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 【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年度直播规划
交流武术文化,探讨江西五百钱黑死点穴法
搜索
查看: 1728|回复: 6

CCTV<发现之旅-太极拳解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12: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集4 `  @7 Q3 C" v) b1 q  {6 W4 K
: O" z6 J* R* G" ~
第二集
1 E  r0 }7 F0 n1 T4 _6 R! x/ I) N% \+ H3 X8 X4 E
第三集
! K% S: @+ _' I$ h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2: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的某人评论4 ]2 d; ^9 N2 V* N: K7 Q1 ]+ K& _! ^
   这两周因为凑巧,在电视上看到了两集央视四套播出的《发现之旅》——“解密太极拳”的专题节目(后面还有一集要播出,现在我还没有看到),节目中,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科研机构专家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各种仪器测试太极拳练习者身体机能指标,并用摄像机和跟踪仪分析了太极拳技击实战动作,试图解释出古老神秘的太极拳技击原理。
  U( f, \3 W; Z4 z( R3 c/ B5 k* G, o) I; ^; W# \
    这个栏目有了专业科研人员的介入,让一直蒙在太极拳上的种种玄学面纱逐渐露出了真相,非常有参考价值,对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和练习者是一个好事情。
  b* \8 t6 ?5 R# ^( \8 M: S) n# t* e% A* d6 y- x% {3 z% ^
    研究主要以陈氏太极拳名家张志俊老师为研究样本,同时选择了一些普通人作为参考样本,进行对比研究。仪器测试发现了几个很出乎意料的结果,就是张志俊老师的肺活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与参考样本(普通人)测试值相比,不少指标都落后于参考对象,但在实战中,张老师仍然能够用太极拳的技术来打到对手。节目分析下来,认为是太极拳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技击技术,它并非单纯依靠绝对的体能、力量和速度优势取胜,而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指导下,很好地掌握了人的身体生理结特征构和对抗运动规律,巧妙利用力的速度、方向变化知识,创造出的一种高深和巧妙的搏击术,常年的太极拳训练使得年纪较大的张志俊老师,在身体机能指标均落后于对手的情况下,仍能在实战中快速制胜。3 ~8 c0 W; t8 ]) G5 a$ V
, C  ]6 b$ X  L4 k
     这个研究结果让我想到原来跟陈炳老师学拳过程中,有次聊天,他跟我们说了个笑话,在上海体院的一次人体运动结构专业课上,他上课打盹被老师发现,此时老师正好讲到人的应激反应,就把他叫起来,让他配合做实验(老师当时也不知道陈炳会太极拳),根据科研结论,普通人正常的应激反应是:如果别人突然拉你一下,你会本能地对抗,自己向后撤。当时陈炳因为被突然叫醒,人还迷迷糊糊,老师在讲台上突然拉他一下,他就本能地用了太极拳的技法,不丢不顶,顺着老师拉的方向就随了过去,结果老师摔了一跤,老师当时很奇怪,马上那跟下面的同学说,“这位同学是个例外,一般人不是这样的。”。还有一件事情,陈炳说他在体育学院有次作为一个科研项目的志愿研究对象参加了关于力量和体能的测试,结果发现他的肌肉绝对力量和同学相比没什么特别优势,但他在发力时候的用时最短,因为太极拳讲究松活弹抖,特别是陈式太极拳讲究发力如裹鞭炮,裹得越紧,炸得力量越大,要求发力时候能瞬间发人于几米之外,也就是要求太极拳练习者的肌肉从松弛到紧张的过程中要变得快,松能松的下,紧能紧的快,松紧之间的变化就在瞬间完成,所以陈炳在练二路炮捶的时候的发力就是一种突然爆炸式的发力,他的绝对力量不大,但由于时间短,造成的冲量很大。* ]; L% r9 Y" r" t8 t/ N
3 P) j- N) Q0 N, t8 K: S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我觉得太极拳不应该陷入玄学的迷潭中,作为传统武术的一个门类,太极拳是一门可以得到检验的技击技术,每个人只要方法对路并且坚持不懈地锻炼,都可以掌握这个技术。当然,人的身体条件、领悟能力、勤奋程度有差别,最后练出来的太极功夫肯定有高下之分,但这个拳术是经得起实战检验的,可以在现实中得到验证,而不是像金庸武侠小说中把武术描述的神乎其神。在当今太极拳各个流派中,陈氏太极拳保留了最多的技击技术,相比而言,更能体现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其他的各个流派都对陈氏太极拳的发展作了改进,在一些技术上做了细化,很多方面是值得陈氏太极拳练习者学习)。
4 J8 @5 F* Q. @/ q+ r! P) p* z5 d# O
     我认为传统的太极拳理论之所以会让人觉得有些玄奥难测,主要有四个原因:
- M; K  e! v5 h) F4 a
