孔出入。若细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时调息方法。举要言之:不涩不滑(涩是结滞不通;滑是游思妄想。),是调息相也。(呼吸任其自然,不加控制;但平心注念,而安注于寂然之境,久而久之,自能气沉丹田,脉解心开。)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6: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心

  人们自有生以来,因接触六尘境界,就是妄念纷纷,心猿意马,最难调伏。故初学静坐,每患散乱;时日稍久,妄念减少,便又容易昏沉。故散乱、掉举及昏沉是初修禅定时最大的障碍。散乱,指初修止时,念头驰荡流逸,思此念彼,难于控驭,不能专注于所缘境。(一般所言妄想持续、心绪不宁、少思考力、企划失误。)<唯识三十论>说:散乱者,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掉举,是动摇飘荡,掉是左右前后摇动,举是上下摆动。(掉举则是浮躁狂妄、焦虑不安、举止失措、多愁善感。)<百法明门论>云:掉举者,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昏沉,昏是不清,沉是堕落。(昏沉是头脑混浊、暗昧迟钝、懒散嗜眠、倦怠放逸。)<百法明门论>云: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所以了解三种毛病,当如何防治,是修行者必须要有耐心与恒心,做长期的考验。   J. g  r1 j/ p2 S! `3 w0 p5 b
( B* p9 z- E" O# V) ~3 T% ]
小止观:调心者,有三义:入、住、出。 1 c  J$ D! L2 ~; G; L! K9 S

/ L$ m: F& t7 P  初、入有二义:一者、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二者、当令沉浮宽急得所。何等为沉相(心念昏沉)?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为沉相。尔时当系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此可治沉。但此法不可多用,多用易致脑充血,高血压,因不容易全身放松。 9 q1 W7 H# E) Y9 ?, D/ @

- E+ g4 [( T5 u# K# Z何等为浮相(心念散乱)?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此是浮相。尔时宜安心向下,系缘脐中(指丹田),制诸乱念;心即定住,则心易安静。举要言之:不沉不浮,是心调相。 ) \1 F+ {& t/ p: t# j
& h+ r, I, w% A
另外定心也有宽急之相: 5 O8 h; A; Y6 }( d% ^& B/ q

2 p) w8 Q. p. G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摄心用念,因此入定,久之,是故有向上胸臆急痛;当宽放其心,想气皆流下,患自差矣。 $ X2 L( x7 c0 R: w3 M) j
' k1 m; B" S4 Q$ x' y
若心宽病相者:感觉心志散慢,身好逶迤;或口中涎流;或时闇晦。尔时应当敛身急念,令心住在缘中;身体相持,以此为治。 1 `: D9 }) F4 T' L9 H6 x

: T6 }, \6 @# {1 }2 A7 f5 B2 s又心有涩滑之相,也必须调和。
$ e- K! o/ j! @$ K/ P5 G$ b/ \9 r  ~: F. U% `
夫入定本是从粗入细,是以身既为粗,息居其中,心最为细静。令心安静,此则入定初方便也。 ( f  e6 x1 a( j  J, N4 T" N

2 x! y8 K1 Q: f- z) J  二、住坐中调三事者:行人当于一坐之时,随时长短,于十二时中或经一时或至二三时,摄念用心,是中应须善识身、息、心三事调不调相。若坐时已经调身,但其身或宽或急,或偏或曲,或低或昂,身不端直,觉以随正,令其安稳;中无宽急,平直正住。复次、一坐之中,身虽调和,而气不调和,有风、喘、气三事,感觉身中胀满,当用前法(下着安心等)随而治之,每令息道绵绵,如有如无。次一坐中,身息虽调,而心或浮(心好飘动)或沉(心中昏暗)或宽(心志散漫)或急(用心太急)不定;尔时若觉,当用前法,调令适中。  此三事,的无前后,随不调者而调适之,令一坐之中,身息心三事调适,无相乖越,和融不二。此则能除宿患,妨障不生,定道可克期取证。 5 {- b/ J3 f' R, l! v
& v1 L; T* }! f9 _
  三、出时调三事(身息心)者:
, |- J2 ~' X6 ^# W8 g
. g6 e  [9 C' a' J7 k5 k0 Y•  将前坐禅时,所系缘观想之事放开,心中默念圣号或持咒,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而散,然后微微动身。 ; h1 g( t7 f2 W" b6 i
•  次动肩、膊及手、头、颈部位。
6 l5 x/ n. ^& N: R* w$ ]* A•  次动二足,摩擦关节,悉令柔软。 6 r; ~7 J9 b! N
•  次以两手摩热遍摩全身毛孔。
( H0 b% @! O# ?•  次摩两手令暖,以揜两眼,觉得舒适后,将手放下,方开双目。   N4 u) g3 `# a2 d1 y
•  静坐时气血流通,热度增高,有时出汗,毛巾拭干;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入下坐。 / d! t. A; Q. A: D7 L" M
假若不照着以上去做,反而有害。坐或得安住于心,出定而急促顿速,细法末散,住在身中,令人头痛,百骨节僵,犹如风劳一般。若患此状,于后坐中烦躁不安,必生障碍。是故心欲出定,每须注意,不可了草。此为出定调身息心的方法,以其从细出粗故,是名善入、住、出。
  u) R* _3 A/ F3 d* C$ Q. T* g( e

