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循经操修原则
, Y' I$ s$ Z' G% W0 U! N* u8 H9 i* y3 J" o$ U: \2 A
经络理论产生于传统的修真,晋天福年间《烟罗子朝真图》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内境解剖图。同时,经络理论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根基之一,乃至于对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1 [/ l0 q; b. J- A3 m/ u) n
: T% w) Z: Z) r: y5 i) M张三丰祖师内丹玄化之后创太极内脉,并将这一雅俗共赏、无论对修真还是对身体健康都有着神奇功效的太极拳贡献给社会,使其流传于世。气血的循经使操修之人在举手投足之际强身健体,陶冶性情。这正是太极拳能使锻炼者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真正原因。《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饮食)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饮食进入肠胃,水谷之气沿体内的脉络循行,温养全身,身体才能健康。三丰祖师将太极十三式作为对人类的贡献,流行于社会,“欲使天下众英豪颐(益)寿延年”。太极拳这一天人合一的产物,今天成为全民健身的运动项目,乃至作为健康、和平与文化的使者,波泛海内外。8 s# z U+ s0 y
: \- \$ |0 v& T
自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后,尤其是去年****主席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以来,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8 {0 t% ]# n3 p* i) D5 o! L; {
3 R0 V# u+ @4 ]* Z6 \
可是近年来,传统的脉学宗传,虽然被世人所重,或推为丰巨,一些学者名家也致力于此而奋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各种局限,致使史学上的流真荒在瑞野,真知少识。而世事更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每见沽誉摇旗者,流有余害无穷。笔者思及唐代孙思邈真人喻在世为医者,应重医德,“华夷愚智,皆乃亲之”,不做欺心之“含灵之巨贼,”于此感慨良多……每每摇笔作书,以期广剖珠晶,让散失的文化重焕本颜,也好让后人在学识上有所依据,有所证真。作为一代武当先天太极门之示风传真,复推出太极拳内操之精微学识,这既是愿传统学识能正本源源,同时又是吁请世人也应为此做出艰辛的努力。) f$ @$ m1 e" o7 M
1 Y- ]* S6 \" S% m2 p4 V/ _由于太极拳的种类较多,风格各异,初学者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适应太极拳爱好者的需求,建国初期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在群众中流传较广的原有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编出了一套简化太极拳,也称24式简化太极拳。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它受到了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太极拳套路。5 i! G- N& {. s& K$ h
5 Y0 n4 m$ Y* K# e3 K
太极拳作为一项保健强身的运动,动作上一定要用标准规范。即如写字一样,要有法度,才可称为书法,合度即是符合运动标准尺度,其中隐含非常之妙,寻求“天垂之象”。褚遂良在《笔髓论》中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故书宗又称书道。太极拳也是这样,要有风范,更要有标准,如此乃形成法度。字若失去法度,只能给人稚幼无知之感。而太极拳倘若失其法度,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 m: T1 l4 X8 p8 e6 x. C0 a# \; M q
9 ?9 x: v1 R) d# ^+ ?/ S ~建国初期的丹医大师周潜川先生曾带弟子廖厚泽为国家第一任卫生部部长郭子化诊病治疗。周氏对太极拳亦有研究,并对太极拳有过建议。先生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说:“根据上述我的意见,赞成近年推行的简化太极拳,并且希望恢复十三式的本来面目。因为简化太极拳虽是精华,但是只打架子,缺乏运气的内功,是不够的。同时建议各家指导太极拳的老师们,精研改进。把改进的总结,贡献给党和政府的主管机关,以供作综合钻研的材料。”
; g- ~0 L O( e {0 R0 p+ |+ J) u- |8 W, W3 T. _; o
可惜的是原始太极十三式已是知其名者众,而得其脉传懂得其内涵者少之又少,只在宗风内还得以保留其神迹。数百年来,太极拳泛传于社会,分枝无数,但是没有运气内涵的锻炼,很难达到当年三丰祖师贡献太极拳于社会“欲使天下众英豪颐(益)寿延年”的目的。5 U- l& i- m! ^* ~8 w2 a. U: d
. M9 \, z, @+ v- H7 U- W& W笔者在写作《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之余,为更好地实现当年三丰祖师的愿望,对原24式简化太极拳进行剖析、升华,使之近于完善,重新赋予其循经内涵。此循经太极拳24式,与国家全民健身的时代精神相合,并愿太极拳的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 p& P4 F& g+ `# K# R; D
+ ^' }5 G/ I* q4 v D Y本书介绍的循经太极拳是活步太极拳,以人为本,不被死的套路所限制,以武演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Y7 S1 K! s) f; r, W
2 E, I2 y0 x$ n, |+ Y
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只要操修者认真理解书中的内容,按照书中所讲授的内容坚持锻炼,细心体会,绝大多数人都会有循经的感受。
, ]# O M( r( P. K- W
