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功夫。盖技击一道,必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临敌难以致用,神志不清,九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占制敌命中之方。故技击一道,以身体内外坚实为根_本,镇定意志为主宰,招术精熟以致用。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此外,在内外兼修,锻炼形神方面,尚有专门功夫修炼,以炼后天补先天,这种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 g3 d8 ^# Q5 V2 W" a
7 g: U" u$ g' P/ {% @
基功 . y: O( }$ [0 I4 L% J" l3 F; h
4 V$ S; k2 l6 p: N, Y# c0 K 一、调养功 ?$ c, e- z5 q) I! {
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平肝,壮肠胃,养肺,固精,调理气血。其方法有如下几种:
4 i4 D/ w3 Z8 h, } (一)数息功 * F! f+ _3 k+ F% M" \
择空气清新(有松有水最好,唯花唯草亦佳)避风宁静之地,当子午或卯酉之时,全身放松,面南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或马步式),双目微合,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尖轻接上腭,抛却一切杂念,用意轻守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息,缓吸长呼,纳清吐浊,蠕摩内脏,以资健康。数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渐增多。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7 H1 a6 e& ]+ G7 N7 p9 \. X 练数息功中,忽觉有股真气自丹田冲下,过会阴,上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稍停后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稍停。如足称“进阳火”,转九度;逆转称退阴符,转六度,收功(真气会聚下丹田一点,此点愈小愈好。收功不可少。收功愈好,则效果愈佳。功中或受惊吓,切不可停或立收,须继练之)。
' Z) _$ `- t* [) I 继之精进,可进阳火三十六度,退阴符二十四度,再精进之,进二百一十六度,退一百四十四度。
6 k4 c. u1 w! ^ (二)内动功
5 y' R# @2 m. Z5 Y2 d# |8 { 益用调息坐(或卧)功,以意导气检查全身各部机能(内视),并以意导气至患处而愈疾。
# ~5 }4 J0 g, i 真气运行进二百一十六,退一百四十四度后,更炼之,真气自丹田出,同时沿左右带脉运行至环跳,沿腿外侧下行经小趾至涌泉(此时为呼气)。吸气时,真气运向拇指,沿腿内侧上行至会阴,过下鹊桥,上尾闾,命门,夹脊,经玉枕,达泥丸稍停;呼气时,真气下行过天目,经上鹊桥沿舌尖下重楼,顺左右肩分两路沿上肢内侧下行,达中指尖后从外侧回至天突汇合,再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达会阴。继而沿带脉分左右,经环跳,沿腿外侧而下继续运行——称此为经络周天。 7 t! B; H# i o
(三)起居法 8 T. B% E5 E" E* I3 h3 F
每日醒后按下列次序行之:
2 H% f) P* a& f# g( P6 O- o6 L 1、醒后先默想自身四周景物,以意检查自身各部及血液流动。
) j a9 y% l1 j" N/ G 2、搓两手,并以两手搓眉,搓耳三十六次,搓上额、双目,长揉枕骨,干漱口三十六次。舌尖沿唇内侧从左,下,右,上至左三十六次,逆之三十六次。左右轮换各三十六次。
! q: n& ]3 u/ V2 }! X+ q0 q, M7 o* \ 3、卷伸腿各三次。屈伸指、趾各三十六次。
# D" {$ W H- R' [2 R2 J, G0 I7 t 4、起前左右各侧身片刻。 9 T0 q6 \# ?% D/ P
5、坐起双手揉胸腹各三次。双手推揉两肋各三次,再顺脊骨两侧,自上而下推揉五至七次。 % H8 a* e4 p- v2 i( ]( b
6、将腿直伸,两手扳足尖。
" }. y1 V6 i& K3 E 7、两手搓足心各三十六次,再搓足跟外侧各三十六次。
8 c. R& |1 q5 ]- t 8、睡前及起后以双手梳头七十二次(可避中风)。
6 d6 L8 N1 p8 k- E9 W0 ^ 9、睡前仰卧,双掌一前一后平按腹部,顺、逆时针各揉二十次(可助肠胃蠕动,顺利排泄)。
- {% a+ C$ b. }. F0 d (四)养日功 , L3 P+ ?' |+ |* T# J+ E. g$ {
有如下几种:
* d6 u1 I' _$ {: v; j' w) Z5 F 1、清晨每无风雨时,于野外空旷处行之。其法:背向太阳,合眼,眼珠左转七次,右转七次。而后睁眼尽力视远处景物。若每日清晨行二至三次,可增强视力。 2 h' h8 g. [0 I3 S/ Q6 u8 @! S
2、视微物法:微物视久则大,久练双目有神。
+ H8 X" H6 C/ H2 e3 o0 e 3、搓耳根及眉际,可做以上两项之辅助功法。可随上述两项合并行之。 0 e9 p# s2 I! {% x; p7 w! v
