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国术联盟
网站用户注册说明邀请码注册
客服 【QQ:6008797,微信:ha0795 】
联盟教学
江西五百钱教学交流专栏卢荣军简介
弘扬国术文化,研究江西五百钱绝技
网站管理
联盟微信直播告示专栏年度直播规划
交流武术文化,探讨江西五百钱黑死点穴法
搜索
查看: 1999|回复: 4

见证中国武术尚未复兴即遭夭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8 22: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笔者按: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擂台武术销声匿迹;从80年代初至2005年“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沦为了地道的洋拳文化;从2005年到现在“民间擂台武术比赛”仍被洋拳文化绑架。这就是今天复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轨迹。不信么?以笔者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武术尚未复兴即遭夭折的悲惨命运。
要看到,“武术”,它为先秦时期老子所独创,中国所独有。它是老子“国之利器”的武学文化的反映。它的出现,曾经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的“武打文明”、“战争文明”,和“德治”即“无为而治”政治。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堪称“国学”之精髓。
然而,“武术”,这让国人普遍引以为自豪,和让国人普遍增强民族自信心、自信力的国宝,却被今天的武管及其专家、教授扭曲了、夭折了。试问,以此,何谈“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何谈“振兴中华”?
见证中国武术尚未复兴即遭夭折
姚文俊
    一、天下未乱蜀先乱
                                                     
1984年成都举办了首届“四川省武术擂台赛”。一时间人们奔走相告,争相观看,以至到了万人空巷的境地。然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因为这次比赛,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就推出了“‘拳击’+‘加腿’+‘拳击规则’”的打法。其中,“洋拳”就是西洋拳击;“腿”主要是韩国跆拳道的腿;“拳击规则”就是西洋{包括“东洋”}现行的拳击比赛规则。接着,于1989年10月在内江市又举办了第二届“四川省武术擂台赛”。此时人们的兴趣锐减,无意观看,以至赛场到了门可落雀的地步。国人普遍置疑:这难道就是中国武术、中国功夫吗?
真可谓是“天下未乱,蜀先乱”。
这里,仅以笔者时任内江报记者时所写的一篇报道便可见端倪。
此文章题目是《“洋拳”入主中原 “国粹”安在?》。载于当时的《内江报》。
      现全文转载如下:
“洋拳”入主中原 “国粹”安在?
1989年10月7日至9日,四川省武术“擂台赛”(包括太极拳)在内江市举行,历时3天。记者所见的最后一场决赛,观众远不到300人,与1984年第一次蓉城武术散打比赛那种万人空巷的情况相比,相距甚远。抱着“中国武术擂台赛出路何在”的目的,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武术馆副馆长和这次擂台赛总裁判长(以下简称官方),和一些“峨眉”、“少林”、“武当”等民间武师(以下简称民间),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综合整理如下。
                      虽是“公平竞争”,难求“心理平衡”
记者问:对“西洋拳加腿”,早些年舆论上就有所非议,但这种打法目前仍呈“一边倒”,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国“国粹”,提高擂台赛水平好不好?
官方答:我们认为武术技击就要越简单越奏效越好。西洋拳的直、摆、勾拳经长期实践中证明就是好,为什么又不可以用呢?近几年开展武术散打以来,不少自称“八卦”、“少林”等拳门的武师都未能打出自己的风格和特长。所以,民间对开展武术散打比赛的指责少了。擂台赛贯彻了“公平竞争”原则,给各武术门派都提供了平等竞赛的机会。
“民间”认为:西洋拳的直、摆、勾拳的确也简单奏效,拿来为我所用,或自成一派,不应该有所非议。但成“一边倒”之势,似不正常。尽管今天的擂台赛是公平竞争,但对民间真正的武师来说,难求心理平衡。例如:“打桩”,这是中国民间武术十分讲究的。桩分虚实,力也就分虚实。自古有句名言:“打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这种抗争于行家方才具有吸引力,打一场就能提高一步;又如“避裆”,民间认为这应当是散打的起码原则,可“西洋拳加腿”于此不顾。这势必使民间武师陷入两难境地:如打其裆,轻而易举,但规定又不准打,何必丢了胜算而取败算?诸如此类的原因,民间武师视“西洋拳加腿”为“黄蜂子”:虽能蛰人,但不可入流,若非打不可打则必兵刃相见、狭路相逢。故古训曰:“武师不打‘黄蜂子’”。这便是井水不犯河水,民间真正的武师不愿出头露面的主要原因。解放前内江地区在成都、重庆参加擂台赛获得省一级金章的人就不胜杖举,单是资中县的“九和尚”僧焕然获省级及地市州金章多达10余枚,并于1928年南京国考赛中战胜了上海大力士查瑞龙,实际上获较技科拳脚第一,“齐步云脚高桩盘破”就是他擂台技击的风格和特长,故何独把“西洋拳加腿”看得那么神?
                    “规则”趋于西洋 “武艺”韵味锐减
记者问:近年来擂台赛观众越来越少,是否与裁判规则有关?
官方答:观众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擂台赛新规则,特点是条理简便易行,趋于国际需要。它较之于解放前的有很大不同:第一,体现了科学性。一方面运动员要戴护具,再方面以运动员的体重分等次进行比赛;第二,规则系统化;第三,杜绝了解放前那种受帮派势力左右而使有真本领的不一定就能打出好成绩的状况,同时,注重体育道德。
“民间”则认为:现行擂台赛规则在提倡武德和保障运动员安全方面作出的努力是积极的,但又认为现行规则阻碍了擂台赛水平提高,这也就是观众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例如“护具”问题。手上戴上护具,必然使拳路趋于西洋化。试想,假如中国南派武术缺少手上细腻的“抓把擒拿”动作,势必使风格变味。又如,中国散打的价值评判问题。中国散打的最高境界,是进桩神速,退步敏捷,进得去,出得来,打得干净利落,出神入画。这就不仅要懂得外圈打法,也要长于内圈打法。而且散打还是力量、心理、智慧、速度、机敏、技巧的综合,如何进桩与如何退桩要有相当清晰的思想准备,故那种“8秒钟内指定进攻”与此相距甚远;从实践看,它仅强调了“勇”的一面,加速了双方队员体力消耗的节奏,根本谈不上“斗智斗勇”。更为民间不可理解的是,现在的散打,只有在近距离时才在“打”,而“挨”身之后,运动员苦于技击无术、体力匮乏等原因而互相“拥抱”,于是裁判喊停,互不输赢,这与西洋拳击有何二致?怎么称得上是在“散打”!
