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 【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年度直播规划
交流武术文化,探讨江西五百钱黑死点穴法
搜索
查看: 1975|回复: 1

zt内家拳(太极拳)导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 17: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为全球第一大拳种。中国武术国粹代表拳系。中国三大内家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它是用身体诠释和表达中国传统哲学的学问。+ Q* u: g$ Z# y

( m: g+ v: P! L& @) B/ e' e   武术区别于其他门类学问的本质,就是具备克敌制胜、强身自卫的功能。任何一种拳法,都是从实战中创来,太极拳更不例外。
9 \1 p+ Y  m5 X5 r" r, F9 C/ w  |; P5 Q- B: H* e2 t% v+ T
   一般人认为,与人相争,胜在力,所谓力强胜力弱;胜在速度,所谓以快打慢。6 c0 w4 I6 f+ N, ?9 G+ K
5 ~& }$ O. j6 h" x3 ]3 S3 O
  而中国拳术更注重,巧胜,智胜。但不代表不注重力量与速度,而是强调对力量和速度的过程控制,以期达到最大的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对抗效果。
, D" O& M6 ]  w8 J3 t' x" n9 ^5 [- {9 m4 V3 T- ^
   战争,贵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太极拳的精髓,也充分体现知己知彼的功夫。在一定法则规范中从内修炼体味,达成知己功夫,从而反推衍生,具备知彼能力。) h5 J4 }4 Q9 v1 H6 g/ A) X4 z: d
+ X7 B  \0 y5 M& {
  通常我们看到的太极拳,都是慢腾腾软绵绵,于是乎大家就认为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慢”“绵软无力”,误解也,偏见也。
* i# m( l! u5 o+ n1 j# q: B1 |' b' i( T) N" D. w; E9 \' B
   而真正的太极拳,其劲力刚猛无比,无坚不摧;其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一触即发。其所以“慢”,在于其重视力量自始至终、此消彼长的感应控制和因势利导,而实际应用要求慢来慢应,快来快应实现更精确的战力投送;其所以“绵”,在于重视力量的隐藏和储蓄,而实际应用表现出绵里裹铁以逸待劳的玄妙。
- ]+ S! Q2 T" @6 u5 K
; T" T) Q# c% s8 G# |   那么,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到底是什么?高手少有,有缘见之者则更少;太极拳到底好么?那为什么高手如此之少,出功夫如此之慢?真的是“十年不出门”吗?既如此其优势又在哪里?% J. c9 c7 K" [' j; k# @9 }% _2 u
9 E! q0 q) O4 L* m, V' B
  “有用才有价值”,相比其他,有大用而且见效快,才算真的先进,才算占优势,否则,便是落后,该淘汰了。太极拳,要说好,那就该做到,克敌制胜优于其他武功;练习得法,进步当一日千里,无需太刻苦太劳累,无需皮肉痛苦打熬,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自然而然成就绝世武功,可在谈笑间克敌制胜,而且随着年限的增长,功力可以与日俱增,老当益壮。能做到吗?能!因为太极拳是真功夫,真学问,先进文化。& w* p8 K8 b+ D! c
  
4 `2 E4 S5 |" Q0 F7 o阴阳论------中国式相对论/ J# m! g# D% r; L+ P0 N9 k/ }9 E0 V

. l9 w7 U3 J& u# d+ \5 o" L   中国传统的文化核心就是阴阳五行学说,(而八卦学说(易学)本身就是阴阳学说),由此而包罗万象和阐述其内在的联系。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各自独成体系,又可相互兼容。中国三大内家拳分别以阴阳五行八卦学说为理论依据。太极拳理论主要运用的是阴阳学说,形意拳理论主要运用的是五行学说,八卦掌理论主要运用的是八卦学说。
. C; p3 s% ]4 f/ b) M  y5 t9 l+ ~+ ^5 ]3 N4 x
   说到太极拳就不能不了解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包括了几个内容:+ i5 Z* V9 n- S

