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胜利$ Z2 r! |" h2 Z3 s
& q/ [, G+ r" e T2 T2 b' f% J
以前练摔跤的时候,教练最强调的就是跤感,没有跤感,个人技术再好也见跤不漂亮,更不用说比赛拿成绩了。所谓“跤感”,就是与对手实际交手时的控制能力和发挥能力,这个是完全跟技术粘合在一起的实战感觉,它跟技术不可分离,但又不完全依赖技术,甚至决定技术的发挥效果。跤感是完全作用于实战的,平时技术好的人,实战时跤感不一定能发挥好,而平时技术一般的人,一上场就有好的跤感,也一样能赢技术好的跤手。所以,跤感是决定摔跤输赢的决定因素,它依赖于平时的训练和培养,但不是每一个学摔跤的人都能找到好的跤感,跤感的上手程度,决定了一个人是不是适合练摔跤,这是先天的,后天的训练只起到一个发现和促成的作用。
% i6 m- r# g/ x3 U, W! c0 x. B 但是,你要是让我描述跤感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的一个形态?这是无法办到的。因为跤感是无形的,不同的跤手所具备的跤感也是各不相同的,有长于此、有长于彼,所以也就有“这个跤手擅长手别子,那个跤手擅长下把揾”等等的差别,这个差别实际上内在的就是跤感的差别。跤感决定论在跤界是公认的、普遍的,它是凌驾于技术、力量、身材等因素之上的决定因素。如果你跤感不好,就趁早改行吧,因为你不适合练摔跤,练了也是白练,成不了好跤手。当然,玩玩票就另当别论了。+ F" j7 R- z8 `3 s
同样的,凡是应用类的学科都存在一个“感”的问题。比如学英语,你必须要以通过学习找到英语的语感,找到了这个语感,你就超越了语法对你的束缚,自由起来了。能不能找到语感是是否真正掌握英语的标志。
8 u* l0 Y3 P, Z4 X, S6 I, P 这个原理一样适用于我们的拳学。
, K! d4 r! a! ]& Y' W6 F 练拳如果想真正作用于实战,这个“拳感”是必须去找的。跟跤感一样,拳感也是决定性的,无论你有多大的力量,多强的抗击打能力,或者你个人练习时能“飞”多高,能多顺畅有力,能多漂亮,或者有多少个能。但是如果你不通过实战(包括模拟训练)去发掘拳感、确定拳感,你永远都无法运用于实战。技术是平时练就的,而拳感则是平时练就连带临场发挥的。实际上,上场打的就是拳感,拳感决定比赛(包括比武)的胜负输赢。% J* r8 o/ H; f H4 u& q$ L- d
但是这个拳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他们大多把精力花费在“发多大力、打多快的速度、合成多少组合”等方面,而没有将这些训练与拳感训练结合起来,事倍而功半。当然,我们强调拳感,并不是忽略技术和功力,我们早就认识到了:技术与跤感是合成一体的,拳感与技术也是一样。但他们的区别还是要认清的,否则你永远都是技术的强手、实战的弱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套路冠军不能实战的原因),这就十分可悲了。3 @: V, w; e3 A3 E3 s# R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以实战能力著称的泰拳,他们的拳手训练是这样的:从十二岁进训练营,两年学习基本技术,以后直到参加比赛的年龄(一般是十七岁)都是进行的实战训练,这就是拳感的训练阶段。所以,泰拳手的拳感是很好的,我们难以战胜他,不仅仅是技术功力上的差异,更有拳感训练方面的差异。
5 B$ A* O Z3 }% o( J/ h 当然,还有众所周知的流氓惯打的实战(街斗)能力也是很强的,他们基本不会什么拳脚技术,但是他们经常打,这个打人的感觉就比一般人强很多,甚至好过大多数练拳的人。这个看样子不适合叫“拳感”,或许应该叫“打感”。哈哈,基本就是这个意思。8 w f& ^0 S* ]/ z2 i {5 F
拳感是必须通过实战训练才能具备的,就象我们刚才说的跤感问题,也不是所有练拳的人都能培养出良好的拳感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你能不能打是天生的,如果你不适应实战,练拳又有什么意思呢?当然,也可以是修身养性或者锻炼身体。不过修身养性和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同样也很多吗?(这样说不太好,会招人骂,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说实话。这可大大不利于我招生啊。)
) k# Q; \3 ?2 x x% X 其实说来说去我的意思就一个:实战拳术训练除了重视基本技术、素质等方面训练之外,我们应该把更大的精力用于培养拳感,要说比例,大约三比七吧。
1 H s; `0 U* @% | X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