                     “一叶障目”可悲 “万紫千红”迎春
记者问:各队散打教练来自何处?今后如何提高擂台赛水平?
官方答:散打教练主要来自这几年散打比赛的优秀运动员和大专院校武术系的毕业生。今后武术动作要进一步规范,在拳法、腿法、摔法方面要自上而下办教练培训班。
其间,尽管民间对此擂台比赛持不少的反对意见,但是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依然故我,我行我素。于是,笔者撰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失落》投诸于上一级的报刊,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料,此文深得《武林》杂志编辑部的重视,并发表于1991年第5期,刊于头版头条,而且加了编者按,以期引得社会的讨论。
现将《武林》杂志编者按转载如下:
《编者按》:关于武术散打比赛,目前尚在试验推广阶段,未能尽善尽美自不待言。诸如规则、技法、护具等均在探讨、改进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刊发表此文,属一家之言,所言难以全是,也未必全非,欢迎同好共同探讨。
并将笔者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失落
近观武术表演,那手、眼、身法、步法的一招一式,还保留了中国武术正宗的味道,实在叫国人提神。而那擂台散打,犹如混沌之初开,其平庸幼稚、“西洋拳加腿”,实在使国人的脸上始终放不出光来。
中国传统武术是否衰落了?
“近来参加擂台赛的民间武术门派的弟子不少,为何不见佼佼者?所谓中国正宗散打,为何仅见于电影电视?洋拳快猛,为何不能为我所用?”侧目视之,出此大言者乃洋拳加腿之教习也。这些话实以为新潮武术,即洋拳加腿一体化改革去铺平道路,以至形成了今天独统武坛的洋拳加腿之拳术。
所谓新潮武术就是指现代的体育武术,或者是自上而下组织起来的武术馆、队之类,因其旨在强身健体,故除了花拳绣腿的表演功夫之外,散打水平实在难以让人恭维。岂不知,一派独尊,已是武林中的大忌,更何况要一统拳路、技法和风格,这就太不该。当其皈依于国际竞击规则,崇奉洋拳加腿而自我感觉良好时,却不知受到了民间拳师的鄙视。民间武术拳师认为趋于国际散打的比赛规则与中国传统规则相距甚远,它除了快节奏、拼体力之外,毫无“艺术”可言,不屑报名参赛。看看擂台上那气喘吁吁、昏天黑地、毫无章法的乱打,就可见一斑。中国传统擂台赛规则孕育出了中国式的较技特色和风格,以及武术的各种流派,丢几千年的传统去适应所谓的现代国际规则,避长而扬短,实乃本末倒置!
其实,更糟糕的,是从这本末倒置中透露出的无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底蕴。独特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熔武学哲理、理论、养生、医理、较技和表演功夫于一炉,较之西洋拳法就很不一样。比如说“放松”。洋拳是靠节律性的跳动,松驰肌肉,进而达到克服紧张情绪的目的,而国粹则是讲究“气和心平”,通过对气的修炼、对呼吸的调节,进而调控心理、情绪、力量,以达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之最佳境界。就其理论溯源,与中国上古时期“气生万物”的哲理有关,并直接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元气”之说。洋拳求诸于外在而中华传统武术求诸于内修,这大约就是中西武术文化之分野。又如讲“打桩”。老子曰:“无极生太极,太极变两仪,两仪变四象,四象变八卦……”桩法通过气的吞吐沉浮,招式的阴阳、虚实、刚柔变化,于动中寻找战机。“桩法”即是阵法的演绎。“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诸葛亮流芳千古,其精通阴阳、虚实、刚柔之变,尽人皆知。新潮教习谓之打桩仅见于电影电视,实乃孤陋寡闻,民间中国传统式的擂台打法多矣。然洋拳则无此考究。洋拳虽然快猛,但跳不出老子“快则慢,实则虚”的辩证逻辑之股掌,一味的快猛又有多少道理?至于传统武术对经络穴位的理解,对针灸按摩、跌打损伤之造诣,就更使西人肃然起敬。在武术文化上,西方学东方,外国学中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倘若外国的东西比中国的好,独传统武术文化不及中国好,不知新潮的教习们意下如何?