) I. R$ z( m. H) o% H1 N  g; m  1、阴阳可分,一分为二,以至无穷。  m4 x+ c# U0 T/ [/ d. \) e
  2、阴阳互根,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用。6 z  X- C* ~4 W% \
  3、阴阳可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此消彼长,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 R' e; H% b9 G4 {& q1 D* X/ ~: D6 R% O
   阴阳学说,实际就是表述的几个哲学问题:矛盾统一论,普遍联系观,物质和意识(功用)观,事物的运动观。增强对阴阳各观点的理解,将有助于太极拳的正确体会。
) q; D2 Y& L% s0 s6 l3 c
8 S. x  P* [9 i2 e- q5 l  欲,掌握太极拳的奥妙,必先破解太极拳的密码,即太极拳的总法则规范。得此,即为得法,所练举手投足皆太极拳,不得此法,所有拳架即为太极操。
3 [* u; T6 E9 E0 e7 F
9 l& P/ o3 u9 l' d7 j: N太极密码
7 ?+ p  x' c# w5 m- K; a
+ u, |+ s! k" v8 S6 }) p* x
一、太极基础密码
( p( D( k5 s1 l) ~) \5 O

1 Y9 Y- M* P, {7 B1 g  ~' ^3 m   1、三维支架:身体站立时,有三个轴,即在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三维立体的保持身体的支撑和平衡。具体要求,上下悬拉(悬顶---五趾抓地,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分拉),前后扳机(吸胯--敛臀,使骨盆在肌肉拉力下翻转扳紧,形成弹簧扳机),左右相挣(扣膝---圆裆,大腿骨内旋形成下部膝内扣,上部股骨头部位外撑从而裆圆撑)。如此身体在上下、前后、左右三维,都具备了矛盾统一的控制力量。$ v7 W  Y5 H4 Z9 F% W+ U! K

! U+ ~# A9 J) {0 R1 }; c  r1 U   2、脊柱三关:人体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其中颈椎部、胸椎部、腰椎部在骨盆支撑以上。它们的作用是缓冲上部力量,但同时也消解腰腿部上传的力量。要求含颌立颈、含胸拔背、收腹立腰,以此来使骨盆以上脊柱树立笔直,已达到减少缓冲,腰臀部力量可沿脊柱直线上传,减少力量的损失。9 s* z1 V6 G1 Z) K6 c' P  u% s

8 [) `: h- ~1 S# L; h3 c% s, W   3、任督连接:督脉起于会阴经过肛门沿脊柱上行至百会,任脉起于百会经过口下行至会阴。在肛门处、口腔处断开,于是就需要收撮谷道(肛门)----舌抵上腭这两个动作来连接督脉和任脉。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动作主要是起调节腹腔和胸腔的内部压力,以便于力量的更好的收发传递。从生理学角度看,这两个动作还有调节植物性神经和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3 o/ i! `2 q- z1 I* P( X; B

( E, o6 P' }3 B; P7 R  以上三部,即为太极拳的基础密码,是太极拳所有动作的总法则和贯穿始终的总规范。是破解太极拳奥妙的总法门,是进入太极拳大门的钥匙。此为武道一式,诸式之母。不了悟此间奥妙,打一辈子太极拳也是徒劳。' U1 r( x) d9 G9 L! X( H
+ j0 w+ a5 p% ?
二、太极拳的上肢运动密码
: I* F- J0 D, x) i; p! C8 j/ {- ]4 n: z8 G. D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8 V, x' ~4 a" ~

1 z. ~( X3 @8 l$ B4 M, j" \三、太极拳的下肢运动密码3 X: Q  W) U. E: e
9 r& f' N+ q& {
   迈步如猫行,是太极拳对下肢运动状态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是吸胯敛臀和大腿的提、落。所谓根节起(中节曲)稍节随,腿部的根结是腰胯,中节是膝,稍节是脚。即动意在腰胯,起步在大腿,小腿以下当“木杆”,如踩高跷。
2 A$ p* e$ ]8 O9 f) P. ]$ W; H6 Q) a  ]# P
   以上即为太极密码。以此可以破解以下太极拳的奥妙。
: X# x. }9 k2 J- e9 q& V" Z) Q) s. a7 b
破解太极劲力
- ?7 _; Q* q1 K0 E+ n