1 x/ u. k( Q t. y2 s' @古语云:“有酒学仙,无酒学佛。”这正是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思想。人是灵活的,物体和环境是相对静止不变的。某些太极拳的教学书籍把套路规定的非常死板,必须先向左几步,再向右几步,方向位置丝毫不允许有差错……。其实体现了教学者境界与学识的局限。打太极拳的目的毕竟不是做团体操练,身体健康远比整齐划一要有实际的意义。武当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语。曾记得当年武当太乙神剑派的掌门人关亨九老先生,在自家不足十平米的斗室中便可以练太乙神剑。, r8 F8 d4 w9 \
# l! \0 w Q9 \" B: B6 ]
体育场上数百人齐刷刷地像走正步一样地打太极拳,那只是一种表演,并不适用于真实的锻炼身体,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老师都应该清楚这一点。年轻人一个弓步一米半,还意犹未尽。而有的老年人跨出一米已经是很勉强了。如果这时以遵循套路为理由,强迫练习者一步必须跨出多远,实在是强人所难。$ J3 ]( P1 r* x u9 t, l3 p' c
5 \' }$ o6 r u2 z [7 C因而太极拳重在拳意,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套路。循经太极拳更是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能让自身气血的自然循行被死的套路所限制。传统学识中的天人合一观认为,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人情方面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作为内外之因都影响着人身的健康。人在大自然的影响之下,脏腑、经络,在生理,病理上都存在着相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正值某一经的气血来潮时,相关的脏腑则必有应之。那么气血旺盛的对应时辰,则也相应于相关脏腑。《子午流注》等医学实践足可验之。太极操修是以手足相因的内脉来乘阴阳盈亏现象,以招术来完成内脉之循经,也可以说是手足相因的动作协调着内脉的循经。总而观之,太极内炼的循经是通过动作来完成的,而动作的迟速、转换、轻重之虞,都直接影响循经的阴阳平衡。学员在确有气血循经之前应该按照书中所介绍的动作要领来学习。+ Z! E; x0 k8 e
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正宗太极拳每个式子有每个式子的锻炼目的,有的是三阳气脉先行,有的是三阴气脉领先,有的是六脉并行……。为师者(《师真篇》)一是“弘传统之法乳,哺化群生”以行圣人之有教无类;二是“因人施教,授之以真”,即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在具体锻炼中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细心体会,认真学习。就像传统武术器械一样,有人喜欢练剑,有人喜欢耍刀,有人喜欢舞大锤,各自有各自的情况。太极拳也是一样,有的学员练云手循经感受明显,有经脉循行的效果,练完后神清气爽。那就可以单独练云手,左进步、右进步、前进、后退都是云手,一个动作可以反复做,不必拘泥于套路;有的年轻学员血气方刚,就喜欢做循经太极拳的“太极四手”,即循经太极拳基础功“玉环桩”,那就可以成百上千次的练习。各人有各人的情况,各人有各人的喜好,三阴气脉迟速就应该多练习三阴气脉的式子,三阳气脉迟速就可以多练习三阳气脉的式子。总之,不能被套路所限制。因此,无论是追求身体健康,还是习武强身,乃至传统修真,都可以从太极拳的锻炼中得到很大的收获。无论是儿童、青年、中老年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操演太极拳,并从中受益。5 h/ @& I% r/ G$ B! e g2 I; M
2 Y* V% E7 o( e/ D2 H# ]* |' r
人体所有的气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浮络孙络,二十多部,形成了一个综合的人体生理结构网,这种网是处处相通的。古人认为,“内景隧道,唯反观者可照察之”。通过专修的锻炼方法,自己可以深悟其中的内涵。比如手太阴肺经,在中医理论中,在经络图里到两个手大指玄英穴就中止了。我们通过操演太极拳,让手太阴肺经通畅,首先会感受到呼吸顺畅。肺为五脏之华盖,肺脉可以开通百脉,肺主平衡……。若以内丹为专修,演练金风吹脉时,经络血脉便会这么转或那么转。但是必须是有丹经武学基础,要精通人体二十部经络气体道路之人,才会有这种深刻的体会。
f. I3 t1 }- r y. M# [. a+ K3 P8 M+ `2 l! z0 g* N
汉字是天垂之象,写字和打拳、和练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古人称作“笔走龙蛇”。而在打拳中,“笔走龙蛇”是说血脉像流泉那样,像瀑布那样,像行云一样。打太极拳速度快慢如行云流水。“行云流水”不只是动作悠缓,不能由始至终像机器一样,始终是一个速度转,没有快没有慢。乱云飞渡也是“行云”。“乱云飞渡”速度非常快。瀑布也是流水,刹那之间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水在池中微风鼓浪,一丝清风就可以振起一点波澜,稍稍的流出一点也是流水,但它和瀑布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古人对“行云流水”已经概括得非常精炼:有快有慢,有紧有缓,有刚有柔,有大有小,有宏观的有微妙的,有微观的看不到的。只能用心去感受。打太极拳的时候,写字的时候,都要如“行云流水”。王宗岳在“十三势行功歌诀”中写的清楚:“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骨肉尚且为“臣”,何况套路乎?就像小学生学写字一样,开始的时候需要用田字格或是米字格的写字本,后来就不需要用了,当写草书时就是“乱云飞渡”,“驰神为迹”了。打太极拳贵在神意领先,每个人的气血流行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其气血流行的情况也都是不同的。所以说打太极拳不是走正步团体操,不能“整齐化一”。动作要如行云流水,要因人而异,从实践当中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m6 z% h% S) H4 r0 ]: O' G
* G, ~# g! }1 z/ A) @' P
实际教学中许多学员通过操演循经太极拳,渐渐体会到了经络循行的含义,同时对太极拳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了循经的学识内涵,就像有了一把尺子,虽然判别的程度有限,但至少可以此来权衡什么是不对的,哪些是欠缺的,从而努力向完整的方向去探索。& Q- U* u7 v+ f7 A; |. f8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