但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之失落,个中原因值得人们深思。中国擂台散打且慢走向世界,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还是回过头来,在传统武术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上,在新潮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合流上踏踏实实做一番功夫,形成民族武术文化浓郁氛围,百花齐放,招贤纳士,也让那些确有真才实学的民间拳师当当教授、馆长、队长之类,兴许,这是传统武术走向兴盛之路。
      然而,可悲的是,“讨论”却异常的冷冷清清。
二、可怜的救命稻草
于1994年前后,武术体管及学院捞到了“中国式摔跤”这根救命稻草。将其纳入了擂台比赛,推出了“‘拳击’+‘腿’+‘摔跤’+‘拳击规则’”的擂台打法。由于“摔跤”的引入,多少堵住了国人的口。而在国家武管中心看来擂台比赛已经“完善”。于是,这擂台散打便走出了四川而风靡全国。而且堂而皇之的,但实质上,则是恬不知耻的进入了“中国武术”的神圣殿堂。
为什么国家武管中心会对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的擂台“改革创新”持完全肯定的态度呢?个中背景究竟是怎样的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于80年代初,当港台武侠小说进入大陆,和电影《霍元甲》、《少林寺》相继上影,这时,国人如梦方醒,方才知道中国还有“国宝”——“武术”。正是在这背景下,有武术理论家说:中华武术起源于北魏,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这一观点出来后,几乎成了中国武术界的共识。
但是,有日本人留学生松田隆智,他在四川省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后,于1984年,著书《中国武术史略》,并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此书提出了中国武术起源于“黄帝时代”和“原始社会”的观点。从而与“武术起源于北魏”观点相“抗衡”。此后,中国武术界的学者、教授唯恐“认识不及日本人”而“丢脸”,于是便纷纷紧跟在日本人松田隆智的屁股后面,相继提出了“中国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生产劳动,和狩猎”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而且,从90年代开始,中国武术界的一些学者、教授们便鱼贯而入,按图索骥,接二连三的出版了诸如《中华武术传统史》等等二、三十部专著。就在这个背景下,于90年代中期,由国家武术体管中心出书《中国武术史》,即从中国官方的角度肯定了松田隆智的观点。此后,“武术起源于北魏”的观点则销声匿迹。戏言之,在这“南”{四川峨眉拳术}与“北”{河南少林拳术}的“较劲”和“抗衡”之中,发生了在中国“武术起源”问题上的向四川“一边倒”之势。而此时此景,就正是国家武管中心会对四川的擂台“改革创新”持完全肯定态度的背景和原因,就正是“讨论”冷冷清清的真正原因,就正是四川在“恢复擂台传统”中独占鳌头、敢于执牛耳的根本原因。
显然,官方的权威直接导致了今日武坛败乱的体制原因。
其实,“中国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生产劳动,和狩猎”之说,较之于“中国武术起源于北魏”之说,不过就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它们都是对中国武术的无知。
对于松田隆智所著的《中国武术史略》来说,笔者说得客气一点,还必须深入的研究中国武术文化及其历史。而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连中国武术究竟是什么都不懂。如此,要写中国武术的历史,岂不是一大笑话!
当然,日本人松田隆智是在中国留学的,他的导师就是中国人,并为大学武术系教授。而以松田隆智对中国武术的无知,则折射出了中国武术教授的无知。由此可见,中国武术界的学者、教授们,其知识之浅薄、无知,可见一斑。
至此,“中国武术”的沦丧和堕落之轨迹,便清晰的摆在了国人的面前。
三、此与中国武术何干?
“洋拳+腿加-+摔跤+拳击规则”的勃兴时期是在2000年前后,其以吹嘘打败美国、日本、泰国等等而自以为是。这真是无知出狂妄。
其实,这种较量,实质上,就是“西洋文化”与“西洋文化”的较量。其间,它们未与“中国武术”发生任何关系,故其得失成败与我中国武术何干?
而正是在这种崇洋媚外的背景下,有国人看好“泰拳”,于是要中国警察学习之。由是,在中国武坛上又将上演一出无知的闹剧。
面对中国武坛的无知、狂妄,和愚昧,笔者忍无可忍,即撰文《由中国警察将练泰拳所想到的......》发表于2001年第8期《武魂》杂志,给其当头一盆冷水。
现将原文转载于下:
由中国警察将练泰拳所想到的......
近日,《羊城晚报》上转载了一条消息,好在文章不长,现再将全文转录于后。该文章标题为《中国警察将练泰拳》。正文写道:“《法制日报》消息:为吸取泰拳精华,提高中国警察实战搏击能力,中国警界将引入泰拳训练。据悉,首批将有六名一级泰拳教练来华,以云南、武汉及大连等地作试点,在全国公安系统率先进行为期1至3个月的巡特警训练。”全文不足一百字,却颇耐人寻味:其一、既然是“吸取精华”,只消通过中泰双方武术人员的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再加以推广,就完全可以达到目的,又何必要大动干戈,又是请大批泰拳教练执教,又是在几大城市试点,这样轰轰烈烈,确实少见。难道非如此,就不能吸取泰拳精华吗?其二、中国警察,特别是巡特警,其“实战搏击能力”究竟如何,笔者不得而知。但推想,其生长于“中华武术享誉世界”的中国大地上,怎能会不学“中国武功”?难道中国武功缺乏“实战搏击能力”,而非要引进泰拳来得以“提高”吗?想象不能代替现实。但诚如“消息”所言,白纸黑字,是来不得半点置疑的。由是,笔者感觉到了中国武功的空前的失落。
且慢,近日《北京青年报》发表的《中泰功夫顶级格斗》一文中写道,1998年、1999年两年的中美武术——拳击对抗,虽然中方赢得了两场大赛,但在小范围与泰拳(美国泰裔选手)的交流对抗中并不占上风。还写道:“目前,世界泰拳理事会拥有80多个单位组织,去年和今年分别在汉城和曼谷举办了两场业余泰拳世界杯比赛,在泰国军警和许多欧洲国家中,泰拳被作为其训练手段之一”。看了这则消息,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中国警察为什么要练习泰拳了。中国武功的失落在这里又得到了证实。
然而,失落感依然存在。正如《北京青年报》这篇文章所说:“泰拳与散打各有五百年和五千年的历史,作为泰中两国技击术的国粹,都有着极强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其碰撞也代表着泰中两国古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其影响也必将震惊世界拳坛”。既然泰拳与中国散打的历史是五百年与五千年之比,而中国散打又“不占上风”,这又怎能叫国人不扼腕叹息?
