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指;再扳动1次。 : w0 M, \1 v/ E; d( {
扳指时间:
/ O$ R6 e7 H& [每扳动一次手指的前后时间约15秒,即手指扳下,时间为10秒;手指复原,时间为3—5秒。
1 q2 \' X9 C4 D. `, O- c四、动功
7 ?! @9 w9 A% ^& u$ n动功又称“内劲站桩功”,它是在马步站桩基础上进行锻炼的桩势。它仍强调动作姿势的准确,并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达到“气血并练”、“劲气并练”、“表里并练”,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它主要练能量的贮存和释放,增强双手“外气内收”、“内气外放”的功能。 % m7 L2 u0 }' g k* B8 p# `
第一节 双臂揽月
" d8 l" _7 \6 w% E# t预备姿势‘ 2 m' L! I) z8 Z6 P; p
继马步站桩姿势。
! |, ~' M8 p |, @, X T" K4 { ]* v动作:
+ t; }$ q c3 P0 |, X$ `屈肘,两小臂收向胸前,离体约10厘米,中指相对,两臂交错,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互相平行,相距约10厘米;掌心朝下,手指成梯形;右手“劳宫”穴对准左臂的“曲池”穴,左手的“外劳宫”对准右臂的“少海”穴(图29)。揽月5--10分钟后手指松直,随即两臂向两侧同时缓缓拉开,如同大鹏展翅--谓之“拉气”(图30);略停1--3秒钟,然后再沿原路复原--谓之“进气”。反复做7次。 , Y3 p9 y1 X1 j9 I( _7 m
要求: 7 O/ r, c; a0 V# Q# V
不要耸肩缩颈,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揽月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拉开后,两臂不伸直,两“合谷”穴相对。 ' Z* H& k, u2 X: k5 ^
功理: 6 Q3 z+ z+ R3 n& n
通过“劳宫”穴作用于“曲池”和“少海”二穴,使两臂酌经气互相渗透,气血贯通,从而加强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之气的运行,并调节其平衡。 ( o! {$ |/ ~. s( s! |
第二节 十字手
1 y7 Y% L7 e, w4 D& g预备姿势:
( _2 f0 T+ {4 y继双臂揽月,直立,双肘下落,两手在胸前10厘米处交叉成“十字手”,上缺口平“天突”穴(图31)。
/ \# m, w2 G2 H1 w o9 Q动作:
' T; l2 f6 r# m) j3 L" ]: ]. x; `十趾抓地,收腹提气,腿部发力推动腰、背、肩、臂,十指朝上成立掌,两臂同时用内劲向前推山,将劲、气推运至十指末梢,推到尽头(图32);然后放松,将手收回胸前。十字手推小时吐气,收回时吸气,一推—收为一遍,做7遍。 & I9 V8 u$ D" o/ G8 x3 Q
要求:
* ?* `: ^) R9 z0 _$ Y! ` N力发于根、自下而上节节贯通;前推时用七分劲,填背;收回时带三分劲,坐背;前推时不要耸肩缩颈,头颈切忌用力,以免血压升高。
; y8 a5 T; r' @( }( h E功理: 0 O3 ?% Q) A1 y
两臂用内劲尽量前推时,背部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脊髓也随之上升,劲、气由下而上贯通督脉;放松收回时,劲、气仍循督脉而回。这样,一紧—松,久练之则劲气相随,气大力粗,督脉自然通畅。 , Q7 e, W9 A- J
/ D! c3 R5 i9 B A9 P" F
第三节 抱球 0 w# c/ p7 a4 K5 U
预备姿势: 3 s- N' o' y9 u; c: z$ N
继十字手后恢复马步站桩姿势。 1 K2 t* W; @! e* p' o8 t
动作:
/ y+ c% d0 r, E% R, p$ @两手距胸腹约10厘米,右手在上,平“膻中”穴,手心朝下;左手在下,平“神阙”穴,翻掌朝上;两手“劳宫”穴相对成抱球状(图33)。抱球5—10分钟后,两手同时缓缓地上下拉开,右手向上拉至平“百会”穴,左手向下至“会阴”穴(图34)--谓之“拉气”;到位后停1--3秒再缓缓地合拢至肚脐前,两手相距约10厘米--谓之“压气”,停1--3秒后再拉,如此反复拉压7次。 8 P! S, I5 W/ M4 N7 X4 W& U
要求:
7 o. ?( W" J! t2 N姿势同马步站桩时要求,右手拇指不得指向胸部,抱球时自然呼吸,拉动时开吸合呼。
0 P' Y1 S4 B" K0 r& f. E5 V功理:
+ v0 n X# O2 H a# K F* P/ _6 c9 R两手“劳宫”穴相对在体前成“抱球”状,两掌心可有明显的相斥或相吸(因人而异)的“气感”,当两手在胸腹前上下拉动时,则导引三焦之气贯穿带脉,作用于任脉的承浆、天突、膻中、中皖、神阙、关元等穴,而调理并强化任脉、冲脉(因其夹行于两侧)和带脉之经气。久练之可促进“心肾相交”、“水火相济”,并可防治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J. W: i& A% g6 d, \3 ~$ u; F
! w' m$ N* v3 S, L第四节丹凤朝阳 ) n1 u( m4 }0 I/ F: `" B
预备姿势:
3 S8 d3 `+ |5 w! L& C& u4 F% O继抱球后,直立,双手成仰掌护腰待发势(图35)。
3 J* @+ Y- g" v* B& i7 U- K ^动作:
" d8 a- K, j3 W; Z- S4 K右手拇指分开,另四指并拢,劲自下而上发于脚跟而贯通到掌指,用内劲向前平推,推到尽头后放松,翻掌向下(图36),向左手方向划弧,在左手上约10厘米处两手“劳宫”穴相对(图37),停2--3秒钟,然后原路返回,至手臂伸直时再翻掌向上,收回腰际仍成待发势。左手动作同上,一左一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7遍。 / \9 I% C# X4 q
要求: P: J2 {, T2 q- w9 H: D' G% I
前推时收腹提气用顶劲,同时用口呼气,收手时用鼻吸气,头颈正直,忌用力,目视前方。 0 R" I8 ^* J6 y9 b9 F; D
功理:
" A3 |' W2 ^2 [2 ?手前推时,劲气由脏腑而出,“内气外放”,经手三阳经而达掌指;收手时则“外气内收”,经手三阴经而回。练此功气的脉冲量增大,内外气的交换循环大大增强,久练之则气大力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