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霞功乃华山派镇山之宝,是华山派修炼内丹的快速功法,为长生不老之仙术,亦为道家技击之无上玄功,功成“罡气”贯注全身,穿经过穴,周天行走,可闭穴,移穴。全身不畏刀枪,尖锐之物击打,皆如触败絮,隔物传功,反震可抛敌万丈,炸碎脏腑,并可开碎裂石,打散服气之功(软,硬气功)常规功成需三年。
2 R" v$ y* C7 ]8 k本派功夫启于《易》理,源于无极图,无极为图,一分为二成阴阳;二分为四阳中阴。阴阳互相转化,互相依存,对立而又统一,即以说明宇宙万物化极变之理,也以此阐述武理与功法,上应天象,下应地物。
. o6 x3 q4 s' ?0 F2 ^4 ~" T桩为万功之基,历来我武级百珍秘,非嫡传不得其窍,全真华山本门亦即如此。以站桩调身(形),达到神、形、息、合一而悟到全真。例如全真祖师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为修炼大道,偏翘一足,独立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称为铁脚先生。邱长春真人赞之曰“九夏迎阳立,三冬抱血眠。”如此站桩练形九年,而入大妙,为全真道嵛山派创立者。 & {8 s4 \6 H4 d) [ {2 a5 J, x4 \
1、预备式:
4 n6 d7 Y$ a8 y& M' r! i9 o8 W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形正中,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舌抵上腭,目视前方,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凝神定意,如此站立约1--3分钟。
# f9 ^; o& I0 J3 O/ w' U6 J( N2、龙旋法: 5 `( r# Z3 c9 w* f# P" B* ^$ i! T& a2 [, c
两手抬至腰际,插腰,手指自然张开,食、中、无名、小指等四指置于前腰,两手中指(本派称“黄龙指”)指腹放置于大横穴,两手拇指放置于志室穴。
9 |: a: e8 ] Y ` \3、腰部先向左旋转九回,即81次,成九九归元之数。(旋腰时,以缓慢和为度,幅度不宜太大)
z. e" k& P' A6 [二、无极桩(三盘法) 5 ]% O; W% g& \! t# c2 I( c
1、 两膝弯曲下蹲,两脚尖内扣,十指抓地,重心落于两脚正中,膝部外展与脚尖垂直,裆部撑圆,头正劲直,含胸腰直,沉肩收胯,两臂屈肘,环抱于胸前,中、食指伸直相对,大母指上挑。中指、无名指、小指,弯曲如握鸡卵,呼吸自然,由每次10分钟增至90分钟为度。 + K$ Z9 u( p F: F C2 t: F/ t
2、 龙扰身:
& v& \1 b, j a(1) 双手上举,手心向后,然后下拉至丹田前,握拳,成双拳锋风持状,身体随下拉之势缓缓上升,至双腿伸直。
* \+ K) \: A0 L. u/ }(2) 双手变掌,成掌心向上,然后,内襄外翻,手心向外,向上成托天状,缓缓上推。随之,身体缓缓下蹲成马步。
! _3 J! Z7 H$ Y( }7 Z! B$ j(3) 龙拔身一起一落为一回,共做八十一回为度。
6 D4 l3 P( t2 ~8 N Y5 C" f- g7 h(4) 意念由手掌----丹田----腿-----足,随上托下拉要有拉开、托山之意,同时体会内力之运使。
, d7 i7 C# W7 @: V- M三、推山功:
" J1 u/ U) \$ Y; D8 j(1) 两足左右分开,成马步,头顶挎坐,两臂屈肘握拳抱于腰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气沉丹田,而后座腿屈膝右拧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变拳,向左右推,右拳变掌,向后推,目视右掌;随之体向左转180度,成左弓步,左手向左推,目视左掌。如此,左右为一次共81次。
/ y% E1 E6 V ?& p' d- Q(2) 双脚成前三后七之技击步,立于墙前或树前两掌按于墙(树)上,放松,含胸拔背,将丹田之气引至双臂及双掌,此时全身聚然一紧,迅猛发劲,将气集中一点,重心亦猛然前移,然后,重心下沉后移,准备第二次发劲,此功为81次为度。
2 [) A' t2 o( k9 P- n0 }, W* ~: v5 i四、摩云手: . D. M. ] u5 B
(1)屈膝成马步,两臂屈肘握拳抱于腰际两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由右拳向上缓缓推运,拳高于肩平,拳心向下,左拳不动;随即右拳变爪,手指张开如抓东西一般,缓缓(用内力)抓掳至腰际变拳;同时左拳亦随之缓缓用内力推出,拳心向下,随即变掌后抓回,如此反复运81次。
* J0 ?7 I- h! \要点:呼吸自然,不可努气,同时腰如磨盘随拳爪回左右转动。 7 B; h R5 C! G9 w2 L% p4 T, _
(2) 由马步桩身体左转成前三后七之大虚大步桩式。双手随左拧身爪立于胸前,左手前,右手后成格斗式。目视前方,右爪变拳向前缓缓推进,拳心向下;左爪配合带至左腭下,拳心向下,右拳变爪,回抓带,左拳向前推进,如此左势做81式,随后,右拧身180度,成右大虚步式,按上法练习,亦81次为度,要求:脊柱正直,头有上顶之意,臀部有下坐之势,呼吸自然,意微注小腹(丹田)。 : q* g! M4 n* j% e, h) @