4、夜眼功:于夜间院内或野外行之。
8 C- s% x# _. h8 T7 ? w7 s- `0 s (五)聪耳功 2 z, y; a5 f$ d' ?
有如下几种:
% _3 t G& C* w' H$ P 1、夜静时灭灯冥坐,静听周围细微声音,久之能聪耳。
6 `6 S! O9 J) M" i" U 2、悬垂物,察其声响。
5 G+ Z5 ?" t' ?5 Q0 s( x 3、两手捉耳摩擦耳根,冬天以干热毛巾熨耳根及颈部。 3 W! X" h! R+ p. @
(六)固齿功
9 X* {, J- \& R- Q2 { 睡前扣齿三十六次,或于坐功时行之。
) k# x4 C# B+ M! b3 b& e9 s) N 7 C* G2 l& R8 s2 U% m0 |0 l
二、运使功 : E. c% f) ?8 @& h
(一)地盆步。此步又日骑马步、骑马式、马步。此为八极拳入门之基功。籍此练气下行,不独增强足胫力,且可免气血上浮,即可以固下盘也。其法:两足成平行,足尖微向里扣,两足相距为两足半至三足宽,两足放平,十趾抓地,身下蹲,膝向前屈,膝盖勿过两足尖,上身立直,头上顶,两手插腰,或两手向前平伸掌,向外翻而两臂抱圆;松肩,松腰,松胯,两目正前视,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初立时往往腿足酸疼,再久反觉松懈无力,此为换力。练习时问要逐渐增加,初始以两时辰仍觉轻松自然为佳,逐渐能使足胫坚强,达下盘稳固。 3 ^9 K' V% I2 t. l+ P
地盆步四忌:
, l5 G o% b6 r6 K% ^ 1、忌两足蹬下不能平整,五心不实。 3 |, R+ ]. L1 s# _2 v5 i \
2、忌站立时腰背弯曲,如此气不能下达。
( w/ P A# t/ W. O/ j6 h9 ~ 3、忌一站即起,两腿全不受痛苦,则功不能成。
4 H7 i4 t0 G, v1 Y9 j3 P 4、忌肩耸头斜,及眼神乱视(练时肩要松,头要顶,颈要直,眼要平视)。
/ z$ ^2 [% t8 f' \ (二)半马桩。或称子午桩、长三式。 4 m! v7 z: R# x& P0 h) J
(三)弓箭步。在于练胯膝,要左右变换练习。 / K1 f& F8 c1 Q& y( `1 C
(四)揉手功。揉手功主要为练腋力。松肩活腰练习吐力及耸动劲。其法有定步揉手、活步揉手及双揉、单揉等法。练久能使腋肩耸力增加,吞吐灵活。每日练习逐步增加揉推次数,至每日推揉二三百次,肩即能松开,发力能吞吐自然,双臂劲快而有力,力能达于指尖。 1 ^% t" P0 P3 d
(五)碾步。此功专练松腰,松胯,合膝,扣裆,松肩。乃肩胯腕臂之联合动作。久练则步灵,膝合——外三合。 4 }* U8 I+ t& W1 U
(六)回环捋手。其法:做正骑马式,左右手捋带攥拳,以练小臂及掌根横力与十指抓力,并能活胯开裆,横力增强。 ' b# I4 t& v6 C {7 K3 n/ g
(七)提膝。尽力提起而抱之,左右交互行之,久练能使腿活。 q+ [5 T( Y: Q1 q8 ?) V& ^$ q/ r
(八)呼吸功。其法:马步下蹲,两掌心朝上,随呼吸自下上提至乳间,而后两手随呼气向前推放,两肩下沉,肩窝吐力。而后左右手向外分开,身体下蹲,两手抄起,如是反复行之。或用左右手交互行之,平手提时变拳,推放时变掌。 & t/ Q! K( X3 r
(九)活胯。其法有两种,功用各不相同。一为站骑马下蹲,猛蹲缓起。如是屡蹲屡起,每日蹲起十余次。蹲时上身要正直,两手插腰,蹲至胯矮于膝部。最后练到胯松而无强力,臀部能附于地,则胯与腰连接之筋伸长而灵活矣。另为:两脚一前一后成长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后腿向下按,前胯向前耸动自如,足胫坚强有力。 5 z3 u8 P+ r( r- Q [% r8 P
二式均需十趾抓地,两脚放平,身躯正直。用力时向外呼气,从 丹田吐力,目向前视。 & c+ @5 T1 z# b" [9 P4 y2 ]