1 G8 z' ^- ]0 a6 B7 `5 C% y  一是语言阅读习惯问题,白话文普及之后,现代人再去阅读文言文写成的东西理解起来有些吃力,有的时候容易望文生义,犯下常识性错误(例如“气达四稍”,有人望文生义,认为四稍就是四肢的稍节,就是手指和脚趾,但古人讲的四稍,是说“指为筋之稍,舌为肉之稍 发为血之稍,齿为骨之稍”,讲的是指甲、舌头,头发和牙齿),幸好拳论和拳谱都是当年拳师经验的总结,这些人当时的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他们使用的语言还是相对白话和浅显。
+ x8 H* n& {( V
; n. p: \' ?/ ~" y* w8 r   二是文化背景 我们在近代引入了西方的科学和逻辑系统,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走的是两条路,中国人讲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而古代发明这些词汇的人们并非把它们当作深不可测的玄学,而是用这些词汇对身边的自然界和人事社会关系进行认识和描述,丝毫不觉得有何神秘,就像我们今天写文章,我们会用1、2、3.。。来给章节编号,而古人则用甲、乙、丙,做编号,或者用天、地、玄、黄。。。来编号,是很正常的现象,在对身体的描述中,古人觉得身体里面有五脏六腑,身体里面有气血在流动,但他们没有精确的解剖学知识,只是大概知道五脏是哪几个,位于身体的什么部位,用很多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气和血在身上流动,引起了脉搏和面相上哪些表现,这些表现再用五行的理论解释并说明关系,这些知识大多是基于经验和感觉,采用比喻、类比描述为主。而我们今天则会用西方的解剖学知识,弄清楚身体里面到底有多少器官、什么样子、大小如何、血管和神经在哪里,采用仪器拍成图片并观察、或者用化学办法化验来测定数量。中国的古人从自己对自然界和人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联想出发,总结出了阴阳、五行、八卦这套认识,之后又把这些当成了不需要论证的哲学真理,反过来解释、描绘并预测我们的世界,从大到宇宙、天体、地理、水文,朝代更替、小到身边的音乐、身体、日常用品、动植物发育,全都受这个原理支配,西方的世界观是从希腊传统的逻辑学分析出发,经过近代实验科学方法论的改进,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在一个理论假设被提出之后,要用事实来检验,当发现原来的理论假设不够成熟时,就重新否定,由别人提出更好的理论假设来认识世界的奥秘。具体到太极拳来讲,古代太极拳的理论书籍中用阴阳五行的词汇来解释太极拳的原理,用老师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动作要领(通常是描述感觉的词汇,并且字数很少),并当成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叫做言传身受,学生先是跟着老师练,模仿学习,之后可以用推手来检验,或者老师直接将学生打倒在地,由学生从实战的感觉中体会,之后学生再练习,再去实践中检验。就像一句拳谚“拳练万遍,其意自现”,要靠学生自己反复体会琢磨来掌握技术,陈家沟传统的教学办法就是这样。古代人从来没有想过把太极拳理论用逻辑的办法来归纳并进行精确描述,采用科学的办法来分析讲解清楚后传授下去,科学的方式是要将太极拳发劲的力学原理、身体运动的轨迹和速度原理、锻炼的周期和标准,每一个动作的方向、角度、以及太极拳专有名词解释。。。编撰成文,让知识变得能够精确衡量、能够直接观察和模仿,并且让学生在实践中能掌握到原理,能总结成文后流传和交流。
$ \, ]6 I' ~: i6 `4 c0 J, c$ R, K/ x( I) y' A) _5 [  L! }3 ~
   三是技术问题  在陈家沟清末著名拳师陈鑫写作的太极拳著作中,他画的拳架图示都是用毛笔,他自己不是专业画师(况且当时的画师对透视原理掌握也不多),画出来的动作示意都很难看懂,他用了好多文字描述,才能让人有些许了解,但读者还是难以想象动作什么样,转换的时候怎么做,而后来民国时代的陈照丕和孙禄堂的拳术著作中,就采用了照相技术,我们一眼就能看到动作的定势如何,而到了今天,我们有录像技术,可以把老师的所有动作定势和转换清楚地记录下来,对推手技术和攻防技术,都可以用视频展示,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当代人更快的掌握要领。
2 B( ]2 n" C' o# D& o9 e; |" p4 u. _% h& E  i; W
   四是语言自身的局限  太极拳是体育运动,是一门靠身体力行才能体会的东西,很多肢体的技术是没办法用文字表达清楚的,就像我们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到学校通过阅读、做习题、写论文、到实验室做实验来掌握,而体育运动员掌握知识则需要在教练指导下,反复进行动作练习和纠正,才能掌握要领,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们哪个奥运会冠军是靠写论文或者做实验就获得了冠军,他们全都是靠毅力和艰苦训练换来的成绩,太极拳同样如此,他的技击技术是靠身体去体会,反复练习,让老师纠正,和别人对抗,找到自己的缺点后再改正,之后才能进步,而不是靠阅读和习作来掌握的,语言是无法表达太极拳的意蕴的。但我们很多所谓的太极拳爱好者就喜欢动嘴皮子,搬出各种理论和各个牛人来吓人,实践练习却很少。0 _# B" w2 s3 P' B( A* E6 K

