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2020年直播课程表
敞开心扉,虽然会有风雨,但一定会有阳光
搜索
查看: 1853|回复: 2

传统习武序的特点与阙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 11: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习武序的特点与阙失   ■ 蔡宝忠
7 N3 W8 ~' e" S$ s9 x, Q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尚武之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固定的习武程序,使之不断的传承各门派武术。
- P9 q# ^/ ~0 ?/ V     在武术门派尚未形成的汉代以前,基本采用拳勇与力量并重,器械操练在后的程序。如秦时强调“习手足,便器械”。“习手足”本意有两个 - g; ]( c7 F! ^/ H; m9 n4 E
   一是活动手脚,即为基本功,二是演练徒手招势。同时提倡“勇力过人”。《三国志·蜀志.刘封传》中有:“(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的说法。实际这与后来拳谚中所说的“练拳先站桩,大鼎添力量”、“练武不练腰,到老艺不高”、“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是一脉相承的,与前面相比更加条理化,这些也表明基本功的重要性及与练武的相互关系。明代以后,随着门派的分立,习武程序更加明确,何良臣在《阵记·技用》中率先提出:“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棍分明,则刀枪诸技特易易耳。”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捷要篇》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即“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勾嫌、挨牌之类,莫不先有拳法活动身手”。强调练拳的基础作用。也正是按照这样的程序和要求,训练出了强大的戚家军,在历次的战斗中无往而不胜。清初著名的理学家顔元在游学河南时,特意拜访了名震南北的商水大侠李子青,在晚宴上李向顔说明了习武程序,即“先生如果想学刀法,那就要先学会举法,拳乃十八般武艺的根基。”少林武僧们同样推崇“拳为诸艺之源”的道理,少林寺历代宗师认为拳术是一切武艺之源,如果拳术练得好,手足身眼步法协调,套路结构严谨,练久则手足灵敏,真气充盈,呼吸自如,暴发力强,劲力实足,在此基础上向技击过渡。少林寺为提高弟子们的实战功夫,往往从十套拳、百套拳中集中选出数百或上千精华招势,编成打擂套路,授给弟子,专门训练和提高其实战技术,因此,少林打擂术的真正功夫大都来源于拳术。
2 r& x/ \9 ~) B5 _6 @* V     若想成为武林高手,必须练好基本功——拳术。概括地讲就是“功源于拳,势出于招”。通常练习实战技术是由两人攻防转换,或师傅亲自喂招来逐渐达到“真可搏打”的水平。拳谱云:“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从拜师入门到师满出徒,整个过程大约需56年时间;倘若学得功夫上乘,恐怕至少得10年时间。因此,有人称“功夫者,工夫也”。提到“功夫,太极拳名家陈鑫将其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软手、散手、好手、妙手”。
" F( J4 d8 j6 M' f+ o0 w/ Y8 q7 ^3 V从诸家之说可以看出,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严格而有序的习武规律。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G8 T2 r  z9 M
              一、遵循渐进规律。拳谱称:“舍本逐末瞎胡闹,循序渐进最为高”。吴殳在《手臂录》中强调:“……且传一法,练未熟,不教第二,第二法未熟不教第三,半载的学不多”。可见,前人对循序渐进的重视。
3 W; v  ~9 Z. Q              二、强调基本功法。习武通常有“下死功夫于根本者二年”。将基本功学习贯穿习武的全过程,而且要持之以恒,做到“要想功夫好,一年三百六个早”,“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强调的就是基本功的重要性。
7 p/ R' b4 ~9 W5 c2 K6 N              三、注重套路练习。“其拳也,为武艺之源”。传统上把练套路称为“盘功架”,讲的是“架子天天盘,功夫日日增”。通过套路练习,使习武者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同时也求得内外双修,形神兼备的有效途径。 7 y; _6 g1 m8 ~! C0 u
              四、一切为了实战。传统的习武目标十分明确:练为了战,使“打练”有机地加以结合,这是战争与实用的需要。《吴越春秋》提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古代与近代的武术家都有“打练”并用的风格和特点。 ' R, I) B0 f5 i; j
  但是传统的习武程序并非尽善尽美,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诸如入门先站桩3年;太极10年不出门;练功必须面南背北;午夜练功最有效等,这种作法和说法都缺乏科学性。武术发展到今天,各门派仍保留着优秀的、传统的、实用的练功方法和程序,说明自古延续下来的习武程序是有其传承的价值和特点,但毕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科学的、现代的东西必将渗透到传统的习武全过程,使传统的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并富于它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的介绍,传授的内容和程序为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和对练套路——攻防技术和搏斗项目。这是现代共识的习武规律,与传统习武程序相比更加明确具体,但仍未脱离“传统”的框架,前者是后者的母胎。
发表于 2007-8-4 21: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ying前輩鷹爪專欄真豐富
 楼主| 发表于 2007-8-5 16: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同时也希望你能积极参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6-29 10:50 , Processed in 0.0508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