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2020年直播课程表
敞开心扉,虽然会有风雨,但一定会有阳光
搜索
查看: 796|回复: 0

心意六合拳秘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8 15: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姬祖曰﹕吾拳在外以六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在內﹐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內外合和﹐渾元一氣﹐故名之曰心意六合拳。然何以用心﹑用意﹑馭神﹑馭氣呢﹖我師門中非得其人﹐斷不傳只言片語。因此四字﹕心﹑意﹑神﹑氣之操法﹐凡于內家拳術達到一定境界者﹐聞之無不深受啟發﹐如獲至寶﹐使功夫突飛猛進﹐用戴公龍邦之言來說﹐即謂之"日有所進﹐夜有所長"。故此四字訣為我師門中﹐法不傳六耳之秘要。為使廣大武林師友對心意六合拳有較深刻的認識﹐在此﹐筆者根據歷代先師所傳﹐整理于下。   ! W  J$ o& P+ l. g+ M6 T4 j
論    心) _; ~$ _& I; Y& L
 夫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人為萬物之靈。而一身之中﹐四肢百骸以至于皮毛膚發﹐無不靠血氣滋養。血氣之運行﹐全賴心臟推動。若心跳過速﹐則血氣沸騰﹐面紅耳赤﹐言不由衷﹐舉止失度﹐變化不靈﹐易被人所乘﹐受人所制。若心平則氣和﹐氣隨生命節律而運行﹐則沉着;冷靜﹐反應敏捷﹐才不致為人所制。故曰﹕心為一身之主。行功盤拳﹐收視反聽﹐心念一動﹐拳式斯作﹐心之所向﹐周身無不順從。不順之處﹐乃心未到之處也。心若到之﹐立知其不順﹐及時思之改之。若己不能改之﹐可及時請師長指教之﹐變不順為順。若心神外馳﹐身失其主﹐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反應遲誤﹐坐失良機﹐于學術百害而無一利也。尤其盤拳過手之道﹐多由前輩師長耳提面命﹐身繪其形﹐口授其理﹐更需專心聽授。拳之義理﹐亦不過吾身中之自然本能﹐忽忘勿助﹐以體察其在周身內外運行之規律。如是才能領司﹕展開身手﹐形雖萬殊﹐專心致志﹐漸覺動靜相生之妙﹐進而可達自然而然之境也。惟習之者細心體會﹐方可領悟之。若心不在焉或中途而止或恃氣助長﹐以稈眩人耳目﹐終不能心手相應﹐窮其精微﹐以臻神化之境。故用心之法﹐當以收視返聽﹑靜心養性為要。
: l& Z4 ^! ?% F論    意
* b5 {8 S: ?! T心意六合之理﹐在內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何也﹖觀乎寫字繪畫之理﹐尚須意在筆前﹐手即喻之﹐何況盤拳過手之道乎﹖   盤拳對敵﹐心念一動﹐拳式即開﹐至若七拳齊至﹐周身舉發﹐莫非意之所發﹑形諸五官百骸者﹖聖賢曰﹕心正則意之所發者正﹐心邪則意之所發者邪。又曰﹕心正則意誠﹐意誠則心平氣和。氣和則意之所發者無不和順。如是﹐才可致一順無有不順﹐一合無有不合。合順積久﹐可達太和。太和之象﹐極盡風和日麗﹑行雲流水之妙﹐以致將自籠罩在一團虛靈之氣中﹐自覺心曠神怡﹐疾快絕倫。是故盤拳過手﹐心貴于靜﹑意貴乎誠也。   6 {% M" u0 I! R; y
論   氣