笔者于是对中国散打“五千年”历史置疑。“五千年”当然是一种概说。如果中国从“阴阳学说”的出现并实际支撑着的兵法战策的理论及打法算起,这段时间至少不下四千年。故此说不虚,信然。南北朝以后,擂台散打流行,到清朝和民国年间已发展到了高峰。那时的擂台散打无护具,少林、武当、峨眉各派高手同台献技,以见血为输、倒地为输、被打下擂台为输为裁判规则,以各派武学理论为指导,确实展现了擂台散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类拔萃的人才辈出,武功盖世,很令国人骄傲。但是,二十世纪中叶,确切地说,大约在1946年至1981年,将近40年间,公开的中国传统的擂台散打便销声匿迹,使得中国散打在这里断了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散打没有找回过去的传统,散打起来已经大大变了味。比如说,一副拳套,已经强制性的把少林、武当、峨眉拳法的风格和特色合一,从实战中看,除开西洋的拳击、跆拳道和泰拳的腿、自由式的摔跤之外,剩下属于中国武功的东西,又有多少?散打裁判规则照搬了大量西洋拳击规则,而且,散打理论更糟,虽讲“阴阳”、“太极”、“八卦”,却不真正懂得中国武学理论,于是就大量照搬了西洋拳击理论,等等。因此,从中国散打目前的情况看,其技击风格和特色、裁判规则、武学技击理论几乎都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了。那么,目前这段时间又怎能包括在“五千年”之内?所以,目前的中国散打,只能算50年,即从学院或官方统一中国武学以来的1949年至今。以五十年对五百年,焉有占上风之理?“五千年”只能包括中国武术散打的过去,而绝对不是现在,这就是笔者置疑之所在,这就是国人要扼腕叹息的原因。
笔者不揣冒昧,今年出了一本武学专著《中国武功盘破门》,以四川省资中县罗泉镇历经三百年的南拳盘破门武功为鉴,从实战出发,以哲学的和文化的眼光对现代中国散打进行了彻底的理性的批判。书中也涉及到中国武功断代的问题。对此,一学院武术系一副教授认为笔者言辞过激,于是引发了一场争论。在他看来,这些年来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还发扬光大了。认为,一是通过挖掘整理,继承下来的传统武术的功法、套路愈来愈多,而且被愈来愈多的人所学习。套路多了,其包含的散手也就多了,用于临场,打法也就更会多种多样;二是继承了以前擂台散打传统,也提倡实战搏击了。此两说,笔者都以为说得事是而非。因为,武术有两大功用,一是健身,二是搏击。对于前者现代武术正在以超常规的速度在发展,以至出现全民健身的状况,这是好事。但就后者,即对搏击而言,似乎还处于一种浑沌的状态。诚然,套路多了,散手也就多了,这是成正比的。然而简单的机械的把套路拆开就变成了散手,就可以用于实战的认识,无疑是错误的。盘破门有一句有名的俗言:“拳(套路)是老师(指打将,这里隐喻散打)的儿。”认为拳是老师编出来的,要怎么编就怎么编。因此,”在“老子(老师)”与“儿子”之间,“儿子”虽然可以反映出“老子”的某些东西,但“儿子”绝不等于“老子”。话丑理端。故把套路与散打混为一淡,就显得多么幼稚可笑。而且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散打”具有自己的独特规律性,它是有相应的武学理论、原则、方法、技巧予以支撑的。任何一个“散手”如果没有这些作为支撑,便成了无水之鱼,无本之木,就根本上说不到“散打”这方面来。“散打”是武术之中的一门独特的学问,已是不争的事实。是的,笔者也认为恢复和提倡散打这种精神,的确是一种继承传统和进步,但是如果没有找准继承散打传统的基础,比如裁判规则的、武学理论的、以及由此而能各显其长的较技形式,等等,不对自己正确的定位,这样搏击的结果,则只能是南辕北辙,自欺欺人。因此,千头万绪,这些,正是争论的症结所在,也正是困扰今天学院教授们的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想不明白的问题。
现代的中国散打,没有资格背负“五千年”的光荣,为今之计只有立足于“实战搏击”,继承传统,挖掘创新,方才能重新自立于世界武术之林,这才是当务之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灌入二十一世纪的新的理念,使中国散打成为既是传统的又符合当今体育竞技精神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载体,并世世代代传下去。
行文到最后,还得避一避嫌。本文无意于评价泰拳和“中国散打”孰优孰劣、孰好孰坏,也不是要对《北京青年报》预告的“今年6月至8月,中国散打与泰拳将进行两场争霸赛”,孰胜孰败进行预测,或评论,只是想对现今的中国散打发表一点感慨而已。如果有人说文章中流露出了某种倾向,那么这里我直言,按目前的状况,现代的中国散打水平不及泰国,但如果知耻而后勇,哀兵必胜亦未可料也。
笔者的断言,委实就在情理之中。之后中泰对抗之事实也基本证明了这断言的正确。
而为什么说“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具有西洋文化的本质?
概括的说,首先在于它的“规则”是照搬西洋文化的结果;其次在于它在打法上只知“打猛”、“打勇”,和“打力”。
具体说,“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拿来了西洋拳击的哪些比赛规则呢?
其主要拿来了:一是“以体重相当”和“分体重级别”的公平规则,二是“倒地之后还可以再打,直到时间结束,或者直到不能再打{包括体能不支、打昏、打死}为止”的胜负规则,三是“以多局定胜负”的淘汰规则,四是“限定八秒钟不进攻受处罚”的惩罚规则,等等。
具体说,“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是怎样表现出“打猛”、“打勇”和“打力”的呢?
其打法特征表现为:一是只将对方的“肉身”,特别是头,视为打击之“沙包”;二是“重攻轻守”,甚至是“重攻无守”;三是“直线进退”;四是只懂“摔跤”,而不懂“摔打”,等等。
显而易见,“规则”与“打法”,它们是互为表里,鱼水相依,不可分割的。正是如此,“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反映出了以“打力量”、“打耐力”、“打体能”为特色的西洋武学文化的本质。因此,这种中国擂台比赛已经全盘西化。
而全盘西化了的中国擂台赛,已毫无“艺术”可言。
为什么?
因其认知水平仅仅停止在连任何三岁娃娃都懂的“刚强胜柔弱”的思想上。它们根本就不懂“柔弱胜刚强”的道理。须知,“柔弱胜刚强”的理论和打法是三千年前的中国伟大哲人老子的独创。其所缔造的“武术”,旨在“打阴阳虚实及其变化”、旨在“打桩”、“打机”。而这理论和打法已经被中国历代武术家证明是正确的,而且令世界瞩目。故两相比较,只能看出,“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只算是“武打”,而绝非“武术”。
既然如此,如上中国的“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打败美国、日本、泰国等等之吹嘘,这丝毫能够引得起国人的自豪吗?