4 _( H: u# w% l; {/ H现列说散乱、掉举、昏沉的防治方法。 & y3 M5 F" I; L! u* q$ I
•  散乱:乃心不能系止于一缘,妄想纷飞,思想、联想、回忆、攀缘等等形状,不能制心一处,此为粗散乱。
, O; R) P0 ^3 j$ i: \•  细掉举:若心似已系住一缘,而有若干轻微妄念,如游丝尘埃,犹在往来,虽不干扰,而终为缠眠,此如「多少游丝羁不住,卷帘人在画图中」之概。用工夫久者,住此境中者至多,不识不知,自谓已得定矣,熟知其大谬哉。

: _  Q! @6 p* |8 G0 T- U
4 e' n  x, X: R( m初用心人,先则妄念不止,心乱气浮,不得安静,可先劳其身,若运动(太极拳,外丹功十二式等),若礼拜(礼一佛名,礼八十八佛名,礼忏等),使其身调气柔,再行上座,但不随妄念,祗住一缘,久久自熟。换言之:视妄念乱心,如宾客往来,我但专作一主,不迎不拒,渐渐可止。
- f  A& B- b3 f6 L& Y8 n% _; g/ b# Q7 T6 L1 |3 ~" j' }
唯将止时,自心忽又觉此止境,即又起妄,再复去妄,妄去又止,如此周旋,终难止矣。须不作修止修定之想,止象现前,不必耽着,方可渐入。倘觉禅坐时,妄念反较平时为多,此乃进步之象,不必厌烦,喻如明矾投水,方见秽浊之质;又如日光过隙,方见飞尘之扬,不足为累。对治之法,可用数息随息等法,或观想脐下或足心,有一黑色光点往下沉。或出声念阿弥陀佛,念至佛字时,使此最后声音,拖长下沈,好像身心皆沈至无底处,以皆为对治散乱之方法。
9 f3 J4 j# ], f6 v
( Z. ^3 |( J* H4 z' g•  睡眠为粗:乃身心疲劳所致,有此情形不可强坐,先令睡足,方再上座,如借禅坐而睡,习惯养成,终无得定之望矣。 7 `* t8 K/ E7 v: r+ q5 ?5 s
•  细名昏沈:心似寂寂,既不能系心一缘,亦不复起粗妄想,唯昏昏迷迷,乃至亦无心身感觉,此种现象初起时,或有幻境,如梦相似;换言之:幻境之来,必在昏沉状态中者。因在此境界时,意识不能明了,独头意识生起作用也。修定者,最易落在昏沉状态,若自以为定,堕落可悲;宗喀巴大师尝云:若认此种昏沉为定,命终堕入畜生道,可不慎哉!