0 W& H/ U1 ~: ?% F: y氣﹐體之充也。其在周身內外﹐周流不息﹐如環無端﹐變化如龍﹐忽隱忽現。若強行以馭之﹐其機受擾﹐雖被迫趨于一隅﹐而周身氣血平衡頓失﹐于養生和技擊百害而無一利也。然世之習武者﹐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觀其舉動﹐裝腔作式﹐大呼小叫﹐手足發顫﹐氣滯形緩。功深者﹐可裂石斷碑﹐嘩眾取寵。孰不知此乃偏于一隅者也。宜用靜養功調之﹐方保無虞。此輩若卒然遇到強手﹐鮮有不敗者。是故盤拳過手﹐宜心靜意誠﹐不亂其機﹐不擾其行﹐本其自然而用之﹐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縱然竄高就低﹐縱橫開合﹐進退吞吐﹐輕重緩急﹐無不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也﹐外人觀之﹐將見其動中寓靜﹐如虎之蹬山﹐龍之行空也。故拳經有雲﹕全身在意不在氣﹐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氣隨意而赴之。此為吾門養生盤拳馭氣之法也。   ! o) w- o: M7 g8 T# a
論   神
* c) b9 G2 {$ e 吾拳以樁功養氣﹐待氣養足﹐自然升華為神﹐光為神之體﹐意為神之主。氣足則神旺﹐神旺則無道。疲憊之態﹐動作敏捷﹐此乃自然致快致猛之道。他們不辭勞苦﹐拋石鎖﹑舉杠鈴﹐身穿重衣﹐腿縛沙袋﹐或以木人﹑沙袋為敵手﹐盡情踢打﹐力盡而止﹐百日之內﹐進境神速﹐一人不難戰勝三五人(不會武術者)。此風氣使然也。然上功快﹐泄功也快。   我門武功﹐以積精累氣為根﹐以靜心養神為本﹐極究由氣化神之道﹐以明致快致猛之理。從外觀之﹐架式極簡﹐更無舞蹈之美﹐然對悟性韌性要求極高﹐一兩年內僅能粗知其皮毛﹐不像當今許多新創拳道﹑拳法﹐百日之內甚或一月這內保你成為搏擊高手。除非你已經是高手。   然神亦可見乎﹖曰﹕可。人之精神﹐全聚于目﹐目之所注﹐則全神貫注焉。神旺﹐自然目光如電﹐銳利逼人。此乃光為神之體之意也。如是﹐盤拳過手﹐其神自然如捕鼠之貓﹐獵獸之虎﹐咄咄逼人。敵手目光若與之目光相接﹐當如遭電擊﹐心驚膽顫﹐神傷氣餒﹐勝負不言而明。此乃拳經所謂以神擊神也。由此觀之﹐神之用大哉﹗   
, D8 T: E2 O+ k3 x7 H! p2 X$ w# D" `7 ?合    論
/ w) o; X; i1 Z. ~$ F" a以上四訣﹐分而讀之﹐不免肢離破碎﹐或不見其神異。合而論之﹐方見其大道之理。   吾拳由養丹田樁功蓄精﹑化氣﹐氣足則升華為神﹐神旺則心靜意靈﹐目光如電﹐靜如山岳﹐動如山飛﹐以達神以知來﹐智以藏往﹐靜中觸動動猶靜之境。此乃化生之大道﹐致快致猛之至理也。   然不可不知者﹐精﹑氣為刀刃﹐神為刀光﹐內勁為鋒利﹐心﹑意為操刀之主宰。由此而易知﹐心意精氣神當合和為一﹐不可有須臾離也。若斷章取義﹐將其肢解﹐則流于一隅﹐大道神功被破壞殆盡矣。換言之﹐無異將其化神奇為腐朽矣﹗豈不悲哉。   縱觀歷代拳家孜孜以求者﹐內勁也。內勁者何﹖吾心意門宗師曹公繼武在其著名的十法摘要中寫道﹕   夫內勁者﹐寄于無形之中而接于有形之表﹐可以意會而難以言傳者也。然其理則可參焉。蓋志者(志藏于腎﹐意念一動而志即隨之﹐是意之所向而能堅之者)﹐氣之帥也。氣者﹐體之充也。心動而氣則隨之﹐氣動而力則趕之﹐此必然之理也。有謂撞勁者﹐非也﹔有謂功勁﹑崩勁者﹐亦非也。殆實粘勁也。竊思撞勁太直而難起落﹐功勁太死而難變化﹐崩勁太拙而難展抬﹐皆強硬露形而不靈也。粘勁者﹐先後天之氣﹐日久練為一貫也﹐出沒甚捷﹐可使日月無光而不見形﹔手到勁發﹐可使陰陽交合而不費力。