四、挖整传统剑走偏锋
不错,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全国进行了“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武术”的工作。而在这期间,难道说就没有挖掘出一点点真正的中国民间传统武术吗?事实的确就是这样。比如四川。四川省在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武术的工作中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长达十余年。最后,于90年代后期,编撰出版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四川武术大全”。这部书洋洋洒洒,几百万字,似乎蔚为大观。但粗粗翻阅了一下,其中几乎全篇就是收集来的武术拳路、器械的套路。而在对某个门派所涉及的武术源流、传承,以及武术风格、特色等等方面则仅仅只用了大约六七百字的文字。所以说,这样的“武术大全”不过就是“套路大全”罢了。它离真正的武术相距甚远。
由此可见,对四川乃至全国的“挖掘整理”工作,绝对不能估计过高。否则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拿着鸡毛当令箭,让人耻笑。
笔者这里,不是说官方搜集套路就不对,而是在说纯粹的把套路当成武术的认识则大错特错。
因为,“套路”并非“武术”。而是“武术”的“基本功”。故把武术“套路”过份看重和宣扬,实为无知。因有民间拳谚曰:“拳是老师的儿”。此说话丑理端,意即“套路”是老师随意做出来的。又有民间拳谚曰:“百拳不如一技”。意即哪怕学百个“套路”,都不如掌握好一个“技法”可靠。故从上述道理看,在民间拳师眼中,“套路”不过是表象和形式,而“打法”才是精髓和本质。
具体说,比如,就“套路”与“打法”关系面言,简单的说,诸如“打法”中的“见实则打”、“避实就虚”的理念在“套路”中就表现不出来;诸如“棒打毫厘,拳打寸分”的理念在“套路”中也表现不出来。如此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在“套路”中绝然体现不出来的。故舍此“打法”,这对中国民间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又有何意义?因此,在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中“重套路,轻打法,甚至无视打法”,这样的研究和总结,哪怕是成书上千万部,也不过是一堆废纸。这“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干的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蠢事。
五、打法上的纸上谈兵
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在重返擂台武术之路上笃信“套路拆开就是散手”。这就是他们将“套路”奉为至宝根本原因。因为他们认为,只要将“套路”挖掘得愈多,那么得到的“招式”也就愈多,同时,“打法”也就愈多。以至形成了“套路——招式——打法”的思想轨迹。
然而,这不啻于纸上谈兵。
正是如此,一当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将套路拆开,以招式当散打的时候,则产生了迷茫。
表现在:
一是不知“招式”当配之何种步法、身法;
二是不知“招式”该依附于何种打法风格;
三是不知“招式”该依附于何种比赛规则。
故在实战中用不好、用不灵。
这样,他们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若要以招式当散打,即欲用地道的中国传统武术支撑场面,则显得力不从心;若要放弃这种招式,则谓之的“中国散打”又师出无名。
事情发展到这里,如果他们回过头来,只消了解一下民间武术“抢手”是怎么一回事,并深入的、理性的研究一番,那么如上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却不是这样。相反,他们眼睛向外,却照搬来了“西洋拳击规则”,及其“洋拳的‘快猛’打法”。
由此可见,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走出的“套路——招式——打法”路子的过程,就是将“中国招式”与“洋拳规则”合二为一的过程,就是将“中国打法”与“外国打法”合二为一的过程。而实质上,就是“洋拳文化”并吞“中国武术文化”的过程。从此,就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武术和文化面临着尚未复兴即遭夭折的险恶境地。
其实,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将“招式”等同于“打法”纯属无知。
因为中国武术的“招式”是依附于“桩”的。而“桩”,即“打桩”就是中国武术的根本打法。
那么,中国武术的“招式”与“桩”是怎样的关系呢?
其表现在,一方面,“桩”包含着“招式”。即是说,在“桩”的变化之中就孕育着“招式”的出现,或者说,“招式”是从“桩”发射出去的;另一方面,当“招式”脱离了“桩”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招式”打人的时候,它尽现出了“阳”、“刚”性的打击状态。就在这个时候,“招式”就已经跳出了“桩”的阴阳平衡的束缚,而变成了纯粹的“招式”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桩”不复存在了。因此,中国武术打法之关键,就在于要掌握好“桩”与“招式”的这种变化,并且要把握好“桩”与“招式”变化的“度”。
正是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不懂“招式”与“桩”的关系而导致了其擂台比赛出现了致命的“硬伤”,以至比赛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表现在:
其一、以“招式”对“招式”的结果,反映出来的是以“阳刚”对“阳刚”。这犯了中国武术之大忌。
因为以“阳刚”对“阳刚”,这在中国武术上叫做“斗力”。其往往造成因肢体碰撞而受伤,结果会导致两败俱伤。而且,这与中国武术的“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和打法是格格不入的。
其二、只懂“招式”不懂“诈术”。
懂“诈术”,就反映为懂“阴阳虚实及其变化”。由此,就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懂得“什么时候为、什么地方为”。这就表现出了中国武术的“理性”。然而,只懂“招式”不懂“诈术”的结果,则在打法上只能视其对手为“沙包”,而“招招是实”。这种打法与三岁娃娃打架何异?
