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功心法篇》系列序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内功修炼的功能作用占有重大比例而又处在极为重要位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正如前贤所言:“铸法始于神人,传授依乎仙术!”3 b, R4 u* J! I
然而,当今各门派、拳种的传承过程中,真能完善的传授内功心法者,凤毛麟角矣?能系列而又系统的传授内功心法者,几乎无人矣!面对此种景况,惟恐先贤所流传的内功心法之功法内容再次亦成为广陵散矣!
* v4 k5 D9 j( [1 |, {故而,将自己从幼年纯属偶然开始修炼的内功心法过程中所得的众多内功功法,经过严格的整理、慎重的选择,赋予功法名称,公布于世。使之造福于世人,达到人人修炼而能明道,人人身体健康,人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皆成为公而无私,唯道是从的人,共同造成一个文明和谐的人类社会之局面。5 g+ ]6 C$ ^* ~' m/ f
这些内功功法,都是我自幼修炼内功,在内功景象中自然生发演化出来的;所谓天成者也,故而都是由我自己命名的。并在1995年开始传授弟子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功夫的同时,作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基础功法,先后陆续的一一传授给弟子、友人们修炼、体会、印证。经过弟子、友人们十多年的修炼、体会之印证,这些内功功法有如下特点:功法简单,老幼皆相宜,易学、易会、易掌握、易修炼,健身、技击的效果极佳。) _" C% C) W' X: H! B
而最重要的则是:修炼者能自觉的自强不息的改变自己的气质,身体康健,而又能使自己志向高雅而不贪,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事业充满责任感,能够正确的面对人生幸福的生活。可以保证自己生活的家庭幸福美满和谐;和在工作单位中和谐的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1 p1 v$ ^0 u: H5 O# t1 M
内功修炼精熟后,自然能提高攻防功夫技艺,对于理解古拳谱中的拳论、歌诀、谚语的精旨妙谛,更有妙不可言的乐趣——此中种种论述的说法,就像似曾相识一般,得以认真的验证。
; {! h) C" c! T% o/ e& ?总之,内功修炼的类似的种种具体妙处不可言表;最大的妙处所在,就是通过系列内功功法的修炼,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无形法身道体的存在,而能明白老子所论的《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及道的清静无为的方法准则乃处理一切事物的基本方法准则,而能清楚的知道老子《道德经》的论述精旨妙义,得以清楚的知道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的伟大。
: q$ E# w- [' t4 {- p正值全民健身的大潮遍及神州大地,故而集册发表以面世,是为序!6 S- K+ \2 A* J8 @
4 `( n" A9 Y7 ~马国兴6 ^9 Q) H6 }/ u- z1 W4 [
) B# p6 u- U9 f+ K4 o$ E* W% @" y
1997·2月5日于北京寓所养德堂' N( S$ r L% G& y- A& P
引言
; W. j/ `" I. Q! R9 u/ K6 ?前贤云:
2 O+ v) V& `9 T练拳莫先于炼气,炼气要首在于存神,存神之始功,根于固精。能此方可以论拳之练法,否则作辍之,鲜有成为完壁者。
, p6 ]& q! U8 s* I1 X6 x此论强调了内功修炼法的重要做用,充分的说明了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必须修炼内功,才能建体至用,得以功成艺就。关于我所持的这个观点,可引历代的数家拳谱之论以证之。
1 R0 h( Q& s( n" ^3 ^形意拳门的《拳经•得真法诀》说:
: G9 G9 r" D$ \0 `9 V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得真形。) V4 q0 x. z/ @8 u% C* m- l
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2 d: I. ~ `5 D% _* a
如问真形需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
6 ?( z& T) ], s" W# }真象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2 E/ x* ^* s# e/ H* I* s
养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 ]7 p9 `8 o6 L' A% g! i8 @0 Z
固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 h" q' Z$ W! q9 i: b& N古拳谱《易筋经•贯气诀•中气论》中说:
6 f& n! Q0 {0 S2 n中气,即仙经所谓之元阳,医道所谓之元气也。以其居人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练则为内丹,武练则为外丹。然外丹未有不借内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合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俗学不谙中气根源,惟务于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
+ Y, ~9 w+ m. q2 d$ Q, E8 z) u* z这段论述旗帜鲜明的指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不谙中气根源,惟务于手舞足蹈,欲入元窍,必不能也”!即单纯的修炼攻防技法,不修炼内功而能入门上道,获得攻防技击“建体至用”的真功夫艺境,那是不可能的!1 v/ e0 A) \8 J7 s
《浑元剑经•内外篇原序》中说:. x- h; \) V6 U) u0 A1 N
涵养之以静以蕴其继(体),灵妙之以动以畅其用。体非无以立其大本,用非无以彻其元功。
/ r/ s/ c6 h! t. C* O% i2 d; j历数各家之论,皆认为没有内功的修炼,如何能建德体、道体?又如何能至道用呢?内功的修炼关乎到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功成之本末、先后、始终,岂可容忽视哉!& r3 Z: f3 s$ y- F- \% L
关于习拳者的内功修炼之重要作用,武学拳门亦早有“内锦气血入门六章”的歌诀流传于世,记之如下,亦以为此论的观点之验证:4 g0 j3 M' z" L
内锦气血入门六章) b; e! t$ V: B' ]+ k6 a
其一
) }" ?4 c# ?6 B. a n9 G1 {. G0 G但识拳技空操练,内锦机关怎得知?8 q4 N# I( w# J: A( u, t; B, {# e
漫道工深恃无上,还须运气立根基。: H2 k8 x* Z4 O$ c W7 Q+ _
其二, f5 h$ n( A1 ^$ d4 z) B {: L. m
内壮形骸气作君,流通筋骨保此生。6 G% T/ }0 x$ O, n5 K
饶君刚健如虎狼,不知运气定伤身。( j- d0 R6 u. R. X
其三 z! @1 }! y7 C% |2 p
天罡气诀本无踪,怙撤仙经路便通。$ ]$ C8 }* N) ^; }2 l- U
要知至道通玄处,先叫呼吸到脐宫。
6 [( Z; c* K: R9 L* C. [8 l }其四
' a8 a9 d: p, \$ [丹田呼吸气流通,肚腹腰肢渐渐充。' e$ X% K( X$ Y( g l; ?