/ f' W0 {7 ^5 V% P6 g4 t! v   最后谈一下对太极拳的看法,我认为太极拳应该破除他的玄学化和迷信东西(这些所谓的玄学在当年并没有神秘色彩,都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孔子当年也是个肉体凡人,不过被历代皇帝包装神化了),用当代人能理解的东西去阐释和发扬它。. H) W% j1 r5 O+ c% M: \$ N- s

: N) v* ~2 K7 V     央视四套这个栏目让我特别欣赏和认可的地方有
! w( ?  H3 }- \4 E
) d9 s  d4 N) Z, J( m; @5 y     1、张志俊老师已经功成名就,但他没有一些所谓的太极拳名师的架子,身体力行,坚持用科学的精神参加实验,让数据和事实说话,而不用什么玄学、气功等东西去蒙人骗钱。这样的态度才是一个真正的太极拳继承者应有的风度,有很多所谓大师吹牛大讲自己当年如何如何,可就是没人看到他真正动过手,其功夫根本无法检验
, w8 ?3 l  m2 e1 y# d7 C! Z4 C4 _
$ I6 G% b2 n7 D* E     2、张志俊在展示太极拳的技击时候,没有什么保留和故作神秘的做法,而是完全展示给别人看,他是怎么实现以弱胜强,以小博大的,让科学仪器用慢动作回放来展示他的身体变换和力量使用。这种做法清楚明白,使人能很快领悟到太极拳的用力原理和技巧。1 x7 w+ S. j! _) ~" A

& m! C2 \# }, P" \     3、采用的数据和测试方法都是公开的,让实验和事实说话,当仪器测试结果不能给出满意答案,但现实中确实发生了的现象,就从实战录像中分析,一切都以能够观察到,并且能够重复和检验的事实为基础展开分析,而我们很多传统的太极拳爱好者先入为主,把所谓的太极功法和所谓的阴阳文化当作深不可测的东西作为预设前提,把所谓历史上的大师名人吹上了天(反正这些人都死了,到底功夫好不好是无法通过现实检验的),说起来头头是道,动起手来就没声音了。
$ B4 F$ M) V1 t& l1 {  J- g! D- u! V1 }; }* H2 O7 v$ s
     
8 C& ~0 ?5 f9 }4 U; p) U4 R$ h  F6 _
, O% z3 v# E9 p    最后提一下栏目的不足
: Z& Y. E- w  R( D1 d; c" P
; W; l9 Y+ K' e: T8 B( ?9 c6 Y+ p1、节目中用的画面和音乐过于玄乎,字幕讲解中关于古代太极拳的故事叙述搞得太discovery风格,稍稍有点过了。当然,电视工作者拿着“探秘”“神奇”的幌子给栏目进行包装,以便吸引眼球,也是当代媒体的时代潮流,我们不能对栏目制作者太过苛求。
3 Q# T6 w/ T, F4 |8 |! y; e. z! q; i( T% C, @, i" H: B7 k
2、关于太极拳的科研和实验,不光国内做过,国外也有相关机构做过测试,大量科学研究发现,太极拳锻炼属于典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人的身体机能,普通组和对比组的实验数据均证实了这个结论,但也有研究发现不少长期锻炼太极拳的人会出现膝盖的损伤,有经验的太极拳老师说主要是练习者的方法错误,但也有解释说太极拳(特别是杨式太极拳)的锻炼中下肢负荷过大,很多动作都要通过下肢的支撑完成,锻炼者需要减少运动量来避免运动损伤。
% u  f0 w( V  D- {2 h9 A% |- U: {' a$ h, ^- E% i/ Y" D  r  o1 Q
这些相关的实验结果在栏目中其实也可以多提及,让人们用科学的态度来发展和继承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改进他的不足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2: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这类的科学尝试很有价值,但是看了这个节目总感觉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总结总结再发上来.
发表于 2010-12-3 12: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  w0 [. P6 s: ^
我最喜歡參與: P7 ?7 i4 u( K0 |! v9 e
正因為不懂  不會    不行
+ ]: X$ {. E! v卻一定有趣   或者求知慾能滿足
发表于 2010-12-3 13: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现在的科学仪器去解释一些传统的东西我感觉好像不能那么完美的解释出来
发表于 2010-12-3 19: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释不错,解释不
发表于 2010-12-4 08: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也是白白分析,那叫实战吗?+ [& ]. Q; F. H( t6 [2 E
真正的太极拳实战我想各位也从来没见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11-24 00:51 , Processed in 0.0507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