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沾手而飞" L9 s+ i& m- e3 |# y" q5 j
发力就是把身体的内部力量爆发出来的统称,是拳学界对人体力量释放的概括,实质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对抗。王乡斋先生在《论桩功与四形》中提出“拳者,力之 奋也”,他把力量的特殊的爆发称为“惊炸”。惊炸的力量没有方向性,在发人时可把对手发出丈外而不伤其身,打击时在不移动对手的情况下,力透其身,伤及内 脏,其劲力之迅疾如同闪电不及掩耳,其凌厉无坚不催,如大海波涛连绵不断。只有通透熟识了“四形”以后,才能领略到“惊炸”真实含义。- ?& N0 L* |( X# B3 q5 e; J0 w
& R0 L5 `1 G$ K0 \. W9 {
要获得“惊炸”之力,首先必须在明师的指导下,观其神、闻其声、度其意,心明神会,循序渐进,才能有得,其次遵循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程序,破除迷信的观 念,树立“惊炸”高深并不莫测的思想,才会日有所学,日新月异。否则徒耗时日,越练离“惊炸”之力越远。
& m4 X* E/ S" x, X- n0 n" D; o7 W6 ~. y& f* h
获得“惊炸”之力必须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在具备整体浑圆力的基础上,有静态的松紧交替入手。所谓静态就是不动步,以便于学者能全身心集中精力投入其中。 以侧面的浑圆技击桩为主,凝神、静意、充分放松,这时通体松腾,气血滚滚直达四稍。目光盯住三米远一个目标内敛,意念中这个目标与自身的任何部位都发生联 系,这些联系就好象是收缩力很强的皮筋处于一种自然松弛的状态,当身体向后微微依靠,这些皮筋随之被拉紧,当拉紧的一刹那,随即放松,放松的同时皮筋一下 子把劲力辐射(回弹)到目标上。动作逐步由大到小,意念由弱到强,频率加快。当“虚无求实切”感到真实时,再把目标放的更高一些,最后自身感觉就像参天巨 人与宇宙发生呼应。有了以上基础以后,可以着手训练动态呼应联系,既以正面试发训练为主(半试力,半发力)。意念中目标不动,体认全身与之相联系的皮筋, 在大幅度的拉紧放回(回射)运动中,加强反射的直射力度和弹性强度。在次过程中,重点体认臀部的下坠地面的支撑反作用力与全身的松紧协调。: K# h, r4 T& w8 L7 |% W& E4 V
. ?- F; r' |9 k/ K; E
其次,设想与之联系的目标(与之对博的强大对手)是活动的,与我全身相联系的皮筋与对手的眉目到心口窝这段中心相联系,无论怎么变化和游动,这些皮筋始终 是拉紧的,全身如张弓,双手以及双腿如箭,似上膛的炮弹,一触即发。至此可以在通家的指导下定向训练“四形”。在“桩功与四形”里,王乡斋先生把劲力划分 为六种力量,即人体重力、地面支撑反作用力、空气阻力、假借之力、浑圆争力、呼吸弹力。“欲收技击之真实效用,须使浑圆争力与宇宙里合拍,其作用之妙皆在 于呼吸弹力也。”
1 {' A1 n0 U( `/ n$ C; y0 e3 T' K9 P9 P) K) R
最后要在深意上下工功夫,意拳的核心是意念诱导下的精神激发,精神激发的作用就在于瞬间迸发人体潜在的极限能量。“惊炸”不是孤注一掷的拼死一决和冷不丁 的突然袭击,是有目标的明确释放,是连续的、波浪式的“惊炸”组合,是精神状态、身体素质和技术要领的高度协调,“惊炸”也不是极度兴奋外在流露,是与对 手接触的一刹那间整体的松紧骤然转换,而产生的锐利、刺透对手身体的强劲的闪电动作,视死如归,求胜的欲念在鼓舞着自己,积极主动进攻,向对手发出凌厉 的、致命的闪电般的攻击。
8 }5 l- P& Z( |; Y4 l
" k# b2 g0 w: i6 D1 }' A- w 深意的训练是一个很艰难的课题,它含盖了心理活动的所有的含义,意念是东西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它同要与具体的行动完全一致。因此,意念活动与具体行动要高 度协调一致,就成为提高技击层次最重要内容。在实际对抗中明显的感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即意念和具体操作的不协调,如何缩短这个差距,唯一的方法就是严格 科学的训练。根据意念和具体行动不协调的具体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训练措施,才能尽快达到在技击中惊炸的上层境界。
! u! ]* w: Q% E/ }& ?" s$ A2 `/ ~* C, \惊炸力分为惊和炸,顾名思义惊是惊吓,炸则是爆炸,惊炸力是人体在受惊吓时所发出的爆炸力。也就是人在受惊吓时作出的本能反应。这种本能反应专业术语叫做 应激反应。
( N8 p7 B% ? t: ?) o* x" X是在瞬间时间里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动作和应对。% V; q* t H, X' C8 q
' j6 t' O9 ?+ G& _, N: C6 j$ t# X
是人在受到伤害或是精神刺激下,发挥出人潜在力量的一种反应,它主 要是人的力量、速度甚至包括嗅觉、听觉、视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个很大的质的提高。有时甚至超出了人体自身的正常条件的几倍。
+ S( d& f4 a1 {& [ y% {6 N/ t" a$ i% o( ?
