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老片子《武林志》,里面的功夫是八卦掌。八卦掌原来就起源于文安,隶属于廊坊市。
) B: D% Y" g. y+ @0 v3 H1 O: d5 V3 b% e b; U) M8 w
阴雨中,来在了“文柱武校”门前,四层楼的门脸,铁门是关着的,这是十一,看来学校是放假了。学校旁边有一片小树林,一看便知是平时练功的地方... ...
_2 X4 u; e! x' {9 x/ `9 J! X' `- I) d& {( ^8 v5 c
2 I6 j. Z" z' b; [6 _( t前去叫门,没想到开门的就是任文柱老师和夫人,很普通的两口人。
, D6 \. ?* a) s+ `2 p6 @% I E- M任文柱老师让我到了他的办公室,于是我们海聊了一通。评书里讲武艺高强之人有如何如何的特征,其实主要在眼睛上了;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任老师谈到关键处,目光一瞥,如闪似电... ...( V9 V2 x9 W2 R1 a$ Q3 H
晚上任老师又亲自请我吃了晚饭,真是过意不去;因为我们真正是素昧平生。
- p& z m, x( ~7 Q任老师除了谈武术,谈八卦掌,也聊了很多常人的问题,武校学生的出路,是任老师最操心的一个问题... ...
. V' V P/ _4 e# _% |2 w7 T3 _) X2 ` M5 Q9 a4 v- S$ Y
最遗憾的是,当天一直光线都不好,也就没有拍张任老师的片子,不过我还会去的。. X0 G+ j9 c7 p' U, A2 ?$ K
: `2 L. \% C: N2 l
一点背景:
9 n4 P, i4 C! S: ?& c3 C# I2 ~* s
" k3 v) I( Z& o1 s" n8 {& i% I 任文柱1951年出生于河北文安县大留镇北李村,自幼崇德慕义,心怀天下,以振兴民族气节、发扬传统武术为己任,师从高俊奎、刘虎山学习八卦掌法,他肯于吃苦,不畏寒暑,密树林间,风前露下,墓祠之前,无人之地,常常有他矫健的练拳脚舞兵器身影,依靠其超人的领悟力和毅力,任文柱将八卦掌法研习得熟练透彻,出道以来,分别在1982年和1986年在全国武术比赛获得金牌,在省市级的比赛中获奖无数,多次带领弟子到国外和全国各地比赛和表演,获得高度评价。任文柱于1987年10月出版《阴阳八盘掌》(八卦掌)一书,为县政协委员、市武协副主席、省武协委员。
, J9 c. H6 b: k3 h+ E
( r+ Q+ h2 B) i8 {' y1 r 任文柱先生继承和发扬旷世绝学八卦掌,为全国武林十六大拳派掌门人之一,在继承传统文化、宏扬民族瑰宝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图名利,推陈出新,把一生大半的精力用于培养武术继承人上,早在十几年前,其弟子董伟、刘春玲、张立平等就都小有名气,开创了文安武界新风,任文柱先生的德风义骨,也影响了一代代人物和事业,更让人欣慰的是,2001年8月,他创立了文柱武术中心(文柱武校前身),广招学子,开门纳贤。文柱武校第一批小学生只有9个,可这些文安才俊不负重望,当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比赛上,王建东获得金牌一枚,董大雄获得铜牌一枚,张浩然和孟昭康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六名,为文安父老争了光提了气,文柱武校一举成名。多年来,文柱武校潜心教育和培养文武英才,在全国和省市获奖无数(获奖详情见日后列表),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登门求教络绎不绝,全国各大媒体纷纷上门采访,任文柱先生弟子遍及海内外军、政、警、商、学各个领域,可谓学满天下,桃李盈园。文柱武校现在有容纳二三百名学生的办公教学宿舍楼,学生也由创校之初的9名增到了每年200多名,笔者有幸接触了任先生的一些弟子,无论是年近不惑的成人还是童稚未脱的少年,他们都有一些共同之处--为人谦虚坦荡,做事实在谨慎,恪守师长教诲。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在校生,他们学习认真,练武刻苦,遵守校规,尊敬别人,严谨大方,不沾烟不饮酒,不招惹是非,不校外留宿,给人以很深很好的印象。
) u0 p& ?8 ?# G- b8 g$ ~$ w$ d
4 O' `3 H& E3 \朱家务的孩子们& d! S E \, E4 o7 }
* x" q* o" d0 V: N" \$ i; i/ l
5 y) ~) h! Q- e( }2 O& y跟着欢快的孩子,我来到了朱家务村。0 I; I- l$ W ?: |% m
( y) s. C& l( `& R+ D8 R) J) \% S4 ^( `
朱家务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行政区划属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6 m8 e1 }/ U4 A. E* m
% V2 }3 I6 g3 M
除了到处的玉米外,在村口有一小片棉花田...
, D# L# N1 D" F% }3 o
. a% x4 U( d8 b& t
1 d7 W U/ Z# |% W
/ O+ g3 G5 ]6 f0 r- o5 R* t( M
少见的秋雨,使得村里的道路一片泥泞...: K5 ?; e$ A7 m% i9 Q
1 i7 Z) B8 y% `7 ^
' Y2 c1 n5 A1 }" w' W4 N! x3 B$ }9 ~ \$ z
"看家狗"安静的卧在家门口,宠辱不惊...
. E0 X$ I7 r( n' N y4 f* ]/ r! `% h& u! x2 B
: ]2 M& y- T. J4 ]+ H
) u0 c/ f/ L8 h* u2 g% Q跟着老人,让我们走进传说,走进历史...