) ^- `5 B! L4 w/ k$ F. c+ q/ \
* g9 E: A5 O3 L- y* H# W对治之法,观想脐中有一红色明点,直冲上顶而散;或想顶轮有一无色透明光球,一直上生顶上,而是冰凉放光感觉;或极力提全身力量,大呼一声呸;或捏闭两鼻,忍住气息,忍无可忍时,极力用鼻射出,或用冷水沐浴,或禅坐前作适度运动,如练习气功者,可能少有此种现象。
% G+ l8 _" J( R4 N! j  V  u! r+ f5 J( O" ^% K6 O6 p
又有人认为昏沉即顽空,这是不对的,顽空乃木然无思念,类似白痴。
; S2 h4 _, Q! ^! n7 m( b* l
; q9 y; W: ~* t+ F/ ]" k% F散乱昏沈,若得离已,忽于一念之间,心止一缘,不动不摇,必生轻安现象。轻安生起亦有二途:
5 F0 c3 J; _7 B4 `•  自顶上有清凉感觉,如酥酪灌顶遍贯全身,心止身轻,柔若无骨,身直如松,所缘境念历历分明,了无动静昏散之相,但必喜悦无量。但或久或暂,犹易消失。

1 {* f% O3 m; Y' q- I8 e$ j2 y2 f: h; z$ d$ H7 P7 B
•  若自足心发起,或暖凉,渐上至顶,如洞穿天宇,则较易保持良久。儒家称静中觉物,皆有春意,如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即由此境中体会得来。 ) f  x) Y# X$ h& |1 \3 I

" K/ J6 I  N7 m9 t' c  轻安现象发后,最好独居静室,直道上进,倘复攀缘,终至消逝;如精进无间,轻安觉受渐薄,此非失去,亦如惯食其味,渐失初时异感耳。 , T% b' p/ |5 p( D" V/ w5 o% h- T
; a& s4 t# N0 L* {, C
  由此精进不断,定力坚固,清明在躬,色身气脉,有种种变化,发暖发乐,微妙莫名,即得内触妙乐之趣,方可断除世间欲根。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8 16: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调饮食