大成拳发 力的高级阶段“惊炸力”就是类似人在这种受惊吓时所发出的整体爆发力。这是大成拳的高级阶段,是通过身体的内部训练而使能做出这种应激反应(本能反应)。 这种应激反应速度是人体最快的反应,它的速度远远超出意念的引导反映。同时也增加了整体爆发力的力量,这种力量即为“受惊时所发的炸力”——惊炸力。
, W6 H" R! a2 `* `$ I; h来源:陈氏太极拳第二路跑捶 作者:顾留馨% G/ h; e, t1 s9 N
: f. H6 Z! B4 M1 a% e0 F9 k# t1 n0 l) K1 a& \$ t
抖劲的基础是缠丝劲和腰裆劲。抖劲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其特点是快速、螺旋、气足、力猛、 劲长、动短、意远。久练推手,对缠丝劲、腰裆劲的体会也愈来愈深, “粘连黏随不丢顶,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巧也愈练愈熟,逐渐发展出来一种突然的发劲动作——抖劲。+ e6 R3 ?5 K% p( u
) S7 U8 d0 w% C4 u% ?5 J; j* V
Y6 Y: X3 h* }/ v9 K+ ^) u
/ H' [) L/ S7 H5 x8 p
6 n4 A+ V7 E+ F$ f7 D; A7 J一个完善的发劲动作 ——抖劲,包括四个因素:一是落点的位置;二是发劲的速度;三是落点发劲的旋转度;四是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度。一、二两项为一般武术技击方法所共 有,而三、四两项则为太极拳推手所特有。$ J; h) S" W/ V; z
" Y2 x3 t' P$ F; ~
8 h3 H# r' z/ k" ]2 k' p9 l/ I1 d" l" w \ n; g' d' R
抖劲既须在推手中实践,也须抽出拳套中几个单式来反复练习。在推手中可先互“喂”,即一 人被动地听凭对方试验抖劲,并告知其不足之处。这样互“喂”可使进步较快。' K; E- i8 G. @% w8 Y
3 T+ ?. e8 N6 [( z f
5 s& h( r: e& i3 ^, F" P: J* Y/ \
3 m- t2 x4 j! d1 W" e抽出单式来反复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全身各部位的爆发力 而无所顾忌。“掌拳肘和腕,肩腰胯膝脚,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这是从前太极拳家总结的发劲经验。" s5 U X2 Y0 s/ O+ H- B
' e" W: N+ l$ D' z6 ]4 B! [
" k4 `7 H0 c$ L% R
E$ _& p% U/ r; w8 O# T Q: x太极拳的抖劲练习,要求在 内外兼练、增加身体的抗击力之后才练习抖劲,先练能化也能受击,然后再练习抖发。练拳和推手时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主要是练任脉、督脉。“塌腰落 胯,气向下沉,劲往前发”,主要是练带脉、冲脉,内劲充沛,气势腾挪,皆由此练出,功愈深而技愈精。内外兼练,才能既增强身体的抗击力,又加强了打击的爆 发力。 M, k% e) h+ I6 h
+ R% O3 B+ H$ N, l
7 ^' W+ ` ]' A1 M& Z练习发劲,先注意动作的柔顺、协调和正确,然后研究爆发力的集中、快速和强大。这是练劲先练顺、练巧先练劲的锻炼程序。单练时,为 了增强抖劲的旋转性、刻人性,发劲时须风声呼呼,气势雄壮,才能练出功夫。否则, “拳无功,一场空。# F! M) K+ x e! t' q' C
9 v8 a9 f j( v4 t) A- D! F4 S
. }% t4 u( O C1 q! L7 n前辈太极拳家散打发劲时,目光如 电,变脸变色,冷笑险嬉,哼哈作声,气势逼人。虎威比猛,鹰扬比捷。其技术特点为:以柔克刚,应用黏随,出奇制胜,应用抖截。亦有以刚克刚者,则运劲似百 炼之钢,无坚不摧。其手法:碰啄劈拿,分筋错骨,点穴闭户,按脉截脉。其运劲有:黏随抖截,犯者立仆。其跌法有:手当足用,足当手用,一动即进,插裆管 脚,拧腰变脸,横直披砍,应手而跌。其拿法有:粘连黏随,乘势借力,变化轻柔,随人之动而制之,使人心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