) Z9 X2 d# M" l2 o
7 F8 O: L9 P' q+ C6 o- ` [/ W6 \
U( `8 p( i& G+ Z
, B. s$ `+ S0 s( O( K# g5 ^一把钥匙开启了八卦掌的传奇
# E1 e6 _0 h% E: v/ i7 G
, W4 C8 G9 O+ D2 ]
& c' i" V6 F' G1 ?" a
+ h( F& H: O0 r5 f6 M6 H% f, S, C
( X. `6 L* b! L. C. k% n董海川——八卦掌创始人
$ Q: p/ @4 J3 s; S6 U
5 o5 ?& Q7 ]3 U(这幅画像起码翻印拍摄了不只一次,董家后人的这幅还有明显的拼接;画像放在西屋,不是主室;画像镶在镜框之中,玻璃面上不少油垢和灰尘...)8 u6 L5 }: R' x( e* x7 c1 |6 ]
- i9 w7 o3 `4 K$ u4 @0 a4 E1 g5 c* o" M- d9 y% X3 {
0 I& v- x6 [& O, f董世家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洪洞县,董俊曾任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之职,明朝初年迁居河北藁城,其后代子孙连续五代均为武将,到第六代董良辅奉旨迁居雄县开口村,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后卫镇抚使。第十五代董宪周幼读诗书,并请众多名师学武,“必尽其术而已”,“艺既成,威名震河朔”。董海川较董宪周年纪稍小。董海川之祖父董博轩携家迁居朱家务村后,至今已有八九代人。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董守业共得三子,长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海川与董宪周长时期形影不离,经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之间,串学访友于名武场,这对于董海川过早步入武林,同时对董海川以后创编八卦掌奠定了基础。据文安文史资料和雄县县志记载得知,董海川家族中,许多人均为武将,“将帅门第,武功渊源,机因实非虚言”。
1 t, D' X( B0 A$ i: X, g
+ B+ c0 K1 h7 C0 \云游四方,初创转掌
$ z" M' o/ R" z# h+ B
) O: G& C) m5 q4 t/ N4 m7 s 董海川的父亲以务农为主,家中生活不富裕,而董海川不喜做农务,嗜武成性,每天均在外或练武或游学,夜晚常越墙而归,因而引起继母和父亲的烦感。1810年(嘉庆十五年),文安县遇大灾,颗粒不收,使继母和父亲对董海川的不满进一步加剧,以后几年中双方关系日益紧张。由于董海川从小步入武林,一身正气,爱管人间不平之事,因而坏人惧之,好人爱之。董海川的许多义举曾博得一位的姑娘爱慕,但在封建时代,必然会引起非议。董海川决心以武艺考取功名,便离家出走,并发誓不挣很多钱,不取得功名绝不回家。
: g' h$ ` X: |2 |/ G$ d3 C1 L
& }3 k" u8 \2 R* i
Q# o) Q8 o" z8 C
8 d% u% t k. U董海川从此离家出走,他先到雄县开口村,后来到北京以求取功名。谁知到北京后方知北方仍为武林高手云集之地,董海川与人比手均败北,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无面目回家见父老乡亲,他决以走遍名山大川,广学各家武艺。为了不给家乡招惹麻烦,他决定隐去父母所定之名“明魁”二字,起字号为“海川”,因而海川二字一直流传至今,而许多人不知董海川的正名叫董明魁。“海川”二字,即容纳百川之义。董海川从此开始云游四方,到一处,学一处,访一处,他常与人比手,验证所学。所走之地包括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
$ Y, G2 B* N' V; v7 F
) d7 x3 ]# k! g1 S3 U 经过近30年的求索,董海川五十岁左右时,他已将许多种拳术及佛家、道家的练功方法集于一身,其功夫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并具有了许多特意功能。在那段时间,董海川创编出一种新的武术拳路,最初定名为转掌。当然,过去对董海川的师承问题有过不少种说法,其中不乏有离奇的神秘色彩,但都经不住考证......
2 g$ l: j& |& Z5 I5 l4 N% L/ I- h G' s/ k
董少杰: \% Q1 ~- {8 p- \( f0 q
0 C2 b1 r# l7 e" I: t% c/ {5 d L7 g) w2 p7 k+ M# A; V
6 w, O% r1 F7 X6 W9 ?1 ]& q
董海川开门立派到如今,后人传到了第五代。这老爷子就是第五代,名叫董少杰。9 R7 J& k) X* F+ C$ W+ j# d! b/ I
) C( ^, P7 L# c: n: q( U0 p院子
4 _; h2 h; J$ j7 r0 f& c
& J0 o3 S/ C" T- T这是老爷子家的“老院子”,很整洁的样子。我问:这是董海川的老宅吗?老爷子说不是。
: l: T0 h7 b( x# |$ M; o7 H) F8 y9 \, u: n9 x' k
\7 K0 c2 D1 p# ^& B
7 A/ u9 p# s: e/ O4 o, j
! F! y; m4 k9 L& X* i农家本色2 H5 W- O% b' I6 d$ f
2 G/ @2 _! n! S7 `7 P( B5 B
2 L. {: Y) x. i, z0 ` ~) T
; Z+ Q) S+ r8 d; t% @
- V5 I, z+ }0 ]3 Y- N
家学传承9 H' N0 ]" i3 V; P$ C0 L* P
; R3 B+ N6 u4 a" B. X- s8 D
* [; }- U8 |8 I W+ A' b! [6 A8 i \& q: x/ R
* n5 ~/ d4 C/ v从右到左:刀、剑、棍;自制木质。# n- D7 c: }, _" Z, x8 r
1 [ x2 k) K. s+ i9 i[ 本帖最后由 心坛 于 2009-1-11 16:16 编辑 ] |