(十)练腰。两手插腰,成弓裆步,以突然动作拧腰摆肩变成正骑式,由正骑式再变弓裆步。以腰力带两膀,弓步时后足跟下蹬,两胯下掖,身躯要正直,两膝要内合。每日练二十六次,久练则腰力大增。
7 Q! q5 S5 o: [ (十一)气口功。该功主要练内脏应变之机动。气需内七外三,练法可由两人对操,或个人单操。练久能使气口坚实,应敌变化迅速。
6 S" X0 w- h& }/ s3 A5 m (十二)靠桩功。包括:背靠,膀(前后)靠,肩扛。
: f" U2 I ]$ C7 V9 J; [$ A; s (十三)搂桩功。小臂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双臂交替,尽量用掌腕侧面砍桩,或马步使桩贴于大腿内侧,以一曲臂(状如揣盘)掌心朝上,以虎口磕桩。 $ i+ t) f% t; J4 e
(十四)打桩功。包括:掌打,肘顶,膝顶,脚踢。或击打吊起之沙袋、墙上包革蒙海绵包(替代古时多层毛头纸),或击打与人高齐的竖立木板。 7 p5 P) Y; O1 x+ |$ X8 Y
(十五)铁砂掌功。先以双掌正反面拍打绿豆袋,六个月后换成半掺(体积)绿豆半掺砂石袋,六个月后再换成砂石袋练习,再练六个月换成绿豆铁砂掺半之绿豆铁砂袋,经绿豆铁砂袋练习六个月后,最后换成铁砂袋练三年以上,铁砂掌功可成。 2 j' P3 Y* T" g2 S; u
此功万不可求速成,务须循序渐进。且每一过程用力均须从底层开始,在老师指点下习练为益,习练时须运丹田气。盲练必出偏颇,悔之晚矣。 6 e" X( C* O6 j
(十六)吊球功。双臂于体前平伸,马步双手吊住泥球(球重以本人能适应为益),泥球重量须渐增。或以二坛代替,内中可盛水,而水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或马步双臂平伸,以一手吊住已盛物之麻袋,拧身放于另侧,再以另手移回,如此反复。 7 \2 H8 M) d$ A8 P4 o8 X
(十七)挂带功。双肩挎直径约尺许的圆泥片若干,且以掌扇使动。
! @" F; R- }7 k: l# o$ P (十八)鹰爪功。练指之抓、捏力。
8 i! l, D$ C. f (十九)点穴功。须练指点与认穴。 + m" x" a* W2 K2 b) q1 C! R e% k
练此等硬功,务须自两至三层力,二十四度始,早晚各一次。每三月加一层力(一年半后增至九层力不可再增),每三日增一度增至三十六,七卜二,一百零八后各练三月,增至一百四十四度后无须再加。另有捧墙角功,练法亦同上。 2 Y* [8 N \3 \9 w: u+ U& q: C* ]
练时须运气,练后须以药水浸手脚(增加功力,凉血解毒)。
W' ] P/ p# e- y4 W8 E) b 三、练意法
4 k: o( S/ E# G 术中以意为主宰,乃行动之司命。天之三宝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所以意不可不练,经日练空如打实,打实如练空。此云练拳路中即含练意也。除练拳路必须练意外,还须熟练意之基功,不外两端,一日静,二日活。静须养活,活须练静。静如闲云野鹤,无忧无虑,四大皆空,活如虎猛猴灵,蛟龙腾空,所向披靡。其法一日全身通明功(内视功),籍以养意也;二日意动法(静周天功);三日内外齐动法(身内行大周天,身外行神拳。而大周天者,应在经络周天运行相当熟练之后方显。乃是真气在体内周身运行均已轻车熟路,收功真气或聚一点于下丹田,或聚一点于夹脊。或云周身电麻感乃真气运行也,实此电麻感乃真气之初级阶段),籍以练活也。 L: }2 O. Y( l, w. S, @9 I
如练小架,每一层功夫,每势间数息数皆相等(自三度始,渐增至六度,九度,十二度,二十四度为限)。第二层功夫为小周天运行(子:进九度退六度,丑:进三十六度退二十四度)。第三层功夫为大周天运行(子:经络周天;丑:大周天,亦即“翻江倒海”)。第二层与第三层功夫中不再称练拳,而称炼功。何也?此周天运行即炼丹也。每式间隙周天至少运行一一次或几次。收功时务将真气存入下田,真气聚合之点愈小愈好。