其三、只懂“招式”不懂“裆”。
简单说,“裆”即“红门”。它是身体最薄弱之处,同时又是人体阴阳变化的枢纽部位。故“裆”在中国武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中国武术在“裆”的问题上就有若干说法和警示。概括起来就有:“关裆”、“藏裆”、“护裆”、“顾裆”、“避裆”、“对裆”、“亮裆”、“丢裆”、“漏裆”、“逼裆”、“穿裆”、“打裆”等等。其目的,在于充分认识到“裆”的作用而利于保护自己,或者打击敌人。然而,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以“规定不准打裆”而万事大吉,但仍免不了误伤裆的事累累发生。这种不安全的状况,不仅降低了擂台比赛的层次和水准,而且还真让武术内行们为之捏了一把汗。
事实证明,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的“洋拳+腿+拳击规则”一经出现,它就必然与蛮打、浑打、昏打、乱打结伴,使得擂台比赛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甚至于还出现了让国人笑掉大牙的比如将“摔跤”变成“拥抱”这样的天大笑话。
显而易见,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的“洋拳+腿+拳击规则”,其以“肉身为沙包”,而表现出了无知和野蛮;以“直线进退”、“单纯攻防”,而表现出了幼稚和低级;以“招式等于打法”、“规定不准打裆”、“外圈挨打内圈养伤”等等,而践踏了中国武术的“传统”和“理性”。故这种散打,本质上,已经倒退回了中国伏羲以前那种混沌、愚昧、野蛮的洪荒时代之中,而令国人所不耻。
所以,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的“套路——招式——打法”的思想轨迹一经生成就是错误的。它直接将中国擂台武术比赛引入了歧途,直接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复兴引入了歧途。
六、功利主义昭然若揭
值得深思的是,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当遇到“招式”该依附于何种打法风格、何种比赛规则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是眼睛向内,向民间武师请教,而是眼睛向外,完全拿来了洋拳的东西呢?
分析起来,个中的原因,全然是因了“改革开放”所致。
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中国的大地上开始涌动起了“改革开放”的思潮。但是这却搅动起了四川武术体管躁动、狂妄,实则表现为功利主义的情绪。于是,他们背靠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盛誉,以中国擂台武术散打要“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为借口,采取了既“拿来”又“输出”的伎俩,而“创造”出了“洋拳+腿+拳击规则”的擂台打法,并定性为“竞击体育”。这样一来,便在中国大地上真真上演了一出狂妄无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而特别还自我感觉良好的滑稽可笑的闹剧。
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为什么要“拿来”呢?
因为在他们看来,西洋拳击、东洋跆拳道等等,以及西洋拳击规则外国人都懂,这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并有利于成为“竞击体育”。如此一来,“中国散打”、“中国功夫”,即“洋拳+腿+拳击规则”的擂台比赛就完全可以向全世界推广了。
然而,这完全就是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之一厢情愿。实质上,这完全就是对中国传统擂台武术文化的背叛。
这只消看看他们“拿来”了什么就清楚了。
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拿来”了西洋拳击、西洋拳击规则,和东洋跆拳道、东洋跆拳道规则{如赤脚比赛}等等,以之与中国套路的“招式”,以及后来的“摔跤”相结合,于是标新立异,“创造”出了“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擂台比赛。显然,这是一锅“大杂烩”。而实际上,中国“招式”在“西洋拳击规则”和“打快猛”的制约下一点作用也发挥不出来。故实质上“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沦为了西洋、东洋文化。
那么,在“拿来”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
毫无疑问,就是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在作怪。
因为:
其一、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在其还未“挖整”明白、摆弄成型的时候就急于眼睛向外,另搞一套。这难道不是急功近利吗?
其二、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推出的擂台比赛,在未能得到中国民间武师的认可,未能得到中国国人的认同的时候,就忙于与国际接轨。这难道不是急功近利吗?
果不其然。君不见,1989年时任四川省武术馆的副馆长和内江擂台赛的总裁判长,他们也许就因了一本《四川武术大全》,和“恢复了中国擂台赛”的“功劳”而官运亨通,以至后来成了四川体育及武管的最高官员;君不见,当“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一统中国擂台之后,就有无数体管和学院纷纷派人走出了国门,在海外开办武馆、武校,赚洋人的昧心钱,而成了实际的既得利益者。由此而引发出来的浮燥和狂妄、自傲和堕落,着实令国人发指。从此之后,中国擂台“一枝独秀”。
然而,应该清楚的看到,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来说,不管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但是,唯独“武术”不能拿来,而且根本就“拿不来”。因为外国从来就没有“武术”。
而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他们“拿来”的不过就是外国的“武打”而已。
故实际上,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拿来”的本质,就是斩断中国武术的优秀传承,而另起炉灶,走西洋、东洋“武打”之路。对于这种行为,中国民间武林视之为“欺师灭祖”。这就必然引得中国民间武林和全体国人共讨之。
由此可见,四川武术体管及学院之功利主义的恶果,直接带来了在恢复中国传统擂台武术文化上的南辕北辙。
七、洋拳文化带来的恶果
“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直接给今天的中国教育和文化带来了严重的祸害。
主要表现是:
一是它再次将院校武术教育引入了歧途。
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得从50年代至80年代,几乎整整30年间,“学院生”应运而生,成为了被人为扭曲的武术“畸形儿”。这就是将武术教育引入了歧途的“第一次”。
      其之所以叫它是“畸形儿”,就在于这些学院生的武术表演功夫太好,而武术较技功夫太孬。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学”,以至在武术教学上采取了“重健身、轻武术,重套路、轻散打,重表演、轻实战”的态度,即走出了一条“形式主义”的路子。这也就是体管和学院要将“套路”等同于“武术”的直接原因。
而“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出现,这就是将武术教育引入了歧途的“第二次”。
