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 : Q% L! E; y+ m
右手心向外向上、左手心向里向下一齐翻转,右手向上推成“托天势”,左手向下成“按地势”,两手再用力上下推按到尽头,同时吸气--谓之“顶天立地”或“金刚托天”(图50);向左体侧弯腰,找开气门--谓之“转气”(图51)。放松,直腰,右手从右侧向下转,左手在左侧向上转--谓之“八卦圈”,同时呼气。两臂转至与肩平时,掌指上翘90度,用力向左右平推,气贯“大陵”穴,同时吸气--谓之“大字桩”(图52)。放松,同时呼气,“八卦圈”--右手向下转,左手向上转,成左手托天、右手按地势;向右体侧弯腰--“转气”,再放松,直腰,“八卦圈”--左手向下转,右手向上转,至两臂与肩平,坐腕,掌指上翘90度,左右用力推成“大字桩”。做3—5遍。
% N6 _: W+ d0 W- X6 u- M3 L功理:
6 P$ w4 E- p" ^0 N3 X1 u6 T7 o7 H( c" X( d调整阴阳,练气、练力。久练之自能运气外放,造福人民。 5 U0 Q1 X+ E8 g: A W
六、收势 / L) L' H3 | H. o; [
接“转气”结束时的“大字桩”0势(见图52)。小臂外旋,掌心向上,屈肘,手向头上方划弧,左脚向右脚靠拢,同时吸气;掌心向下,经头前慢慢下落,同时呼气,导气至“涌泉”穴(图53、54)。提手、落手反复做3遍,恢复直立。 9 F2 f: M: m4 m5 l! P
要求:
( q; K: x7 z# W+ F/ G9 g; u7 V1、收势是防偏、纠偏的基本方法,因此,每次练功完毕,都必须认真做好收功导气的动作。如选练功法中的某桩势,在结束时先将左脚收回,手心向上从两侧提起至与肩平,然后再按上述动作做即可。 3 R) w9 ?5 U1 [5 V+ M+ u1 x2 a6 R6 r
2、两手内收时,手心不可对着耳朵。 & c7 Z+ t4 U2 i
, C: s: F$ e+ m% Q第二节 压气--雷声 4 n3 a' W) h9 m& V; ~9 D' e, h2 S& U
动作:
( v v. M( D9 L$ J, |) x0 D做完收势后,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在挥右臂用手猛击左手的同时,收服提气,发出一声短促有力的“咦!”字声(图55);随即全身用劲,两脚用力抓地,后腿猛蹬起,瞪眼,直颈,大有怒发冲冠、排山倒海之势,其形好似战士在演练刺杀中的“跃进刺”一样,表现出一股神威。
- [1 @" {1 H: x& g- c6 R作用: & T- U# ]% W/ L6 x0 u8 H# ?
虎有抖毛之威。每次练功完毕,大喊一声“咦!”不仅有先声夺人之感,表示练功完毕还有余力--振奋精神,更重要的是使你的五脏六腑震感憾一下,从而避免有气阻、气塞现象留在体内,以防止出偏差,同时,这也是“内练一口气”。
" a& Y: Q- i9 i- g$ U) ?
