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现代中国人为何拥有宝剑情结(ZT)$ m8 s$ e$ o0 g' g
! N( `9 q0 B; n7 H) R 众所周知,中国的冷兵器一直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般兵器”的说法。但为什么只有宝剑从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流传至今,或作为健身器材、或作为装饰器物呢? 8 U& T$ E9 u2 v* B/ S2 K: a+ _
+ H5 n7 V- N3 A
它和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和文化精神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在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解说。5 [; Z6 S) l, B& x z
9 }- k7 ]$ O8 k! f' ^1 C3 p4 o 古代典籍中,从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到后来的《唐人传奇》和当代的港台武侠小说中,用剑者必是侠客。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更是为大侠独孤求败的剑冢中埋藏的三把剑赋予了精神力量,用它“代表了人生及剑术的三种境界”。
' `, H, |5 {% N7 C! m3 p1 i \* t( }# W9 u) G9 H
虽然武侠小说不是正史,不能作为论证的凭据,但是陈平原教授认为武侠小说“代表了大众的欲望与潜意识……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必须拜读儒释道的典籍,但也无法绕开大侠精神。”所以,可以借助文学作品和武侠小说中的内容来理解这种精神。
9 g6 s% @, D% H' e% i3 s6 c/ _- ^* D9 f! ^7 Z
为何大侠要用剑:冷兵器最有文化意味的是剑
/ h5 P6 m4 z j8 c2 X2 h, Q) P" L6 b
在先秦后的著作中常有宝剑出现,《越绝书》里还记载了两国为一把宝剑开战,“流血千里”的故事。后来侠客们斗剑前也常常会斗一下宝剑出产的年代。不过,剑和酒不同。酒越陈越香,但是一把出土文物般的宝剑是没有什么进攻能力的。可是为什么用剑者仍要以年代久远为尊呢?6 m9 x# \$ r. @% j
" Z! o- x) R+ t( R8 ?' M 陈平原教授认为,这是由于“宝剑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种很有文化意味的兵器。而且宝剑很大程度上跟道教传说联系在一起。道教传说中,宝剑能辟邪。中国古代冶炼技术不高,铸一把好的宝剑很难,所以宝剑成为一种被神话了的东西。跟道教结合之后……宝剑代表一种正义,一种阳刚之气,所谓鬼,所谓魔,都不敢接近。这种能够辟邪的兵器,当然相当神圣。”; k* M7 [9 q! a! m; L
G* \8 S# `+ E, x2 W# K1 @0 O 另外,背负一把宝剑四处漂游,成为了一种很优雅的形象。
7 l4 j+ X5 h4 l
( [, k2 w2 F# Y; W. Q 陈教授解释为“这跟一般人理解的游侠的生活方式有关”。! a8 t; u. E7 i7 ]! {0 x
, s# n) j( J0 v `4 K3 g2 `) \! y
“宝剑同时是武的象征。中国历代诗文中,谈到武或表现武的时候,往往用剑这个意象。自从汉景帝杀游侠以后,游侠已经不能公开地在一个地方固定地生活,所以游侠往往是在江湖中游荡。对于一个到处游荡的游侠来说,扛一把大刀或者是拿两把大斧,实在是太吓人了……杀气腾腾。”
p& g9 G) D( D1 ~% a6 A' h" R5 S0 T# o% J, W6 s& R+ j9 f4 g7 {7 w
“对一个四处飘荡的人来说,背一把剑是最合适的。而对中国文人来说,所谓书剑飘零,这种形象或者说这种生活方式,是相当潇洒的、有吸引力的,这样显得有文有武,而且活动非常灵便……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学传统。” 9 i* C, T5 G" _ }! b
! V- b9 j( s+ P% O4 h# y
为何用剑的必须是大侠:侠义精神代表国人理想气质: B0 y/ I* \! `* s! O7 V. L0 S u
$ y* r6 c* X( p/ z