& T$ [' _! {) p( z4 P
3 n; k" s% G# w6 e2 R0 j 八极拳八要 * y7 c+ y. V1 ?& [3 v! j
; L- ]' `1 [: n Z; [! _6 k& t) } 一要:八极拳要相合,内外一致,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人乃一完整之躯,必须一致。要上下相随须用六合劲。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上身与下身动作相随。 9 n! d' X' h" m( v3 ]
- c5 ?6 [% p4 x( O) A' t* [( E; s! H 二要:身躯中正,不倚不偏,下盘稳固,劲发八面,尾闾中正不偏,方可前进后退运用自如,主能有横(爆)力,不致出一面劲,方可变转灵活。 5 K- j/ Z1 @, H/ L) E* v `
2 c2 f# y- H& V9 c 三要: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十趾抓地。 0 k/ x- c: v0 @8 P; t
0 | I. v1 q7 h+ O+ ~ 四要: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内七外三,意静神恬。 & g0 Q8 F2 L& @* Q" _
5 M& S' v+ y7 m! W8 ^
五要:以意行气,以气促力,力出自然,不僵不滞。
. f) d" W/ w7 H- B8 k9 N ' g9 M' n" j' ~0 J
六要:碾步合膝,两足平整,五心要实。
+ C1 J& @3 Z. r- b( t& s! F7 U
3 D' w4 [% j) V8 g 七要:以腰为主,带动四肢,要发腋力。
Q' U2 U1 {: \7 A5 r& n1 f5 Y, g
/ ]4 m# s+ S: M( D. y7 C0 o 八要:有吞有吐,有蓄有发,耸动有力,刚柔相济,变势要快,发力要横,定势要稳,节奏分明。 ^+ Y6 s( o0 z7 J t; ]
3 r; C! E; G* z# }9 x- R 八极拳八忌 7 ^9 L0 |% @: f$ j
1 x5 m k# `, ^/ w& o 一忌:内外不一致,劲不完整。
5 t& e5 [9 D$ m9 W+ U/ L
7 e: e$ ?. X& U; m7 M0 G) L$ w 二忌:出一面劲。 : C$ L7 L+ T" }
0 \3 N w$ S4 z 三忌:腆胸撅臀。 8 j6 f( o9 q( E8 M+ |1 T
! r; |4 }; ]) o: x, |$ J* C
四忌:用僵力,强力,粘力。 9 W% c" M( `& Z: K) @+ a6 `0 n; M' J
4 z. P! Q1 l4 x* u) V4 @5 K l0 s
五忌:眼神不正,练空不存意。
- v! E8 `: H, |
5 H0 {$ Y8 c& {0 _, {9 a, x" @: J3 e1 x; u 六忌:下盘不稳,步法虚浮。 3 F* ~' M9 `* L2 n$ m! r, F
$ W' k/ S& n! {$ B% x6 N
七忌:虚实不分,无吞无吐。
e! x) Q. a# l6 k2 D8 }
1 V9 a. f$ N5 y A- E f6 q1 V 八忌:闭气。
: b- T. l' c$ a& |
# z0 }+ c' y- ^; p 八极拳之练习 6 g3 l' B i5 n- k$ K7 \5 ~' _5 [
% H& c$ N; c" t0 b+ u# s 练拳要因人之体格而异。刚劲强者要练柔,将刚劲泄尽,实力换出,此为去刚换柔;体弱者,要练刚劲,渐进勿猛,练久则刚。