五、拍打功:
# ? [9 r: T c3 B1、 身体平开自然站立,或成前三后七之技击步,全身放松,以自己双手掌或拳拍打身体,先自头、面、前胸、腹部、两肋、大腿、自上而下,依次拍打,力量由轻到重,从身体能承受为止,同时体会受击部位的松紧和反弹的力度。 9 B$ ]9 J1 \+ F. p# J' u' p5 w
2、(1)将上体露出,躺于床上,仰卧,意念集中丹田(3---5分钟)双手相叠,左手下,右手上,盖于丹田。 3 b+ R% l4 {' v$ z L, ^
(2)以双手从丹田开始先顺时针,由小到大推揉81圈,正好遍布整个胸腹,然后再逆时针由大到小推揉81次,使气回归丹田,然后静养到丹田热为止。
& P9 @! F# z1 S d3用药法: & T+ t6 n4 U3 m# k: ^) m
前功毕,使行药法。分内外两法,困内腹,非面授不得其窍,易出偏,故略之。
1 S( Z& @6 K2 i, f* D0 k(1) 汤洗法: , a! j, n+ z. n, A$ f0 V/ d
汤洗之法,使气行透,功入内,肌肉富有弹性,加速功夫过程。食盐50克、丁香10克、白芷10克、川穹5克、地骨皮50克、虎骨20克、老桂木10克。
0 m7 B9 J; G$ a(2) 将上述药加水煎之,水沸即用。方法为:用布浸药水,擦上身及双臂,到发红,发痒为止。
" Q$ e8 e+ K. A' d第二部功 丹田功 7 c6 a. M" F# U% ~& U1 f
一、纳丹田: + Q2 q) M" p( e9 u) m1 i1 ^1 H
第一部功毕,始行此引功,两脚开步自然,站立,两手掌心向上,两臂自然下垂,双目微闭,神内敛,松衣宽带,自然呼吸,静立3-5分钟,气均神静,即行下功。 ) f( r" _6 r f. C4 @
1、 沉法:
1 R* C6 {' W* \, P(1) 两手掌心向上,五指分开,由体两侧,向腹前经胸托至喉部,同时随手由丙体侧上托之势配合吸气,至丹田。
) [, p0 r. T. Z& g& O& @8 A(2) 双手托至喉部时,气沉丹田。随双掌变成掌心向下,配合呼气,双掌慢慢压至腹前,指尖相对,气沉丹田。 3 c# k- m4 m, x& \3 W
如此反复做81次为度,注意要点:1、丹田为脐下一寸三分处,呼或吸,都是气沉丹田。2、吸气呼气,配合手掌的上托或下压都是缓慢进行的。
, W* X7 x/ u3 j2、 盈法:
/ }9 C. L7 t9 Z8 V两脚开立成马步,两手合十于胸前,吸气沉至丹田。双掌变成掌心向外,缓缓向两侧手伸撑开,同时配合呼气,意念两手有向两侧开山,同时体会气充两肋,及两臂掌,随后双掌于胸前合十,做第二次,如此反复81次为度。
* F; U' E' I& G% u二、震丹田:
8 O3 h0 W d* y7 c前功毕,始行此功,此法为技击中练抗打与反震之用。 5 n+ \+ ~; i. t( x, u b
1、 两脚成丁字步,即前三后七之技击步,全身放松,取直径五公分,长约一米五左右圆木棒,一头抵住,丹田穴,一头抵于树或墙上,然后吸气于丹田后,猛然闭气,同时鼓荡丹田,意念丹田气突然爆发而出,向外发出弹力,随即马上放松,调匀呼吸,准备做第二次,如此反复81次为度。
9 ^$ n9 w5 m1 ^- k( H9 x2、 将木棒一头抵于树或墙上,另一头抵于心窝部,按上法所述习之亦为81次为度,注意,要由轻到重,以身体承受了为准,同时诸气可配合内发“恩”音,可提高心窝部的抗打。
. u( {( D4 b" W! v% t4 o3、 两脚成马步开立,双成掌向体两侧平伸,掌心向下,吸气,至丹田,随后右掌猛然以掌心拍向肋,同时合闭配气,意念内气在软肋部鼓荡外抗,然后调匀呼吸再以左掌排击右肋,如此左右为一次,81次为度。 9 o! R7 A6 P8 Q% J# z5 h; j! \1 L1 V
注意:(1)初次练习时,不可重击,要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应以能承受为度。 3 m' h( o' m! T$ g1 N7 M4 _( z1 D
(2) 击打和闭气同时进行意、气、力,达到统一,节奏开始不要太快,做完一次,调匀呼吸后,再做第二次,切记。 $ R9 E H1 W0 k, ?) i* t) C! \
三 哈丹田
7 c4 H7 N. X( x% m+ W两脚成丁字步,即前三后七式,两手在腹前环抱,起势:1、两手带搂,缓缓由腹前抱起至心窝处,同时提前腿约半尺,吸气入丹田。2、向前落步成弓箭步,同时变手外翻,成手心向前,用身体猛然撞去,中呼气,发“哈”音应合,意念内气贯注双臂由双手喷射而出。(左右为一次,共81次)。
. B1 n* L) r5 g7 {9 v四 神光旋绕 0 b$ z h( s, b9 P) A) E. G
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时,择僻静之处,焚香一柱,上盘始行。
4 }2 x5 o Y3 C" I2 c取五心朝天坐式,左臂自然成弧形,手心向上水平于腹前,拇指与中指相接,余三指伸直,手腕放松,右手拇指与中指相接,余三指伸直,无名指与鼻尖同高,两户放松,小臂置于体前手心向前,然后静心,绝虑,到物我两忘之境,意采天地之气,由四面八方向丹田收聚,呼吸自然,感觉丹田及命门两肾发热有光(红或黄色)后,将此光呈放射圆形至射身体周围,逐渐扩大,至于宇相合,放出,收回放出。每次为一个时食为度,收功,即意念光取收聚丹田,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