; N* ^/ M* p) U; f; t7 ^+ K
  吾人对于饮食,不能停在古代或四五十年代的思想中,饮食不单是充饥而已,还要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饮食,故对于现代的饮食健康观念,须要充分的认识。 3 W& h  g1 f5 n
  / N7 @% l# q: s
认识食物的种类
1 i- `" g, e5 p. h  . B  H" p2 }9 b& p, C
第一类食物:惰性、变性、悦性 + a5 n5 ?% q/ g/ v
  惰性食物又可说为劣等食物,因摄取这些食物之后,非常容易产生懒散、粗鲁、愚笨、仇恨、昏昧、欲望难耐等情绪。身体机能上也容易出现嗜睡、昏沉倦怠、不安、缺乏生命力与开创力、抵抗力、免疫力衰退,故经常容易生病。这类食物包括肉类、鱼类、洋葱、大蒜、蛋、香菇类、烟、酒、味精、鸦片、大麻烟等麻醉性药品,其它如陈旧腐败的食物,放置太久的食物,或饮食过量,均为惰性食物。 ) g: T+ Q9 t6 X# {' V, w0 T
  变性食物,又可说为中等食物,吃了这类食物就会刺激身体及心灵产生变动,如过份积极、愤怒、烦躁不安、恐惧、沮丧、不能控制自己动荡的心灵,进而失去镇静平和。这类食物有咖啡、浓茶、强烈的调味料、泡茶、可可、巧克力、白萝卜、酱油、可乐、及含碳酸的饮料。
* Q+ s: \9 `' p  悦性食物为优等食物,此类食物能生成最高生命能量,其表现出对自我的肯定、认识、自律、祥和、喜悦。对宇宙人生表达出稳定、平静、宽恕、放松,且不易受到外在环境之影响,能时时刻刻保存在极高的能阶及心灵的高层次境界中。这类食物极易消化,在体内不易堆积尿酸及毒素。包含有水果类、榖类、大部份的蔬菜(除了洋葱、蒜、葱、韭、菇类外),豆类、坚果类、所有温和的天然香料,及适度的绿茶、草药均属之。如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质,此物质主要参与记忆力的执行。又南瓜子、芝麻、花生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发挥安定神经,减轻焦虑、心情低潮,但却没有糖份过多做负担。故食用悦性食物者,通常都是长寿,不易衰老保有充沛活力,不易罹患疾病,心情爽快。 ' L2 k* U. |8 O. q* z/ K
第二类食物:酸性、碱性
5 d7 N6 C/ V3 ?" \1 a% d; v3 O  大多的酸性食物,会导致身体及血液由弱碱性(即血液酸碱度 PH 值为7.4。)而转成偏酸性,此时吾辈体内参与血液净化的器官如肝脏、心脏血管、肾脏、脾脏、胰脏,他们就会逐渐加重工作负担,久而久之,终于导致衰竭而衍生各种严重疾病。通常废物累积的地方以「关节」是最常见的堆积具有毒性的场所,以呈现酸性废物,常有全身酸痛或腰背痛,关节四肢麻木,及各种非典型风湿病及痛风。还有皮肤粘膜,其表现症状就是湿疹、青春痘、痔疮等。酸性的食物,以动物性食物为代表如鱼、肉、贝类,这些食物入了人体就变成磷酸、盐酸、硫酸等反应。大多数榖类,坚果类亦属于酸性,如花生、豌豆、扁豆。及精制的淀粉类,如白米、白面包、白面条、白馒头、饼干等。葱、蒜、菇、蕈类。所有油类及奶油,油腻及油炸、油煎食物。所有甜食含有白糖、精糖、果酱、果冻、糖果、冰淇淋、饮料、巧克力、罐头水果等。水果中的柠檬、醋、橘子亦属酸性食物。 ) _& L# Y* b4 R) H1 u+ q, ]
  反之,碱性食品对人体有很大的助益。所有的蔬菜绿叶部份,水果类、海藻类属于低热量的食物。芽菜是最好的体内清洁剂;大豆是碱性最高的,也是治疗过度酸性体质的最佳食品;一般果汁对解除过度紧张,分解毒素,净化身体,心脏血管疾病、肥胖、高血压等,具有功效。坚果类如南瓜子、葵瓜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或甘蔗汁多吃有益健康。 3 Y0 k7 v% |- U; `
注:如何判断你的血液是否已酸性化? 6 S) z: ~) @, K
  忽然做运动,或激烈的运动,那时会感到上气不接下气,而喘的厉害,有时还会觉得肌肉僵硬,这乃人体想发挥大量的能量时,因氧气供应不及,葡萄糖或肝糖就在没有氧气下,分解成乳酸的关系。这时 PH 值由7.4变成7.28,有此情况就用呼吸方法来维持平衡,而发挥调节功能。依呼吸血液 PH 调节在短的时间内,很快的进行。血液倾于酸性时,延髓中的呼吸中枢就多到刺激,因而呼吸速度加快,无意识中加快了吸入空气的动作,如此溶于血液中的碳酸,就变为二氧化碳而发散出来,如此血液的酸性度就减少,而逐渐恢复本来的葡萄酸,然后被用于能量的生产,其中一部份就变成肝糖,亦即回复原状。暂时停止呼吸时,会积二氧化碳在体内,无法排出。只要深呼吸二、三次后,血液就又回到弱碱性。(当身体有体臭或狐臭产生时,代表肝的分解能力出状况,也渐有血液转成酸化了。) ) s& j# t5 p6 n  F1 d8 w- y5 C; g
第三类食物:高压力性、低压力性
5 a) N9 [+ X! j; w, H  高压力食物分成高脂肪(火腿、香肠、肉、奶油、乳制品、煎炸食物),吃了这些会有高血压、肥胖、心脏病、糖尿病、肠胃久而不适,各种过敏病、大肠等癌症。
6 K# ^% A4 D$ m$ p' v2 t4 l  高糖份(巧克力、方糖、白糖、精制糖、一般甜食等),吃了可造成血糖不平衡,胰脏过度疲乏,久则糖尿病发生,歇斯底里般情绪反应,经常自觉疲倦衰弱,肠胃症状发生。 , d/ ?, t, y3 F, j& |- K# O
  高蛋白质(动物性肉类如猪、牛、羊、蛋类),可造成酸碱不平衡,过度造成肝、肾的负担及骨质中流失钙质也很多。产生肾结石、关节炎、乳癌、摄护腺不良等。
+ l2 ]7 g0 Y3 T" `; q  高盐份(酱油、黑醋、精盐)摄取过多感觉紧张,夜间磨牙,口渴厉害,血压偏高、尿量减少,颈背僵硬疼痛,四肢沉重或肿胀,极端疲倦。可改用粗盐、海盐、味噌、紫菜、海带、豆豉等。
  w) q9 @. c6 y2 g  小止观: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赢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定之道。若食秽触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此四大违反。又食物不宜过于厚味,吊起口干舌燥。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古人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发表于 2007-7-31 22: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 都是人生應知的參考資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9-29 06:05 , Processed in 0.06089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