9 p3 Z; G: b' @/ L$ p0 K0 J+ e 练习时,要注意调筋理气,筋骨屈伸务求顺达,筋长力大也。气要顺通自然,闭气与用强力皆非所宜。练习场地又宜择空气新鲜之地,否则伤及气血。
R$ @/ w) U8 v q& N3 B1 d 初练架子必会发生腰腿足酸痛现象,不必忧虑,练久则愈。习久反觉全身松懈力短,此非力短,实乃换力。盖将从前之浮力换尽,熟力已生也,似觉力短,实力增也,乃气血筋骨开始灵活之象征。
" G, b, ?7 \0 Y( F' @* S$ w 练拳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谚云:“万丈高楼从地起”,“欲速则不达”。大凡练者,均图在一朝一夕即完全练成,因而使用过分之力,必致有损身体。练拳以养身,使身心强健,方能学以致用。若遽而用力过猛,必致筋脉张弛无常,伤及筋骨肺腑。与强身长寿之旨相违背,不如不练。反之,按照自身体力负担能力及练功秩序,循序渐进,练一式有一式之增益,练一套有一套之增益,日积月累方能有成。 3 d- v9 ?0 j b, x" ]/ s" W
艺在精,不在多。故学不躐等,拳路虽多,能于一招精到,即可保身应敌,多亦无用。有一招精到,即足以应万变,艺多而不精,徒为身累。
% C$ E; H" `. s+ V& D' b# R# U. C 练功要持之以恒,不可中途停辍。有恒心为万事成功之母也。若三日打渔两日晒网,时练时辍,必无所成。盖功夫本日积月累而来,苟持之以恒,练一日必有一日之增益。谚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练拳亦莫不如此,此道若朝夕不辍,孜孜不倦,则三年有小成,十年有大成。
! b: j% {% l1 i) m k9 Q3 e/ H8 Y 要戒色欲、食欲。盖人身气血未锻炼则虚,浮滞,涩而无力,经过锻炼则灵活而易动,若不知节戒色欲、食欲,狂饮暴食,则多损害身体。练拳以凝神静气为第一要义,必须心静勿乱。心为全身动作主宰,若心神散乱,心绪不宁,则对各部动作难期指挥如意。如临敌,必然心神无主,手足无措,曷可言胜。故练功者要注意宁神,养气,参贯禅机,超于生死恐怖之域,除却一切杂念私欲,方能在练习与运使之中,纵使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右,心灵泰然处之若平素也。吾门拳术纯为以意守气,以气促力。若心绪不宁,心神无主。何气力之可言。故练吾门拳术者,以心不动,宁神静气,为第一要义。 # F# [' @$ y8 }4 C& P
吾门拳术一招一式均有其深奥用意,必须细心钻研,从平常中感到不平常,方可称真正融会贯通。谚云:“艺不精熟思则精”。乃经验之言也。如架子第一式“悟空问路”,练者往往认为极平常,极无用之一式。实则此式乃八极中“以不变应万变”之绝妙招式。 ' F* E8 R( c4 n. o8 z
本拳以宁神静气为先,以固下盘为主,所以下盘稳固与否乃练习之主要标准。练习则必先注意下盘之锻炼,上盘所发之力,必先由下盘及中盘发出,如树之根干及叶也。 0 D1 i A: C% X* D4 U3 V' Z
练习顺序要从运使之基功始,而后架子,再次为八极拳六大开与散手。调养功乃养身之法,必经常行之。
) c1 b7 R/ ~0 @" j8 X 喂招成招乃求致用也,只练拳不喂招成招,临敌亦无法用,有拳技精熟,不能临敌致用,盖以此也。
4 L* H9 A! K' V, D. j% v 各种拳术与散手之锻炼,在有一定基础之后,不必每日全部练习之,择几式经常练习即可,使功夫不致退步。 & H9 n& `- D1 R% b2 Y
拳与兵刃一理也。拳术精通,一切兵刃自会融会贯通。
) ~5 y2 w; f( b# Z- V 练拳炼功有五戒七伤,必须谨戒。一忌荒惰,二忌骄矜,三忌躁急,四忌躐等,五忌酒色;七伤者,一日近色伤精,二日暴怒伤肝,三日思虑伤神,四日多忧伤心,五日乱饮伤血,六日懒惰伤筋,七日躁急伤骨。因而不可不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