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人们的想像中,用剑者往往是大侠,是正义的象征。这也是有深层文化原因的。
' G+ {/ S' v6 W7 g& y# `: Z
4 u; w/ D5 N2 D8 l2 w. j 正是由于前面所说的兵器的伦理色彩和道教传说的神化,所以“宝剑在中国文人看来,是一种神圣的兵器。像白居易诗中所言,是不能用来报私仇,不能因为个人的恩怨,而必须是崇高的目的,才能够得到宝剑,才能够守住宝剑,才有资格用宝剑来独掌正义,为人间平不平。”而能够这样使用宝剑的正是承载了中国人理想人格的侠客。, c+ Z$ l) h8 i2 w, C0 S
: s- |1 A/ u, [, D! U9 S 陈教授把“侠”的历史推到比《史记》更早的《韩非子》中的一段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后来《史记·游侠列传》中“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比信,其行必果”这一句一直成为今天讨论游侠的重要依据。 q D6 P2 _1 u& q7 ~) C
8 X8 x5 P* {, `) P) q; q
据陈教授考证,“侠”本来不一定会“功夫”,主要是精神力量的代表。后人把游侠与刺客融合后,“侠”就成了正义和力量的化身。而且“社会有法律,有官府,但是,很多坏人,官府和法律治他不了,或者说不愿意治他。这样,中国老百姓才有可能想像在法律和官府之外,另有一批人……能够帮助老百姓,即所谓拯世济难。这就是中国游侠能够被接受或者代代相传的心理基础。”
0 M0 o# e6 U/ L/ [+ l3 Y
' \: P8 i% s7 }2 G3 A “除了大家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侠本身那种气质:天马行空、独立不羁的气度、风格,很受文人欣赏。也就是说,中国的文人,尤其是长期在书斋里面生活的读书人,特别向往一种不受法律、不受规章制度约束的生活。”
" S4 J8 R' N" o1 a9 Q2 J% a1 d
. r: P. ?2 I6 z8 f1 c4 Q# \) A 这样,侠和剑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甚至在后来的诗文中可以互相指涉。剑和侠在唐代以后还成为了建功立业的代表,也逐渐成为后世一种审美倾向。
% C* r1 A7 i3 B9 j( r2 ]: m& R+ p1 m9 g8 z+ w
为何“无剑胜有剑”:打斗手段中渗透了中国人的道德观
% k, B% Q0 |# ~
! Z* b" m }$ {$ A2 O) T0 e 侠客用剑,但“邪道”上的人往往使暗器。为什么兵器也带上了正邪好坏这种价值判断呢?
; q! M8 |7 N, i( f$ g5 \; o
2 D) B% f, r1 B& Z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假设。侠客应该光明正大地杀人,而下毒药或者使用暗器都是趁人不备。把生活中的伦理观念用到战争中去,就出现了兵器也分正邪。”陈教授说,“这种观念,强调凭借自己的力量,光明正大地进行斗争。战胜对方是很重要的,可是,打斗的手段应该是光明正大的。中国人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这些想法渗透到战争的武器和打斗的手法里面……已经渗透了中国文化精神。”- B2 J5 R0 i! p$ f$ K. i5 \( p
. @9 v8 Z, O' x
虽然剑是正义的利器,但是最高境界却不是最强的剑术(尽管中国有崇拜剑术的传统),而是“无剑”。
" w0 q! ?- L" }4 @0 i. V9 q9 Y- D ^. K2 s3 B# M
对此,陈教授这样解释:“无剑,即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到达一种武学境界。这种说法,贬低宝剑的功能,或者说,贬低外在的物质,而突出战斗中主体的作用。所谓东方哲学精神就出来了……从注重宝剑,逐渐转化为注重侠客的境界和精神,从外在的世界转为注重内在的世界,即从‘武’,逐渐地转为强调武中的‘文’。古龙小说中有一种精彩的说法:‘武功也是一种艺术。’把武功和艺术联系在一起,把‘武’和‘文’联系在一起,于是,‘武’逐渐上升为‘道’了。”/ K" Q! s/ F6 p4 X C' [
+ v- ~- ^5 u, z5 ]8 b, ?1 n- c" S3 E; I 就这样,中国人通过文学作品里对剑和侠的描述,完成了自己对于理想人格和文化精神的想像。也因此,剑才流传至今,仍然承担着某种文化符号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