因为在“学院生”这张“白纸”上写满的“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实际上就是西洋、东洋的武打文化。这种状况,不啻是在中国武术面临整体消失的危局之上的雪上加霜。这必将从根本上抹杀和扼杀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
二是它使“中国传统武术”背上了黑锅。
就在“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比赛“一枝独秀”的背景下,却让“中国传统武术”背上了“花拳绣腿”的黑锅。这使得一些国人将对擂台的愤懑转嫁在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头上。从而对民间武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三是它伤害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力。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的瑰宝,而且是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信力的源泉和动力。但是,当国家及四川武管推出了“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时候,国人及民间武师振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热情就从沸点降到了冰点。人们普遍质疑:这难道就是中国武术历史的真实吗?这难道就是国人赖以自豪的“国术”、“国宝”吗?从此,国人及民间武师的希冀被碰得粉碎了,从而严重伤害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信力。
四是它导致了西洋、东洋的“武打”文化在中国泛滥。
事实表明,今天的绝大多数的年轻人认为,与西洋拳击、东洋跆拳道、泰拳等等比较起来,“中国武术”打不赢人,不能防身自卫,学它没有作用。于是,他们蜂拥去学拳击、跆拳道、泰拳等等。正是如此,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拳击馆”、“跆拳道馆”、“柔道馆”等等多如牛毛,其发展态势大大盖过了中国武术馆。这种对西洋拳击、东洋跆拳道、泰拳等等的崇拜,已然到了沦丧中国的国格,和沦丧中国人的人格的地步了。这使得中国武术面临了整体消失的危局。
八、危局中的一丝亮光
当中国民间传统武术万马齐喑,和“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一枝独秀”的时候,笔者于2002年初,著武术专著《中国武功盘破门》。并将此书分别寄到了三个地方,介接和直接的得到一些反响。从中,笔者似乎看到了黑夜之中的一丝亮光。
寄书的三个地方是:
一是直接寄给了国家体育局当时的局长袁伟民。
笔者寄书的目的是要中国体育高层知道和感受一下民间尚存的优秀隽永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此书寄去后,杳无音信。但此后不久,于2005年以后,中国武术体管及学院便将目光再次转向了民间,而开始了诸如“康龙武林大会”的“民间擂台武术比赛”。同时,“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擂台赛则被极大的冷落起来。想必笔者这本书在促使中国武术体管高层进行反思和转向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亦未可料。
二是直接寄给了《武林》杂志编辑部。
该杂志如获至宝,高度重视。并来信要笔者改写成短小精干的文章数篇连续发表。按其所嘱,笔者形成了5篇文章,即《盘破门源流》、《盘破门功法》、《盘破门擂台散打》、《盘破门技击精要》、《盘破门打法理论》,并于2002年10月起在《武林》杂志上连续登载。
三是直接寄给了“中泰顶级格斗”的中方举办单位。
2003年,在中国与泰国散打格斗前夕,笔者著文《由中国警察将练泰拳所想到的......》并寄至了中国体育杂志。不想此文却辗转到了“中泰顶级格斗”的中方举办者手里。不久,笔者收到该单位一教练的来信。从信中得知:一是对《由中国警察将练泰拳所想到的......》文章观点他们都基本同意;二是希望我赠书一本《中国武功盘破门》;三是希望我对中泰比赛规则提些有益于中方的建议。之后,我将书寄去了,但建议没有提。并非笔者不想提,而是在中、西{包括东洋}文化混杂一团的情况之下,提得再多都无用,何况时间紧迫,要他们改变一些理念以适合中国武术的打法规则,又不可能。笔者将书寄去后不久,这教练电话告之,他们经研究后都基本上同意笔者《中国武功盘破门》书中的认识和观点。
这种情况表明,他们对“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并非就是满意的。只不过是被中国武术体管及学院牵着鼻子走罢了,是迫不得已的。一旦他们见到了民间武术的真东西,便眼界大开,幡然醒悟。可见,在认识中国传统民间武术的问题上中国武术体管及学院蒙敝和误导国人之深、之恶,有目共睹。同时,这也表明,中国武术官方之思想并非就是针剌不进、水泼不进的铁板一块。
但不曾想到的是,早在2001年定稿之时,就有四川一些体管及武协官员对笔者《中国武功盘破门》有所微词。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当笔者将此书书稿送至内江市武术体管及武协审阅,并要求其撰写序言的时候,他们感到力不从心,且无更大的“名份”,于是就建议由当时的四川武术体管高官,即1989年时任内江擂台赛的四川总裁判长来写。笔者电话打过去,殊不知,这位高官以“内部出书不写序”为由而断然拒绝。但此书印出来以后,明显看到书中对“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进行了无情批判。于是,在笔者与四川武术体管的高官之间,自然内江市武术体管及武协的一些人就成了两头挨骂的“龟儿子”。于是芥蒂由此而生。自然就对笔者及书稍有“微词”。但所幸的是,在2007年“资中武庙传统武术擂台赛”时,笔者与这个四川武术体管的高官见面,则共同发出了“重振峨眉武术,盘破门舍我其谁?”呼声。
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笔者先后著文《老子是中国武学及武术散打和文化的缔造者》、《揭示老子武学文化之真缔》、《从老子思想体悟武术哲理》、《论中国“物理”拳种的源流和意义》、《老子武术蜀中寻踪》,等等,发表于报刊,得到了武术界、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而正本清源,将中国武术的历史上溯到了先秦老子时期。笔者认为,老子集中国先秦阴阳哲学之大成,开启了以“柔弱”和“刚强”来认识世界的崭新方法,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理论,奠基了中国“武学文化”。从中,揭示了“武术”的理论和打法,缔造了“武术”。笔者的这个认识,不啻是对日本人松田隆智《中国武术史略》关于中国武术起源于“黄帝时代”和“原始社会”观点的批判,也不啻是对国家武术体管中心《中国武术史》关于中国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生产劳动,和狩猎”观点的批判。正是如此,大约才扼制住了专家教授在此问题上热衷于著书立说,而实际上是溜须拍马的趋势。这使得自2009年以后,就极少见了此类新书。
虽然如此,尽管在恢复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上透露出了些许希望,但其光亮之稀微、薄弱、暗淡,则是不言而喻。故笔者哀叹:光明已然逝去,光明还会再来?
九、中国民间擂台被洋拳绑架
笔者哀叹是有根据的。因为今天的“中国民间武术擂台比赛”受到了洋拳文化的绑架。
于2005年至今,中央电视台以“康龙武林大会”的名义搞起了“民间擂台武术比赛”。其规模盛大,仅民间武术门派参赛队伍就达30支多。然而,不懂装懂的现象却依然故我。这使得其打法几乎与“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没有两样,打不出一点中国武术的味道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洋拳文化”绑架了中国民间武术擂台赛的结果。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那么,“洋拳文化”是如何绑架了中国民间武术擂台赛的呢?