一往一来须着意,心归到处气归宗。
& o4 T1 V- M/ y: V* L其五; H% l1 g$ e1 b5 b
百骸运到使成功,浑身气血自流通。; C5 X4 t# _: y7 C* O
不希骇世争名利,可向无为悟通踪。/ I# u" N0 ?5 ?: A& H- l. w
其六
" F6 G- i( z1 P" J0 w5 O- o气到功成乐自然,不争名利不希仙。
; ^: r- c5 D- {5 }5 D有意人间播名誉,纵此歧途别有天。* T$ e# R; P( q8 X- [. m, ?
此六首《歌诀》摘自良轮先生撰著《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 E# ^) Y% ~1 t$ T; S+ M7 E4 o
元末明初的武学大家毕坤先生在《浑元剑经•剑髓千言》中道之更加详细,其说:: Y) A5 \. M3 n' E- V. r
人即为万物之灵,必心与道洽,庶几致人,不为人所致也。故君子必具天险王道之全,洞天时地理人事之权宜。其略则孙、吴、司马之策,始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故君子战必胜也,历观古人个有取法。昔亚圣云:”浩然之气,至刚至大,直养无害,塞于天地之间”。夫浩然之气,在于天地间。则保和太和之气,以之生成,在人则空灵无间之气也,即真气。其中刚柔浑和、阴阳互生,即所以结丹粒之道也。其大莫喻,其小难破,而来往造化之神涵于其内。故曰:“放之弥六合,卷之藏于密”。直养即勿妄勿助。直(养)自然先天之(能)力,在神为非人力也。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丛生,永生无灭。小可经纶,大可赞誉天地,故曰则塞于天地之间。夫勿妄者,非具刚决武火之力,安能长于若存?勿助者,非有攸柔文火之功,安得依行不偃?果能明道不计其功,是无为之为为神为也。能庸行无息武火之力,固少顽空昏沉之偏。至若乐行不期报,亦非人力之有为,以其呼用略照吸用。全妄者,文火之功,岂更有着相燥妄之失,故内而静功、外而武学者,皆当准乎文武火侯,以行为的。
% Y4 B1 i3 @9 z- h* B) Z" a; ?故戕贼成者,终难深造乎道。绵长者久必显达。过急则锐,恐多退速之虞;太缓则疏,未免作辍之情。然二夫准期何在?诗云:
0 A0 ]# u- h2 r. R& b+ b一" f: Q& }1 r1 r1 D" W! S' H
休逞欢来歇力行,免将过役倦容生。6 e8 j1 h5 G8 U, L2 W, U- p- m
中庸万古传心法,中以庸行戒律清。- V9 y k7 _7 `' N# g" {* W6 p
二3 s- t+ K e! Z* K1 F$ g/ Z% J
气欲足兮精为本,神光无滞天地春。
9 a# F# d0 p# U四肢鼓荡皆符道,力量增加要日新。
2 T3 m+ D8 I4 |' ?5 n在这段论述中其将内功修炼的重要作用和修炼的基本法则,阐发的淋漓至尽了。其又在下面详细论述曰:
- r1 h/ y) I6 E m0 E3 m1 W: G十二时辰不昧主人翁7 ?4 W" |* y/ G+ L! T
夫行走之间,更有三字诀,乃“清、静、定”也。清字,存神泥丸,如水清月朗,风轻日暖;净字,一气到脐,思看取莲花净之意;定字一气至海底停住,思如泰山之稳,外诱难挠,如松之茂,如秋阳之清暖,如露之含珠,月之浸水。其坚如刚,其柔如絮。再合而为一,自泥丸一想涌泉,浑浑澄澄,无碍无停,久则神光聚也。
8 T4 \, X& J) g. R {气愈下兮身愈轻,
9 ^2 n2 p: V) J: ]. x神居上兮心生灵。
" W, T8 C- G: |: |- W/ m8 d; X精常固兮法术行,
3 S; o/ ~3 @) s0 M: \$ G形自空兮玄妙通。8 K: m4 h7 }9 r, u2 f; G
外固则内壮,心静则神安。欲为人上人,且莫行捷径。
, {1 P1 ]* {; x) b! Y; F0 y工夫要在学愚鲁,神常生兮心如腐。
' u8 O$ d4 O! [不见不闻身形固,不动不牵意诚笃。 `" R' ]$ k7 I$ C3 A6 A
何非大效何非功,务远贪高徒自误。* S, n- q9 S8 G. h
出奇本乎平常,出妙由于拙笨。故大匠之诲人也,能使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善哉斯言也!且出快之要,非能接天地之呼吸、难至高超。欲得接外呼吸,当补内壳之三宝。凝坚而后,则目光清活圆润,面见金色,乾中润泽,周身若绵,声音响中绵软,此为内足之证。外佐以操练之功,久则风从足下生。到如此境界,方谓天根月窟常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时乎可与天地通气机,与仙人通言语,借日精月华以自补、合太极为一体、内外合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