; Z$ n% j/ f3 n, h' P% H1 c  1、破解整体发力:
6 W+ P4 c% y+ v' T6 Z/ s+ O" z6 y4 w" ]3 E- r; }( C5 A3 g$ @
   太极拳重视丹田发力,而丹田实际上在这里应该这样理解:腰、腹、臀、大腿等部的身体最大肌肉群协调发力,下蹬上顶(蹬腿顶头,腰髋膝关节由屈而伸),是为身体主力。力,快发如爆炸,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崩(腰为主宰,腰不仅仅只是转动主宰),上沿直立的脊柱刚性传导直达颠顶,下沿小腿直达根底。从而表现出全身整体、弹簧、爆发力;力,慢发如顶簧,以肚脐---命门为中心上下两头弹撑(腰为主宰),不丢劲不顶劲。整体劲(身体主力)存在于一切发力之中,为万劲之始。
' T  `8 S3 j/ U$ F: L6 F* j" ^5 Q( k) y5 z
  2、破解螺丝劲与缠丝劲:1 ^8 j6 [+ w! ^; ]/ ~4 Y" i  ~, i
   所谓螺丝劲,即腰脊、腿、臂等在旋扭中顺直发劲。应该这样理解,旋扭,并不要旋转很大,有旋扭之意,而旋转的幅度以自然为度,往往幅度都很小。即,攻进时旋转必伴有顺直(顺着主干轴直向)发力推进才有意义,此劲即为螺丝劲(如同上紧螺丝钉)。同理,抽退时,如同退螺丝钉。无论进退,顺直方向的劲力为主力,旋扭为副力。& e8 B: }2 |1 i5 ~' X( D, M1 _: `7 s

; g# W  y0 E; U& _. |. c7 r  缠丝劲,稍复杂一些,加进包卷缠绕的动作,由螺丝变成螺母,不过原理相同。8 g: d' |% o4 y& f5 Q1 k: M+ e

, ]. X9 h2 o* v  此劲,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D* C. {/ w# Y7 m
$ L5 ?' `( \& ]. ?
  3、破解力走圆弧:$ S; U! _. h  ^' t

$ f' l, y, J1 A   凡力必发直线,整体主力必顺轴线(腰脊)向上,而同时有以轴线(腰脊)为轴的旋转,从而表现为力走圆弧。而局部力相应配合整体主力,如腿脚、臂手,理同螺丝与缠丝。5 a5 }( m6 ^  [) }7 J- K. K

/ R$ j% F0 [4 H  4、破解弸捋挤按採挒肘靠劲:1 }  o1 m, [3 F5 x

( {# H3 J( u" [; c   太极有弸捋挤按四正劲,採挒肘靠四隅劲。以应八卦,以应和东、南、西、北四正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维向。' X/ o3 y8 q- p, p; C4 S! ]
( e: N4 u- O5 A9 l* u
   弸劲为横张劲,横中带顺直之意;捋劲为顺向我劲,直中带卷(腰轴转带);挤劲为对挤劲,挤中带旋(螺丝式进退);按劲为顺向敌劲,直中带曲(肘似直非直,腕似曲非曲);採劲为向外顺带;挒劲为向内顺带;肘劲为以肘进击;靠劲为以肩靠击。
# s1 {1 q( J! L* N3 \) e; v6 V6 N5 \. e" v' {5 Y% `, L
   此八劲,也必由整体劲催动(身体主力),不可丢了下蹬上顶之意(虚灵顶劲,如踩高跷)。. u$ D% K, G$ g
8 Q) k, ]" M. `* ], N" k7 r" G. E8 Y+ A
  5、破解粘、连、跟、随:
$ I) ]! v* E- {# f* K: S- f+ ?5 s3 A+ A3 h1 v! V  x$ a
   所谓粘连跟随实际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是敌我双方的相对状态的描述,而不是什么劲力。只要如上所述规范运用好,加上步法的运用(稍后再述),其身体对力量的感应与表达自然就是是这样的状态。
3 R2 l" _# E# B  % O- N( Y" T- x% x0 R( x7 }* {! D
太极基本练习法1 q. h$ f& h$ V3 W7 S; Q% q  R

8 S" U; |0 Y: ^  E/ z. t/ b一、桩式基本运动
$ ^' B) j7 Z7 O5 [# B% c5 {1 Z: D* `  r# b% a
   1、养生桩式:双脚平开[三维平衡支架、通背部三关、接任督二脉]
. ^) j' V9 R# x0 ^" [+ Q
+ ^* v% T  d/ u6 U   2、呼吸法:(上体)提吸----沉呼,(下肢)降吸----升呼,曲吸----伸呼,缩吸----开呼,蓄力吸-----发力呼,起步吸----落步呼等等。/ i9 V3 j7 l+ `0 o; [