这主要就是比赛的“规则”仍然未跳出洋拳文化的巢臼。
比如说,中国传统擂台赛讲“破桩为输”、“倒地为输”、“见血为输”,和“点到为止”,从而完全体现出了“重力更重艺”文化内蕴。而相反,洋拳文化讲“倒地后可以起来再打,直到力衰不能再打,和被打伤、打残不能再打为输”,从中,则完全体现出了“重艺更重力”的文化本质。故“重艺”和“重力”的分野,也就是中西武学文化的分野。
又比如说,擂台规则又辅之以“不分体重级别”,但又“不准打头”和“不准打裆”之规定。这完全是一个拙劣的规定。
因为,就中国传统擂台比赛规则来说,是“准许打头”和“准许打裆”的。这是由于它们是建立在“对裆的制约均等”的“公平原则”,和“打无禁区”的基础上的。而“康龙武林大会”比赛的“公平原则”是什么呢?显然,它既不是讲诸如“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那样的“体重均等”,更不是讲“对裆的制约均等”。因此,在其“不分体重级别”,和“不准打头”、“不准打裆”之中完全失去了“公平原则”。正由于此,无疑的,就使人高、力大者占了上风。从而使得“弱者更弱,强者更强”,而充分表现出了比赛严重的不公平。
由此可见,正是“康龙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拙劣,和不伦不类,从而导致了“民间擂台武术比赛”的失色,和不伦不类。
不是吗?
康龙武林大会的“民间”打法几乎就与“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打法一样,都没有章法,都依然是蛮打、乱打、浑打一气。故这哪里有一点民间武术的风格和特长?如此,这种“民间擂台武术比赛”,真有“打假”之嫌。因此,对“康龙武林大会”的估计绝对不可过高。
那么,中国擂台比赛,从最底线说,究竟需要哪些规则呢?
这里,有2007年6月“资中武庙传统武术擂台赛”的经验和教训为证,以资说明。
这次擂台赛,它以“倒地为输”、“准许以掌打头”、“着鞋”的裁判规则为主,并形成了“基本无护具”{只穿护身}、“按年龄分组”、“禁止打裆”、“不搞见血为输”等等的规则格局。其结果,四川省武术体管高官评价认为:“这次擂台赛是四川历次比赛打得最好的”。
可见,这些规则基本上突破了“洋拳+腿+摔跤+拳击规则”的约束,而基本恢复了擂台武术的传统。
但是,也有教训。由于不讲“见血为输”,这使得擂台上有人被打出了鼻血、牙齿血时,即打出了“挂面伤”时,裁判仍任其继续打下去。其结果,有三人被打断了肋骨。其中,有一人多达3根。而这,就正是不讲“传统”带来的直接后果。因此,对“见血为输”而谈虎色变,完全是自欺欺人,毫无道理的。
还有,对此,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1928年10月在南京的“国考”比赛中,举办方订立了“倒地为输”、“力衰不能再打为输”的“中西合璧”的比赛规则。其结果,第一天在参加较技科的240余名武师中就有二三十人被打伤打残。于是迫使举办方停止了较技比赛而草草收场。其原因,就是致人伤、残乃是取胜的“捷径”,和不讲“见血为输”所致。
所以,当洋拳规则掺和到了“中国民间武术擂台比赛”的时候,这时的擂台就受到了洋拳文化的绑架。其擂台特色和风格就完全不是中国传统的东西了。
十、中国武术浴火重生
自古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恢复和发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国武术体管及学院必须复苏良知和理性,反对虚无主义、拿来主义,和功利主义。在此基础上,要做到:
一是要虚心向民间那些真正的拳师学习。
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那种既懂得传统擂台比赛规则又具有民间武术“抢手”经验的真正的拳师,已经屈指可数。而当这辈人逝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将无人矣。故当务之急,是要重新整理国故,挖掘传统。要请那些熟悉传统擂台比赛规则、熟悉民间武术“抢手”,且身经百战,具有丰富经验,和真才实学的武术名师讲学、著书。这才是最紧要的。
二是要潜心研究中国武术。
特别是要批判《中国武术史》等等现行版本的系统观点;要深刻认识老子哲学以及“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和理论。并从中探索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轨迹。要深刻认识到武术的功用绝非只在于防身和健体,而更在于哲学和智慧、国术和国学。
三是要以中国的文化和规则来统率擂台比赛。
特别是要贯穿“破桩为输”、“倒地为输”、“见血为输”,和“点到为止”的中国传统擂台比赛规则,坚持走“重力更重艺”的路子。以彻底改变洋拳文化绑架中国擂台的现状。
只有做到这些,中国武术方才能够浴火重生,重新赢得世界的尊重,和瞩目。
作者简介:姚文俊,1948年出生,男,汉族,四川省资中县人。内江日报社主任编辑,已退休。内江市武协副主席,盘破门武术名家。研究方向:老子《道德经》与中国武学文化。为立足中国武术、武学,新解老子及其《道德经》,开重新认识先秦思想之先河而独辟蹊径的中国第一人。
盘破门武术网址:http://www.panpomen.com/

$ o. i' Z0 l# W* f* A! x; v; K, i; {4 y6 y1 M- b

& }; o- \% p; u& f. ~+ v
发表于 2012-2-8 23: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观点就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 j% R8 V3 s9 G: s
虽然大家欢迎百家争鸣,但是也得找一些可以争论的问题来争吧,武术的起源就TM别瞎争了!
发表于 2012-2-9 08: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太偏激啦!什么叫跆拳道的腿?跆拳道才几年的历史?殊不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腿法打法在我们武术的海洋中早就有啦。武术的落魄是因为政治和科技发展的趋势造成的,太极拳的发展壮大就证明啦这点。
发表于 2012-2-10 20: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武术应该是千年争战中实践出来的,实用为先;而完全变为一种健身手段应该是解放以后的事情。真不知道用于争斗的武术去哪里了?练武很苦,是不是在安定的环境中由于价值得不到体现而被遗弃了?没有了实用性,武术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发表于 2012-4-13 22: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乱世才是武术发展的时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登录|纯文阅读|国术联盟 ( 赣ICP备09000768号 )

GMT+8, 2024-11-23 11:08 , Processed in 0.0612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Lu RongJun X3.4

Copyright © 2006-2023, Chinese KungFu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