總之如虎之登山﹐龍之行空﹐方為得體。   由此觀之﹐要得內勁﹐必先練養丹田樁功﹐以蓄精養氣﹐待氣養足﹐神注于目﹐收心斂性﹐反觀內視﹐聚精會神﹐至心靜意誠﹐細心體察﹐心意一動﹐拳式斯作﹐依規矩而操之﹐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節節貫穿﹐如線穿珠﹐又似珠滾玉盤﹐自不難將心﹑意﹑神﹑氣合為一體﹐用功即久﹐則合致太和﹐使覺在身內有一股溫潤之感隨意之所向而流動。然這種流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區別。其一只是一種心理效應﹐可稱之為氣感。氣感只是一種惑人的感覺﹐無質無能﹐連氣都談不上﹐不可稱之為氣之流動﹐更不能稱之為內勁。其二﹐若伴隨;體內的溫潤之感﹐在外能感觸到空氣的磨擦和阻力﹐這才是內勁。這在太極門稱之為透空﹐在形意拳稱之為化勁﹐在馬氏心意門稱之為靈勁。   靈勁出現部位之序﹐以筆者練功體會而言﹐先在手﹐次在肘。隨;功夫的提高﹐漸次擴展至全身各部在微動之中﹐皆能感觸到空氣的磨擦和阻力的變化﹐便可做到神以知來﹐志以藏往﹐陰陽摩蕩﹐有感皆應。   這種功象﹐在我師門內稱之為渾元一氣。擁有了渾元一氣﹐便擁有了至柔至剛威猛霸道的多功能渾元一氣力。功夫至此﹐便覺天地為之一寬﹐輕重緩急﹐進退縱橫﹐吞吐開合﹐竄高就低﹐無不隨心所欲。盤拳過手﹐若欲柔焉﹐則可極盡行雲流水之致﹐沾粘連隨﹐使敵進退維谷﹐欲動不能﹐欲逃不得﹔若欲剛猛快捷﹐則可如霹靂閃電擊物﹐無堅不摧﹐威勢駭人。  ( s: T3 |. \7 B, j
 此等功夫﹐並非我師門內所獨有。在太極門稱之為全身透空(即王宗岳太極拳論的神明階段)﹐在松溪派內家拳稱之為沾衣即跌﹑犯手立扑﹐在馬氏心意門稱之為靈勁上身。心意門大師買壯圖詩雲:“學拳容易得藝難﹐靈勁上身天地翻。 六合相聚人難躲﹐遇敵好似弓斷弦。”由此觀之﹐我華夏武功﹐各門各派﹐均有其奧妙所在。但百川入海﹐殊途同歸。待功夫練至此等地步﹐才有河神入海之慨嘆。對此﹐曹師繼武曾告訴門人曰﹕然世之練藝者﹐多感到異端之說﹐而以善走為奇﹐亦知此拳有追法乎﹖以能閃為妙﹐亦知此拳有捷法乎﹖以左右封閉為得力﹐亦知此拳有動不見形﹐一動則至﹐而不及封閉乎﹖且能走﹑能閃﹑能封﹑能閉﹐亦必目有所見而能然也。故白晝遇敵﹐尚可僥幸取勝。若黑夜時﹐偶逢賊盜﹐猝遇仇敵﹐不能見其所以來﹐將何以閃而避之﹖不能見其所以動﹐將何以封之閉之﹖豈不反誤自身耶﹗惟我六合拳﹐練上法﹑顧法﹑開法于一貫﹐而其機自靈﹐其動自捷﹐雖黑夜之間﹐而風吹草動﹐有觸必應﹐並不自知其何以然也。獨精于斯者自領之耳。   ( v7 A7 q3 q1 a  X
戴師龍邦在其《心意六合拳譜》中也寫道﹕功夫至此﹐將智無不圓﹐勇無不生﹐得平和之理﹐會平和之情﹐自然能去能就﹑能弱能強﹑能進能退﹑能柔能剛。不動如山岳﹐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足如太倉﹐浩淼如滄海﹐光耀如三光。以此視近世演武者﹐異乎不異乎﹐同乎不同乎﹖
# f5 }6 \7 j* T5 ^: _2 X, `! B6 x# h, x( ^& `, f' ^
[ 本帖最后由 懒人 于 2006-11-18 15:51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5-10 17:45 , Processed in 0.0512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