4 c* f* z0 N& A) V- N( h   3、肩胛骨运动:提-沉-缩-展,练习体会四种。用其沉--展两种,以保持背部打开(拔背),以利于腰腿劲向上肢的传递。# ]2 B( T- t( `) _! O, {

5 z. J! h% e. L0 J( B8 \   4、无极式-太极式:无极者,混沌未分也,太极者,天地始分,清轻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沉为地。取其意,做升降(腰腿蹬伸---下沉曲)----提按(臂手提起--按下)  o6 U7 G9 s; p& _5 W4 X" b

, ^* y- o, C# S6 c; L2 Z, ?   5、抱球式(混元桩)---体会五弓形【身弓(指躯干与头、臂弓(2只)、腿弓(两只)】7 V( A# \4 B( z3 n- E

- q1 D* k/ ]/ @# m* w   6、按手式(向下、向前)---开弓法【总弓:肩扛横弓,腰腿蹬伸头上顶,双手抓弓弦向下按。身弓:脊柱背竖弓,腰背拔伸向后靠,双手合力向前推】
5 Y" D6 B$ T: H" T. p! W8 P8 T- V5 s( c: j8 k5 j/ d1 d) O
   7、技击桩:双脚站成丁八步(三体式或三七式),练习1-6法。: x4 I( k+ B$ V! H

; A) p' C" s, |4 Z0 b   8、辅助强化法:
# x: C+ M# \4 I3 c" B! o/ ^' r" {( i* i" P9 d& I
   ①:吸胯、敛臀法:体会翻转骨盆和脊柱的前后弯曲的运动,吊裆的感觉。熟练腰胯部大肌肉群的运动。
& r# \! }3 g9 s   ②:摇头摆尾法:体会骨盆与脊柱的侧曲运动感觉。- m2 V- L4 y7 F7 @% I
   ③:胯圈:体会骨盆的环转运动感觉。熟练腰胯部运动姿态的精确控制。
$ X2 b6 c' {: n* k! g* |3 W   ④:抖胯:体会骨盆的纵轴线前后摆动运动感觉。5 h5 O; S) z! B* {$ b& U# G, G6 R
  
* _' d% a4 y9 e" g% r 二:实用技基本模式6 q! J, y2 r) J  p& ?0 j) Z; n. x$ H: ^

! O! u& O6 a  t, B; F4 l# S   1、螺丝手擒拿:手臂只有外旋与内旋两种螺丝形式。# |* G$ U5 l1 k( J) A1 f
  
5 V1 Z. j" T4 k% w0 P9 w   外旋要领:肩胛推送手臂内旋---出手,身体抽带手臂外旋---收手。
+ j8 k% [1 C  v/ b$ s$ _) M   内旋要领:肩胛推送手臂外旋---出手,身体抽带手臂内旋----收手。9 z! E- T4 A, H1 t" S
  