, R3 V/ Q7 B0 C" H% Y七、坐功 + G. i4 L6 n+ y X$ E
第一节 平坐式
. H5 K% T N* P* @; u4 O" `, \/ p平坐(也可盘坐)于凳上,两腿交叉。起势和其他有关要求同马步站桩—样(图56),在收功前也可做扳指法。
9 i& m, A |% j. s$ r' Y7 ~收势:
/ Q1 w$ y3 }1 T4 S# k3 T$ t& b5 _站起,同第七章收势。
2 u; |9 J0 o, E% w& P3 _6 P+ k要求:
- ~ U( i: P/ T1 w凳子不宜过高或过低,两脚不能悬空;背部不靠椅背;不要意守,不需入静,自然呼吸。
! ?& ]2 C$ _1 T+ n功理:
7 ~/ g6 d% g4 b. ~& z其作用同马步站桩,只是得气较慢,适合于体弱而无力练站桩者,也适合于坐着看电视等情况下练功。 2 c b2 m) Q' }8 g; v
) p4 G: w& |) b M6 X9 l0 b
第二节 单手合什式
5 A3 y+ E. f: k; E+ Z动作和要求:
0 a \2 |/ \# l4 V6 c& U' U. i平坐(也可盘坐)于凳上,两腿交叉。右臂屈肘内收,掌心朝左,拇指对准鼻尖,相距约10厘米,其余四指松直朝上;同时左臂屈肘,小臂和地面平行,五指放松,掌心朝上,“劳宫”穴对准右肘尖,成单手合什式。两眼睁开,平视前方,虚领顶颈,舌舐上腭,含胸拔背,收腹提肛,自然呼吸(图57)。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两手可交换。
3 H8 q8 Y- a- N6 p% [收势: 9 ~. Y4 c6 Y. Y$ L2 A, z% [0 q
站起,同第七章收势。
0 z M r, S; W功理:
- u. j% C5 d1 f7 D2 C1 w# J1 @% ^& l! F本功主要用于养气、练气。几分钟后,下面一手的掌心可有明显的“气感”,或觉有股气从肘尖向下面手的“劳宫”穴压进,手举可有冷、热、麻、胀之感,甚至有撕裂感。上面手的指尖也有胀、麻之感。久练可疏通经脉,打开“劳宫”穴,不仅可以养气健身,而且可为“内气外放”打下基础。
) Q. ~$ i) S# y4 s% e8 v第三节 双手合什式
/ G( P( ~' p# ^) Y动作和要求; 7 H/ \; Y6 j' p7 \
平坐或盘坐于凳上,两腿交叉。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虚领顶颈,舌舐上腭,两眼睁开,平视前方。两手(手心向上)臂从两侧缓缓地抬起,略过头顶,随后从头面前慢慢地下落至中指约与鼻尖同高处,双手轻轻地合拢于面前,成“双手合什”式(图58)。练功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k: p2 z6 ~# X- K收势:
7 u2 [9 j) N; {/ |: {& {两腿分开站起,两脚并拢,两手顺势而下,导气至“涌泉”穴,接拳再按第七章做收势。
" @8 u1 G1 ?4 u% N: y& [$ x, r; O- ~功理;
4 C$ d5 t" G* \6 V' j本功是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功法。两手相合,则使两手臂之经络、穴位完全相对,从而不仅有利于疏通经络,充养内气,而且还有助于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8 U, I, b1 K! h# |
第四节 盘坐式 * X% X5 o. J# E) w+ y' s0 X5 D1 X
动作和要求;
( A, c, ?/ b; v两腿交叉,自然盘坐(单盘或双盘皆可)于普通床或炕上(地面上铺坐垫,或同坐功第一式,平坐于椅子上),臀部可稍垫高一些,上身自然松直端正,虚领顶颈,舌舐上腭,两眼睁开,松肩含胸。肘可置于腿上,两手掌心朝上,重叠于腹前,拇指相对或相接,另四指并拢;自然呼吸,深、细、匀、长。时间要30分钟以上(图59)。
* m8 Y! p8 l: J" K" G: X8 N" i功理: ) U7 m$ Q& _; C3 M8 h! R- J
本功主要用于养气。室外气候不适或年老体质虚弱者,均可锻炼。 " i$ p" M2 o! H, s3 G, ?& ~
八、卧功 9 [4 k- l b* K2 L( A
预备姿势: 7 g8 A) d1 S: Z w7 F
仰卧,两腿伸直,双臂置于体侧。 ; A R5 B3 h, J+ Z( J( b
动作和要求: 5 V3 b9 P! f+ V. X2 {
宽衣解带,全身放松,舌舐上腭,两眼睁开,两脚交叉。两小臂弯曲,大小臂间夹角大于90度,手势同马步站桩时一样(图60)。自然呼吸,深、细、匀、长。练功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
# Y- [8 U9 u9 i$ ~# o' d, w收势:。 9 E' d& e8 O2 v5 ~8 c( I+ }4 R; x
两脚分开,双手由两侧向头顶划弧,再沿任脉下按,将气导至“涌泉”穴,反复做3次。不需马上入睡时,可站起来收功,方法同六章收势。 ( ]/ I& ~0 @9 H; v( }
功理: 0 g- ~8 A. t. c4 n
卧功主要用于养气,室外气候不适或体质虚弱无力练站桩功者均可进行卧功锻炼,年老体衰、气血两亏者尤为适宜。有失眠现象者,可借助卧功诱导入睡,当练至睡意袭来时,可自然睡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