$ g8 r) ^1 i9 X! U   2、太极圆圈:只有外划圆与内划圆两种圆圈形式。
3 i  \$ k* ~: F4 R) s   + v3 N* d6 K, Q0 s% c+ B
   外划圆圈:外切手式,云手式,肘外切式。
2 X- W& I0 j+ l& \   内划圆圈:内切手式,猫洗脸式,肘内切式。! b; I( T& F, \) |3 b+ i
   # O, V* E0 A! a" a
   3、缠丝手:外缠丝与内缠丝两种。
; D" D! ]2 N+ c# e% Y2 E/ `/ L6 ]* x6 E4 @9 V
   外缠丝:小缠丝手(腕尺侧切),抄肘缠丝,大缠丝手(单鞭手式)
1 W$ Q- {0 e$ s2 ~   内缠丝:小缠丝手(腕挠侧切),包肘缠丝,大缠丝手
$ V$ T: E3 O( ^6 l
& R+ f& t0 K4 P  y三:实用技发挥模式
" M9 H9 g' Z0 T+ M
$ j7 V  j- F4 d7 H+ P2 R
   1、大崴桩:半马步变半弓步。臂手配合有撕拧式。撕拧式即双手一前一后产生撕劲同时随扭腰产生拧劲。
4 |. R1 \* b; m' l   2、长腰大崴:撕拧式和拉别式。拉别式即一手拉回随扭腰产生拉力一手向后别。
& K& }3 l8 L- c' T% V1 h9 O   3、搂腿独立式:一腿搂抱敌腿,做崩(向上)---拧(旋转)。7 n) L8 V& Q+ h, O0 g  e0 P. d2 p) z- Z
   4、采挒手式:类似涮的动作。1 f5 }$ d/ r. i# _; a; n9 }- P
   5、抱崩式:双手抱敌腰,做崩(向上发力)
* w! l. ]( q. a/ h9 [' B8 ^, `   6、背崩式:半马步蹬伸-----折叠臂----低头----脚下拉擦
& K5 y' p# v9 N* H& a   7、推冲式:手持小棒子放胸前,做马步推冲,大崴桩推冲,长腰大崴推冲。
' [1 z7 p& W1 n+ O7 L" J; b
  @+ @1 Q* D& |! q8 w; J四:太极发力 & a+ w0 U: R3 Z5 @
  s# ~3 `6 e; A0 o
   1、基本力: 由屈胯屈膝-----伸胯伸膝,以腰胯部(丹田)为中心上下分别传出,上传给上体上肢,下传经小腿足至地面,最终形成支撑反作用力。
5 X7 M- e; E6 b! O7 D$ I0 [  V6 r# B) d5 }( U) o
   2、阴阳力:向内为阴,向外为阳;慢为阴,快为阳;柔为阴,刚为阳;横为阴,直(纵)为阳;圆为阴,方(直)为阳,等等。& n2 m1 V1 V* `9 c8 |; c
: j3 e9 o! p: q* u5 d1 M7 A' g
   3、三轴力:纵轴螺丝,水平轴包卷,矢状轴轮转。
: j; [  H; h# p9 J. v; `) o6 [9 e2 f/ T% M9 J, Z
   4、四正力:弸(横)、捋(顺向我)、挤(相对挤压)、按(顺向敌)
1 X; G& M* I8 ?& Q* m% `9 A" J, p, l4 c: z& ?3 f
   5、四隅力:採(顺向外)、挒(顺向内)、肘(肘斜撞)、靠(肩斜靠)% V0 I/ h9 I$ ~' z4 X; z/ i; x

- Y9 ]2 @) M& u0 |   6、四跤力:崩(向上蹬伸劲)、拉(顺向我)、撕(相对错撕)、冲(顺向敌)# Z, P% F8 `2 s* P* W
4 Q" \; ^! K3 ?0 f6 x0 w7 o7 I
   7、五行力:劈(自上向下,取斧劈之意)、崩(直前,取木顺直生发之意)、横(侧横如斜面,取土横挡水之意)、钻(旋转钻出,取水流曲转之意)、炮(自下而上,取火性炎上之意). }9 W1 s/ _& M

# V1 ^; i/ ?: t& W   8、直拳:散打直拳的改进,拳形全程采用立拳直出直回,发力时采用整体发力方式中的爆炸式发力(伸胯蹬腿--抖胯),利用肩胛骨的外展撑推,把劲力传到臂拳。李小龙的日字冲拳与此差不多。
. t- X4 D% E: E  Y4 T" d% x( a/ e2 a
   9、摆拳、勾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内转动。
1 }  u5 i* M# j9 Q! |% Q% t* _6 c' [
' ]$ q9 O9 ~: @4 O; K! S1 K( w   10、鞭手、鞭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外转动。
0 _2 P! W4 K* C; m, j  E9 z. M1 l2 S
   11、砸拳:如上法改进,唯加上同侧腿腰胯肩膀的向内、前转动,手臂由上向下砸压。
/ O; S8 F( W2 s* H2 j2 m8 T. _; ]  k; h5 ^
   以上是一些武术的基本劲力,包括了整体劲力,擒拿的劲力,摔跤的基础劲力,拳打的基本技法劲力等,此基础打好后,关于踢法的劲力技法,便一带而出了。1 f( M7 g6 R( e. ?8 R" F
发表于 2012-12-18 18: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威武{:1_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11-23 18:14 , Processed in 0.0471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